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痛到极致的人要么自杀了 要么成了马东 /

痛苦到极致的人,要么自杀了,要么活成了马东

每天中午,我们不见不散

痛苦的人是可耻的

—— by小莉

终于在跑步机上看完了这一期许知远和马东的对话。其实当我看到铺天盖地的微信标题,“马东:生命的底色是悲凉”。就已经对节目内容猜到了大概。

类似的话李银河老师也说过。

李老师说:我对人生的态度可概括为“参透之后的乐观主义”。所谓参透就是看到生命的偶然和无意义,能正视生命是空无的这一现实。参透之后,有两种选择,一个是悲观主义的,一个是乐观主义的。参透之后的乐观主义就是说虽然生命没有什么意义,但还是要选择一种快乐的活法,活得兴高采烈。

许知远问马东,你如何对抗这种生命的悲凉。马东说,没法反抗,悲凉就是无从反抗。

表面上看,马东做奇葩说、穿奇形怪状的衣服、打王者荣耀、和90后一起上蹿下跳、做着许知远觉得鄙俗的95%人做的事情。而许知远深沉而忧郁,为当下这个时代痛心疾首,为人类的明天痛苦焦虑。

但事实上,许知远比马东乐观多了,因为真正痛苦到极致的人,都死掉了,而活下来的,都变成了顽童。

死掉的就不说了,古往今来,自杀的文人诗人、知识分子、艺术家,不计其数。如果你要走这个路线又没有死,那其实说明你还不够纯粹,没有登峰造极,还差火候。我不想说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毕竟我知道他们的痛苦是真实的,因为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那痛苦还不够,没有痛到窒息,没有痛到下一秒即可死掉的程度。

人,都有求生本能。温水之所以能煮青蛙,就是因为不够难受,如果刺激够大,跳出火坑,就是一种本能反应。

我们看到很多人,遇到一点小病小灾就唉声叹气,而许多罹患绝症的人,却异常坚强乐观,也是这个道理。除了坚强乐观,他们别无选择。

那些还在痛苦状态中的人,其实是享受这种痛苦感受的。这痛苦还不至于要了他们的命,却又让他们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区别于95%的庸碌大众,就像马东说的5%的爱思考的人一样的高级。

爱思考就一定比傻白甜高级吗?痛苦的人就比逗逼的人高级吗?生于忧患就比混吃等死高级吗?其实也未必。我反驳不了许知远,但我可以搬来个大牛嘛。

要说有文化,谁能比得上国宝级伉俪钱钟书、杨绛夫妇。杨先生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

要说苦难,杨绛先生一生所经历的痛苦折磨,也不是许知远这样的知识分子可以比拟。

1966年“文革”爆发后,杨绛是最早被批斗的学者之一,比丈夫钱钟书还早三天成为“反动学术权威”。如此优雅美丽的一位知识分子,被揪出来游街示众,戴“高帽子”,挂“黑牌子”,甚至被剪“阴阳头”。

为了顾全体面,杨先生把女儿剪下来的头发编织成了一顶假发戴上。相比之下,在O2O满街跑,美容师美发师都能上门的年代,许老师竟然都不把脸上的油光洗干净、把头发弄清爽,显然有点说不过去了,也许他是用实际行动,在抵触这个时代吧。

随后,钱钟书在生日前夕被下放农村,再往后,疼爱的女婿不堪受辱、含恨自杀。1970年,杨绛先生也被下放到了农村。在这里,她和丈夫钱钟书受尽迫害,身体和精神都饱受折磨。

下放期间,杨绛先生写下了《干校六记》,记录了那段特殊时期。和许知远这样的知识分子所表现出来的对时代的愤怒和对世俗的疏离不同,全书行文恬静温和、叙事温暖,在那样的时代大悲剧和个人大厄运的背景下,杨绛先生用幽默的笔触记下了很多田间趣事,生活点滴。

《干校六记》的第四记叫“小趋记情”。“小趋”是一头黄色的小母狗,这头瘦弱的流浪狗,因为得到杨绛和钱钟书的一丁半点食物救济而活了下来,并和夫妻俩产生了深厚的情谊。

下放生活,多少屈辱辛酸,多少生离死别,多少痛苦,多少忧伤,而杨绛先生却用幽默轻松的笔调,为一只小狗写了一章记。

年少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尝遍愁滋味,却问小狗尚饭否?

