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硅谷的起源也在加州的大火中被烧掉了 /

硅谷的起源也在加州的大火中被烧掉了

惠普车库被加州大火烧毁。

惠普两位创始人 William Hewlett(右)与 David Packard。

加州的森林大火仍在肆虐,不仅烧毁了无数房屋,人员伤亡也极其惨重,已超过 6,800 户人家遭殃。更糟糕的是,有不少文化资料也在这场大火中化为乌有,79 年前惠普公司创业之初的档案资料便是其中之一。

1938 年,威廉·惠利特(William Hewlett)和大卫·普克德(David Packard)拿着 538 美元,在美国加州帕罗奥多市艾迪森大街 376 号的车库里,创办了惠普公司。

硅谷着名的“车库创业”文化即起源于此,这个车库也被誉为“硅谷的发源地”。

在这个小车库里,惠普创业之初两位创始人写下的所有文字、通讯、演讲稿等资料,最终整理装在 100 多个箱子,而这些箱子存放在安捷伦(Agilent)公司仓储,被加州大火烧毁──安捷伦科技是世界上最大测试分析仪器制造商之一。1999 年,这部分业务从惠普公司脱离,成立了安捷伦科技。

据估计,烧毁的档案资料价值超过 200 万美元,但不少人认为,这些档案的价值根本无法用金钱衡量,它们象征硅谷的起点。对于有心研究美国商业发展史或惠普公司发展的人来说,这些资料不可或缺。

早在 2000 年前后,惠普两位创始人相继去世。普克德于 1996 年逝世,享年 83 岁;而惠利特于 2001 年去世,享年 87 岁,如今再也无人能亲口讲述当年的故事。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杰佛瑞·琼斯(Geoffrey Jones)表示:

遗失了这些资料,我们就必须冒着“对过去不够了解”的风险,传递那些有影响力的结论。

硅谷传奇的起源:来自1967年的一个电话

过去40年硅谷的所有传奇都起源于1967年的一个电话。

那天,一个12岁的小男孩拿起小镇居民的黄页本翻到一个人的电话,毫不犹豫的打了过去。

小男孩问:“是惠普公司的休利特先生吗?”

对方回答:“是的。”

“我叫斯蒂夫,我需要一些电子零件做学校布置的一个项目,你能给我吗?”

“可以。”

两人在电话里聊了20分钟,第二天,小男孩的父亲载着他去对方的公司拿到了零件,而且还意外获得了一份暑期实习的工作。

那个小男孩是乔布斯,当时12岁;那个给小男孩零件的的人是惠普公司的创始人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当时54岁。

40年后,当乔布斯到了休利特的岁数,他对给自己写传记的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说:“我过去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建立一家像惠普一样同时具有创造力并基业长青的公司。”

从乔布斯的少年到青年时代,惠普都是硅谷最伟大的公司。此后几年,乔布斯又断断续续在惠普实习了很长时间,相信少年乔布斯从这段经历里收益良多,而他对惠普的推崇正是起源于此。值得一提的是,苹果的另一位创始人沃兹尼亚克曾经是惠普的正式员工,他在那里从 21 岁工作到 26 岁,正是在惠普小小的工作间里,沃兹利用业馀时间,依靠他在惠普收集的元器件,一个人组装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在惠普,乔布斯和沃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从那里孕育除了另外一家伟大的公司。

在如今的网际网络时代,惠普似乎被埋没了。这家公司刚刚低调度过了自己 75 岁的生日,但在硅谷似乎没有激起一点回响,他已经褪去往日的光环,和老对手 IBM 一样,变成了一家低调的基础设施公司。

其实曾经有人问过乔布斯同样的问题,乔布斯的反应是带着那人从他位于帕洛阿尔托市(Palo Alto)的家中出来,走了十几个街区,来到艾迪逊大街367号(367 Addison Avenue)的那个着名车库前面,一字一句念出地标牌匾上的字:“硅谷诞生地”。然后说:这就是硅谷最伟大的公司。正是在这个车库里,1939年,惠普的两位创始人开始了一段传奇旅程。

