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73岁老农民连续三年用水稻种出中国地图 /

73岁老农民连续三年用水稻种出中国地图

今年73岁的陈锦祥老人,家住上海金山区枫泾镇中洪村,他已经连续三年在自家的田里用彩色水稻种出了中国地图。

“稻米的颜色有几百种,我有一次用了56种稻米制作了一幅“福”字,56种稻米代表56个民族。”陈锦祥从小热爱农业,特别是热爱水稻种植的研究。他认为,稻米的研究要多元化,将天然的彩色米和农民画结合在一起,是种子研究上的一种创新。

陈锦祥(右)年轻时,是当地农技站的一名技术员,一直对农业充满着兴趣,尤其是对水稻的品种颇为痴迷,他对水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74年。

陈锦祥说:“那时水稻的品种非常多,当时枫泾镇水稻普查就有130多个品种,后来搞品种改良很多种子就被淘汰掉了。”热爱水稻的陈锦祥觉得,这些品种淘汰了很可惜,他就留了一些保存下来,每年春天都在田里播种,不然种子放久了会坏掉,就这样一年又一年,陈锦祥老人的彩色水稻品种得以保存至今。

陈锦祥把不同品种的水稻都种在方格内,这样到了秋天的时候,方便按照品种收割水稻,也正是通过这种方法,陈锦祥收集的不同品种的稻种得以保存。

三年前,陈锦祥觉得可以用彩色水稻玩点有意思的事情,他就开始琢磨着在自家的田里分出4亩地,开始尝试种中国地图等图案。

陈锦祥和老伴还在田边用竹子搭了一个塔台,这样能够更清楚地观察稻田的图案和长势。

2016年9月,陈锦祥和老伴种出了“中国地图”。

今年,他和老伴用了20多种彩色稻完善了彩稻版“中国地图”和一幅孩童戏鲤图,田里还有用彩稻种出的“喜迎党的十九大”字样,以此来表达对祖国的祝福。

每年深秋,陈锦祥和老伴把田里的水稻收割回来,把最好的稻谷留下来作为稻种,剩余部分用来做稻米粘贴画。

陈锦祥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用彩色稻米制作粘贴画。

有时,老伴也会帮他一起用彩色稻米制作粘贴画。

2016年,陈锦祥用彩稻制作了“中国地图”彩稻粘贴画。

这是陈锦祥的作品《八仙水稻 各有千秋》。他还制作出了世界地图以及其他题材各异的彩稻粘贴画。

多年来,陈锦祥和老伴把金山农民画的技巧用在了稻米粘贴画上,用稻米制作出了近百幅作品,还在家中开辟了一个房间用以陈列和展示。

除了稻种和贴画用的稻米,余下部分就作为日常食用。现在,稻米的储量能满足陈锦祥和老伴一年的需求。

陈锦祥和老伴在家中吃饭,吃的都是自己试验田里种出来的彩色稻米。

在自己亲手种出的中国地图里,陈锦祥无比开心。

用彩稻亲手种出中国地图,这是陈锦祥和老伴晚年生活的一些娱乐,是老人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也是对当下美好生活的一种赞美。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