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104岁老人9次捐款总计36万 次次不留余钱 /

沈阳104岁老人9次捐款总计36万 次次不留余钱

沈阳那位总捐款的关英汉老人明年正月二十四就要105岁了,1991年以来,他一共捐款9次,总计36万,次次不留余钱。

“老爷子上午11时至下午1时静坐,这个时间最好别打扰。”记者联系采访时,照顾关英汉老人12年的保姆杨雅琴说,老人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基本上还能自理。

关英汉 辽沈晚报 吉向前/摄

90多岁时捐款 他亲自去取钱

“国家一有号召,我还是要捐的。”9月21日,关英汉老人思维清晰地念叨,头一回接触老人的外人听不太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但表达的语句基本还是连续的,只是口齿不清,毕竟是104岁的老寿星了。

关英汉老人的小儿子为了方便照顾老人,住在对面的楼里,通过大平台几分钟就能走过来。

老人从2013年之后为什么不捐款了?66岁的小儿媳赵艳琴解释,这事从两方面说,一是确实是最近几年的自然灾难少,风调雨顺的。即使是有遭灾的地方,国家救助行动也很到位。另外一方面是老人眼睛看不了报纸电视了,即使是用再大倍数的放大镜也看不了,来个人他都看不清谁是谁。连收音机也听不了啦,所以他不了解外界发生了什么事,哪个地方有什么灾,他听不到这些事,所以他以为国家不号召捐款救助灾区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2013年捐10万元那次,有人质疑老人是当托。那时候老人还能知道外界的事,看报纸说他捐款是假的,这让老人很生气,从来没见过老人生过那么大的气。”赵艳琴说,老人捐了9次款一共捐了36万多元,每次都有收据也有见证人,百岁老人能在这事上造假吗?前些年老人90多岁,每次捐款都是他自己张罗亲自去取钱,我们扶着他把钱送到有关部门。

礼尚往来66口大家庭乐融融

“不给外界捐款了,老人改为礼尚往来了,儿女晚辈谁家有事,他都给钱随礼。”赵艳琴介绍,老人生于1913年正月二十四,是家中的独子。现在关英汉老人最小的晚辈不满4岁,这个小孩是老人大女儿的重孙子,和老人正好差了100岁。

关英汉40岁时拍摄的照片 辽沈晚报 吉向前/摄

关英汉老人这一大家子有多少口人?对于这个问题,赵艳琴自己都不敢确认,她趴在老人耳边大声问:你说咱这一大家子有多少口人?是66还是67?老人回答:66口。

老人生育四儿四女,现在变成了66口的大家庭,最大的女儿现年已经86岁,还经常收拾利索从家里来看望老父亲。邻居问86岁的老太太干什么去,老太太自豪地回答:“看我老爸去。

最近几年老人不再给外界捐款了,但他的生活仍然一如往常地节俭,并没有把钱用在自己的吃吃喝喝上。“小礼也随,大礼也随。”赵艳琴介绍,老人儿女的岁数都大了,保不齐谁有病、谁家有事,知道这些情况后,老人都拿出钱来帮助。哪个孩子出国留学,他都赞助1万元。

“老人的一个侄子对他特别好,经常来看他。听说这个侄子的孙子父母离婚,孩子生活不容易,老人给了2万元呢。”保姆杨雅琴说。

“给了2万?这事我头回听说,以前我都不知道。”赵艳琴对这事感到惊讶但不觉得意外。这几年老人注重礼尚往来了,这个大家庭的大事小情他都积极参与,一改以前一心攒钱谁也不给的状态。谁也不在意他给的钱多少,就觉得有这么一个老寿星在,他的一举一动都是这一大家子关注的焦点,他做什么大伙都高兴,都值得在亲戚之间传递消息互相念叨念叨。

“我这几年又拿出30多万。”关英汉老人对自己的人情往来账目十分清楚。之前老人捐款36万多元,这几年在人情往来上又支出30多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