这视频出来之后,很多人骂许知远,我不想骂他,因为我不关心他,我只关心我自己,我只关心和我一样,有过痛苦,但不想一直待在痛苦里的人。

痛苦不是什么高级的东西,真的不是。

许知远问马东你讨厌这个时代吗,马东说不讨厌。许知远不死心:不应该啊,马东怎么说也是大家之后,和那些粗鄙庸俗之辈不同,他应该讨厌这个时代才对啊!于是许知远又问,马东还是说不讨厌。

实在被逼的没办法了,马东说,因为我没那么自恋。所有人都笑了。

是的,有时候我们痛苦,真的是因为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我们以为自己的痛苦与众不同。其实你婴幼儿时期的肠痉挛,童年时候的被忽视感,少年时代的维特式烦恼,青年的迷茫,中年的困顿,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只是有些人,选择了成长。

李银河老师说:我的人生能有个什么意义呢?即使是那些富可敌国的大富豪,那些颐指气使的高官,那些万人瞩目的明星,也不过是在这样一个芝麻星球上的一个芝麻人儿,能有个啥意义呢?

既然如此,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个芝麻人生呢?我唯一想明白的就是,要以比较舒适快乐的状态度过自己的人生。我的身体是否舒适,我的精神是否愉悦,这就是我存在的全部意义。

李银河老师还发明了一种采蜜哲学,人就像一只蜜蜂,人生的全部内容只是采蜜。我们在花丛中飞舞,只是为了偶尔采撷花中精华。就好像海德格尔所谓“诗意的栖居”。

活着,就享受所有这些感觉;死去,就告别所有这些感觉。这就是我生活的全部意义。

前两年做小莉说线下活动,一个严重抑郁的姑娘问我,她怎么才能快乐。

当时我们正在早餐,我随手拿起桌上的一枚鸡蛋给她:不要去想你到底怎么才能快乐这个问题,好好地把这只鸡蛋吃掉。

用心去感受吃鸡蛋的这个感觉:从触摸它的质感,到体会它的温度,从观察它温如如玉的光泽,到舌尖卷起蛋黄的满足。

她照我说的做了,然后抬起头,含着泪对我说,原来她吃了这么多年鸡蛋,却从来不知道鸡蛋是如此好吃。

我问她:此刻你快乐吗?她说快乐。我拥抱了她,对她说:如果你的人生每一秒都是快乐的,加起来,整个一生也就快乐了。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有一种心理干预的方法叫做正念疗法,可以用来辅助治疗抑郁症。这只是,一个久病成医的人,一个陷入过巨大痛苦想要自救的人,一个从抑郁症困扰和自杀中走过来的人,对于生的渴望而已。

没有什么牛逼和伟大之处,也不要嘲笑谁庸俗谁不庸俗,我们,只想活着。

我最近在看积极心理学方面的书。更加确信了自己之前的无知和浅薄。

我以前总觉得自己比别人活的痛苦是因为自己比别人知道的多、书读的多、想的多。

其实不然。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说:以往心理学特别喜欢研究消极方面的东西。它总是向人们展示人类的短处、缺点、过失;却很少谈及人类的潜能、长处、实际愿望和精神高度。用一个数据可以直观的说明这一点,历史上消极心理和积极心理研究的论文比例为21:1,严重失衡。

结果怎样呢?抑郁症不但没有减少,反倒越来越多了。

如果一个学者、一个学术研究,不能让人们活得更好,我觉得他除了陷入孤芳自赏的自恋中不能自拔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意义。

同样的,一个人,如果思考的角度有问题,总是去看消极和痛苦的那一面,那你还不如不思考。

我曾经以为,自己这一辈子一定不可能幸福。2016年新年,我郑重写下了自己的梦想,也是我做小莉说的愿景:希望所有女人都快乐。我的朋友问我:为什么是快乐,而不是幸福?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我觉得快乐尚且可得,而幸福遥不可及。

而今天,我觉得我似乎走到了幸福的门口,因为我终于懂得: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选择;幸福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我同意马东说的,生命的底色是悲凉。正因如此,我们才要为每一次日出日落而欢呼,为每一秒白驹过隙般的岁月而赞叹。

你选择不了生命的底色,但你可以选择你看待它的方式。不需要反抗,也没必要改色,就让我们在这悲凉的底色中,兴高采烈的活着。

活着真好!

好好活着!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