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19大政治明星:透视海派高官韩正
1975年至今,韩正已在上海历40余年仕途,从企业干事直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 委书记,他不但是一个十足的上海通,还在这个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的重埠,亲历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作为改开的见证者、执行者乃至决策者,1954年生人的韩正已迈过副国级官员门槛,尚有充足的上升时间与空间,在即将到来的中共十九大上,这位主政上海多年的高官备受外界关注。
稍早前的9月底,上海市委召开常委会,对十八大以来该市推动党建情况作总结,称在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下,“抓作风建设的意识和自觉明显增强”,“司空见惯的作风顽疾得到有效遏制”。
这并不是枯燥的纸面报告。2015年底,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因违规接受公款宴请,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在中纪委官网上公开通报。不过该处分并未对周波的仕途造成影响,目前已升任为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且兼多个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分量进一步吃重。
除体现上海落实中央政策得力之外,某种程度上这也为观察韩正的仕途发展提供了一个具有类比意义的前例——尽管在韩正主政期间,上海颇有如静安区特大火灾、外滩踩踏事件、官商勾结炒股等事件,但评论者普遍判断,仍看好韩正将进一步上升。
韩正赴京参加十九大(图源:VCG)
从2003年到2017年,韩正已担任上海党政主官达14年,先后经历陈良宇、习近平、俞正声三位市委书记,加之自身任“一把手”也满任期,不出意外的话只剩进京一种可能。
尤其是自2012年主掌上海市并依惯例列席政治局之后,韩正频有亮眼表现。如五年间上海的经济转型逐渐体现成效,在连续十年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后,2016年达到6.8%,超过同年全国6.7%的平均增长率,显示度过经济转型阵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都有提高。
而在今年5月中共上海市党代会上,韩正对于上海城市发展的描绘亦在舆论场引发一片称赞,他称上海未来“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对于习惯了程式语言的公众,这样的大会报告不唯鲜见,似乎也凸显出上海官员的独特气质。
不论是履历还是政声,似乎都足可支持外界对韩正在十九大上将有收获的期待。
更进一步说,以韩正为例,也显示上海官员起点高,仕途可能性丰富的普遍特点。
如在十一届中共上海市委中,除去市委书记韩正受到关注,市长应勇、副市长周波等人也被视为颇有持续观察价值的“潜力股”。2012年选出的第十届上海市委更是“星光璀璨”,其中市委书记俞正声现为中国全国政协主席,市委常委中杨晓渡现任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李希现任辽宁省委书记,丁薛祥现任中办副主任,徐麟现任中宣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第九届上海市委中的沈德咏、杜家毫也走上重要岗位。
而上海市委书记这一职务,除去落马的陈良宇,江泽民、朱镕基、吴邦国、黄菊、习近平、俞正声六人,均在任上赴中央任职。
有分析者称,之所以在海派官员身上出现这种具有普遍性的政治惯例,可以从两方面寻找答案。
其一,自近代以来,上海便在中国的政经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中共建政后,这一情形愈加明显,作为城市现代化的桥头堡及改革开放的前沿,同时又是四大直辖市之一,上海的经济重要性为其带来政治权重。举凡经济亮眼地区的主官,在政坛都会获得相匹配的话语权,这在全世界概莫能外,对于尚处于向全方位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这一点自然会更加得以体现。
另一方面,上海市委书记普遍走入中央,也对海派官员仕途走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不应被理解为权力裙带,而是一种广泛出现在政坛中的,正常的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