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加急量产这款战机?空军未来靠它了 /

中国为何加急量产这款战机?空军未来靠它了

L-15,以模拟第三代战斗机特征为卖点的高级教练机。这款飞机的量产对中国空军的装备体系是一个突破,特别是思想的转变。有时候,思想的转变是最大的战斗力,当年英法联军装备人数都不比德国人差,就因为思想落后,不到一个月就让德军给削傻了。

中国在教练机上的思想境界,长期以来和印度在一个水平上。

这不能忍啊!怎么回事呢?

飞行员要达到一定的飞行水平,除了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剩下的都只有勤学苦练一条路。学生苦学也就费点纸张,飞行员苦练那费的不是油,一般是直接费飞机的。注意,这不是玩笑!飞机的机体都是有寿命,发动机的寿命更短,我们管这个时间叫做摩托小时,时间到了,对不起飞机别飞了,回去换发动机。在中国还好些,发动机虽然差一点,好歹也是国产的,印度人就惨了,统统是进口货,全部要真金白银去老毛子那换,换回来的还不一定是新的。(也不是玩笑)

飞机发动机"视频内窥镜"图像特点研究

这就是飞行员培训的头号难题,太贵了!但是你不能不做,如果训练不足数,真要飞起来执行什么任务,那是要摔飞机的!比如说印度:

没办法了,勒紧裤腰带飞呗,不就那点发动机么。

不好意思,还是不行!用实战飞机做教练机有一个很糟糕的悖论。如果用的少了,飞行员技术不过关,那要摔飞机。如果用的多了,飞机机体寿命提前用完,这也要摔飞机!特别是昂贵的第三代、第四代战斗机,就拿印度引进的那36架欧洲工艺品级战斗机来说吧,哪一架不是上亿欧元啊,如果拿出来搞训练,摔掉一架还不知道要怎么哭的。不过三哥不怕浪费,到目前为止,幻影还是被三哥给毁了十来架。

由此可见,但凡是重武器不重人才,只知道买飞机不知道怎么培训飞行员的,摔飞机的概率都非常大。在这里不是专指印度,而是泛指第三世界国家。从三次印巴战争空战的结果看,学习了中国空军飞行员培养体系的巴基斯坦,尽管在装备质量上不如印度,但全程处于上风,屡屡用J-6这样的老飞机干翻印度苏式装备。

所以,要想搞出一流的空军,首先就要有一流的教练机。

偏偏中国空间这方面就是个杯具!中国空军的教练机分三个层次,菜鸟先飞初教六,等你技术足够了,可以飞中级的K-8系列,完成这架飞机的功课,你就差不多可以出师了。

初教六的驾驶舱面板

等下,不是飞高级教练机吗?对不起,没有!(歼教-7不算)从歼-5开始,机身上多挖一个坑就叫做歼教-5,以此类推,歼教-6、歼教-7、歼教-8统统都有,到了Su-27的年代还是这么挖坑,如果这个传统继续,那么我们也许有幸看到歼教-20。幸运的是他没有出现,拿四代机当教练机用,这土豪也不是这么扮的!实际上自从引进三代机之后,中国空军就感觉到事情很不对劲了。

Su-27UB不是很够用!

当初买入Su-27之后,中国空军就发现习惯了铅笔歼-8的飞行员很难适应这款三代机,战斗力形成很慢。不得已,第一批Su-27不得不让各部队的飞行尖子轮训,早早的就把机体寿命烧光了。后来装备了歼-10,这个矛盾更加突出,因为歼-10是电传动操纵杆,而当时的中级教练机K-8是机械传动操纵杆(实际上当时的国产飞机都是)。

电和机械有啥区别呢?