在惠普之前,没有公司会把公司建在车库里,或者没有公司会以它为荣。但惠普却自豪于自己的车库文化,并把创始车库作为文物保护起来。深耕在车库文化之下的是一种工程师文化——有伟大的点子就必须实现它,而实现它你必须亲自动手。两位创始人都是工程师出身,在他们身上把工程师文化发挥到了极致。

据记载,1980年,帕卡德和妻子邀请10几位中国官员前往他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海岸的别墅,他直到最后一刻才发现,家里没有筷子。帕卡德的解决办法是,他立刻去车库里,亲自用红衫木做出十双筷子来。对了,惠普在创始人执政时从来不招 MBA,这一点也被大部分硅谷公司继承了。

鼓励创新是惠普另一伟大遗产。20世纪50年代有一次,休利特建议,禁止工程师在周五做常规工作,叫他们进行头脑风暴,“如天马行空般思考”。尽管休利特的“自由创新时间”的想法不及谷歌那样普及,但它确实给工程师发出了一个信息:要勇于尝试,不要害怕犯错误。

据记载,两位创始人经常与员工们围着咖啡壶和几盘炸面饼圈谈笑风生。两人的办公室都在公司最偏僻的地方,尽管很大,却都显得寒碜。这样的开放式办公被大部分硅谷公司继承了,如今不管是巨头 Faebook, Tesla, 还是新贵 Airbnb 和 Pinterest, 我们发现 CEO 和其他高管都没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而是跟员工溷坐在一起。

此外惠普的两位创始人坚持让员工称呼自己为“比尔”和“戴维”,他们也直呼所有员工的名字。这点也被硅谷继承,并蔓延到其它地域和领域;两位创始人力图消除等级现象:他们把门打开,敲掉围墙,向底层员工征求意见,不做视察计划,而是即时采取行动。此外巨灾医疗保险、弹性工作制、分权决策、目标管理这些如今硅谷文化的核心都来源于惠普。

2010年,乔布斯去世前夕,他接到了谷歌创始人佩奇的电话,说想来家里坐一坐,佩奇的家离乔布斯家只隔了三个街区。当时谷歌和苹果因为安卓和 iPhone 之争而处于战争边缘。乔布斯的第一反应是“去你妈的”,但后来转念一想“当我年轻的时候,硅谷的每个人都帮助过我,我要像比尔·休利特教导我一样教导佩奇。”于是他把佩奇叫到病床前,告诉他如何专注于产品,以及如何寻找最优秀的员工。

乔布斯后来对艾萨克森说:“我要用我剩馀不多的时间帮助下一代的硅谷企业家们,我要让那些硅谷最伟大公司遗留的血统,在他们身上延续下去。”毫无疑问,硅谷最伟大的公司指的就是惠普,当年即使苹果和惠普互为竞争对手,但乔布斯仍然和休利特维持着师徒之谊,当乔布斯被赶出苹果,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向自己的导师道歉:“对不起,我把事情搞砸了。”

时过境迁,即使翩翩少年如乔布斯者也已经雨打风吹去。如今的硅谷巨头们都还很年轻,佩奇和马斯克42岁,扎克伯格30岁,更多的人只有三十出头。他们中可能有人已经打造了比惠普更加影响世界的公司,但是像惠普那样基业长青仍然任重道远。中国的网际网络领袖们相信正在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们如果能拾起那本泛黄的“惠普之道”,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最后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惠普之道”中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句。

“公司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公司是为了赚钱,但这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我们把一群人聚在一起,并把他们称作公司,是为了实现这些单独个体实现不了的事情。”

“惠普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和比尔从很早就意识到,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为那些技术人员设计和制造一些独一无二的电子设备。”

“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是下命令,而是为你的员工提供机会,最有效率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