为了方便大家直观的认识,以汽车来说。机械传动特别费力,而且打得角度越大,需要的力气越大,很多人考驾照科目一的时候手臂能酸痛好几天。电传动就没有这个问题,无论你打多大的转向角,回馈力是一致的。而且当你在高速路开车的时候,自动加大阻力,防止你因为激动而瞬间冲出高速。

这就意味着,熟悉了机械传动的K-8和歼教-7“高教机”的学员,上了歼-10之后,飞行习惯几乎要重来!更狠的是,由于K-8和歼教-7之间的飞行特性差别极大,仅着陆速度一项就超了一倍,飞行学员极难适应,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淘汰。像歼-10这样的第三代战斗机,低空低俗性能优异,着陆速度已经没有那么快了。可是即便是接替歼教-7的JL-9山鹰,着陆速度仍然高达260公里每小时,远高于歼-10。

这款悲催JL-9仍然是机械传动的,设计中就没有放宽静稳定度,飞行品质与歼-10这种三代机差距仍然巨大。在风子看来,山鹰的最大贡献是采用了边条翼和双三角机翼,拥有了一部分三代机气动特征。但要他去模拟三代机,还是勉为其难。

现在已经不是精英飞三代的时候了,当年可以抽调尖子轮训,现在三代机早就量产了,每一个飞行员都要飞,用现在的高教机去培训三代机的飞行员,简直就是在挖坑嘛!

一架高级教练机,竟然这么难搞!估计是中国空军没有想到的。

教练机第一难就难在成本控制。如果无视成本,直接在三代机后面挖个坑就行了,反正以前都这么干对吧?可以说,高级教练机既要有三代机的性能,又不能有三代机的价钱,维护保养还要简单便宜,非常考验设计制造的水准。

L-15这款机型能下决心造出来,非常不容易,可以说改变了中国空军重一线轻训练的传统。

L-15可以量产,成功的因素并不是传统的廉价,而恰恰是用更高的成本完美的模拟了三代机。首先他是电传动的,操纵上和歼-10、歼-15基本一致,不至于出现颠覆性的改变。虽然歼-15这种重型机的特征L-15不一定能全部模拟,但总比歼教-7那样牛头不对马嘴要好得多。

然后L-15的气动特征与三代机完全一致,大边条、翼身融合布局、全动平尾,机身曲线优雅漂亮。中国空军终于有了三代特征的高教机,而且模拟更加真实,有效提高飞行员的及格率。不要觉得这是降低了要求,飞行员是用来打仗的,只要满足操纵飞机的要求就可以了,航天员的选拔倒是严格,可一个杨利伟他也拦不住满天的美国飞机不是。

最让人激动人心的一点是这款飞机完全具备上舰的潜力!歼-10为什么不能上舰,原因倒不是因为他是单发飞机,A-6攻击机也是单发的,照样可以上。问题就在于,他是机腹进气,着舰勾无处安放,硬装上去会面临结构强度不足等一系列麻烦。而L-15是两侧进气,双发动机,机腹干净,本身机体重量也很轻,就算要加强结构也无需改动进气道,上舰的技术难度不大。

一款便宜量大的高级教练机上舰,意义可是非同小可。我国航母现有的飞行员数量严重不足,你别看辽宁号上只能装24架飞机,飞行员可不能只配24人呐,人不是机器,他需要休息,有可能生病,甚至会摔飞机,战争状态下会死人。就算是和平时期,001A航母也要入役,那36名飞行员你也要培训。

L-15的训练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他本身是轻型机,成本比舰载机低得多,机体寿命一万小时(F-15J仅4000小时),训练中完全可以放开手脚的用。而且他对训练场地的要求也不高,辽宁舰固然可以搭载,油轮加一段滑越甲板也未必不行。一些拥有航母的第三世界国家特别缺乏这类教练舰载机。比如说印度那艘“超日王”,由于先天不足,只能搭载轻型的米格-29K,偏偏这款飞机和苏霍伊系列飞行特征差距较大(对印度而言),印度飞行员降落一次损坏一次,现在买回来的飞机经过几次起降,基本上已经趴窝了。

如果印度有一款高教机,情况就完全不一样,就算被印度飞行员玩坏了,也不会那么心疼。中国空军如此急迫的量产L-15,也正是因为同样的原因。真正的大国空军是经得起长期战争考验的雄鹰,教练机正是最重要的力量倍增器,L-15不仅仅是一款飞机,他是中国空军转变思想,向真正一流空军迈进的思想阶梯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