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我要学生一起回来爱台湾,听到待遇后说 /

我要学生一起回来爱台湾,他们听到待遇后说

“原来第一志愿已经不是台大了!”

这句话出现在台湾民众的口中,实在是一个令民众错愕与惊叹的事情。两岸的高等教育竞争水平此消彼长,随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际排名高于台湾大学后,现在连台湾部分高中也在升学榜单将这些学校排在台湾大学前面。

在新北市板桥高中,学校的榜单除了将欧美学校排在前面之外,把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排在了台湾大学前面。可以说,无论是在各大国际高校排行榜还是在高中学校的志愿排名前面,大陆高校节节高升与台湾高校步步后退的此起彼落中,折射出的是台湾高等教育的深刻危机,也是台湾教育界人士无奈。

此起彼落的两岸高校排名

2017年3月,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了2017年度的“亚洲大学排名榜”前300名。其中,北京大学位列第二,清华大学排名第三,香港大学排名第五,韩国高校包揽第八到第十名。然而,台湾没有一所高校能够进入前20名,最高排名的台湾大学仅位于24名,比去年跌落8位。

如果说,一个榜单的排名会因为各种评分元素差异而导致排名先后的话,那么多个榜单的综合排名都落后于大陆高校的话,恐怕连台湾教育界人士都无法如此安慰自己。

2017年6月,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100名中,大陆6所大学入榜,其中4所均在台湾大学前面:清华大学位列25名,北京大学38名,复旦大学40名,上海交通大学62名,浙江大学87名,中国科大97名。而台湾大学位列第76名,而在去年,台大是第68名。

2017年9月,英国著名的《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公布了2018年“世界大学排名”。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进入全球前30名,北京大学更是以并列27名居于大陆高校榜首。清华大学位列第30名,香港大学第40名,香港科技大学44名,香港中文大学58名,复旦大学116,中国科大132,南京大学169,浙江大学177,香港理工182,上海交大188。而唯一进入前200名的台湾高校,仅仅只有台湾大学名列198名,差点跌出前200名。

除此之外,2017年10月份,自然出版集团公布今年世界大学排名,台湾大学排第148名,输给大陆的兰州大学,更别提排在第9位遥遥领先的北京大学。

除了国外的排名之外,台湾大学自行调研出来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两岸的排名数据也是经历了一番“领先——死亡交叉——被抛在后头”的历史进程:从2007年台湾大学领先清华,北大50名以上,到2011年台湾大学差点被追平。2015年出现“死亡交叉”,北大上升到47名,清华第58名,而台大则落后为102名。到了今年,台湾更是落后清华达到80名的差距。

可以说,仅仅以泰晤士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学排行来说,台湾大学自从2011年至今,一共下滑了86个名次。今年已经下滑到第198名,来年恐怕要跌出200名的榜单之外。

经费问题是原因吗?

面对台湾排名不断落后的问题,台湾大学研发长李芳仁表示,别人大幅进步,自己停留原地就是退步,如果钱跟人才无法同时到位,很难跟一流大学竞争。

乍看之下,确实如此。

在教育经费的问题上,台湾推出了“迈向顶尖大学计划”,该计划以五年为一期,每期拨款500亿新台币,因此被称为“五年五百亿”计划。到2015年为止,共有12所大学包括34个研究中心获得补助,其中台湾大学获得30亿新台币的辅助。一年下来,台湾大学总共的经费约为160亿新台币。

而对比之下,大陆顶尖“双一流”大学中,清华大学的经费为233亿人民币,约为1071亿新台币。台大的160亿新台币的经费,跟大陆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差不多。更加糟糕的是,台湾的“教育部”还打算删减“五年五百亿”计划的经费,台大更是从30亿新台币的辅助降低为22亿新台币。

如果说大陆地大物博经济强盛的背景跟台湾比不适合的话,那么同样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相必值得比较。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亚洲四小龙高等教育的转折点。在此之前,台湾的高等教育水平一直是亚洲前列。当时的香港只有两所高校: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不少香港学生只能外出留学,家境好的前往欧美,而经济稍差的前往台湾。

然而到了八十年代中期,为了给香港的转型寻找出路,推动社会迈向知识经济时代,香港开始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不仅创办了以理、工、商为主的研究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并将其定位为“世界级的高等学府”,同时还将其他大专院校提升为大学,通过十几年来的努力,香港的大学提高到八所。每年有600多亿新港币分配到这八所高校中,以至于今年的泰晤士报世界大学top200的排名中,香港八所大学能有四所成功进入榜单。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台湾高教的泛滥。台湾人口是香港的三倍,然而到了2017年,台湾却有172所高校,是香港的20倍以上。台湾每年除了“五年五百亿”的教育辅助外,其余的辅助加起来也不过七百多亿新台币,比香港多了一点而已。如此紧缺的教育资源分布到将近两百所院校中,可谓是极其有限。

“不盲目开放大学,肯花钱投资教育”,这就是香港高教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是台湾高教平庸化的镜子。从香港城市大学返台担任东海大学校长的程海东,就对台湾高教资源的匮乏发出如此感叹:香港政府对于大学的投资热情十分慷慨,“当时钱都花不完,一直在买仪器,雇人,设备用的比美国一流大学还好,很快就把学系办起来。”而相较于台湾对高教的投资,程海东只能无奈表示:“台湾的大学一直在筹钱补破洞”。

负责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调查的主编Phil Baty就尖锐地指出这个问题,台湾的问题在于资金不足及大学数量过多,若要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维持重要地位,台湾必须解决招生和经费方面的问题。

高教制度也是问题

资金诚然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将问题都丢给资金,显然太过笼统。在高等教育中,高校制度也是一个问题。

不同于台湾公立大学的“教授治校、校长普选、‘教育部’勾选”,香港大学的校长由港府授权学校董事会自主到全球猎才,只提供金援,不介入干预。

国际知名分子遗传学家、香港大学前校长徐立之,就是校董会亲自到加拿大三顾茅庐请来的(后来担任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遵义则是从斯坦福大学挖角而来;至于香港科技大学则挖来了国际知名超导专家朱经武,他们均为台湾“中研院”的院士。朱经武就对香港抢人才的态度印象十分深刻:“(香港)只要发现你愿意考虑,他们会很快处理好你顾虑的一切细节”。

知名学者担任校长的最大附加值在于其国际人脉与影响力,对于教育资金的筹备更是一个很大的加成作用。比如在募款方面,香港企业对这些大学的捐助就成长了好几倍,李嘉诚更是捐了十亿港币给港大。已经辞世的大企业家霍英东也给科大捐了八亿港币。大陆新奥集团今年就一口气捐赠3亿人民币给北京大学,提供奖励给北京大学优秀教师用于产学合作。

而台湾则是采用“教授治校、校长普选、‘教育部’勾选”的制度方式来管理高校,显然比起香港高教要束手束脚地多,以至于制度跟不上资金的增长需求。

而高校中坚力量教授们的薪资待遇也是远远落后于亚洲四小龙的,导致大量的教授人才都往外流。在全球化时代,台湾教授的每月薪资约10万新台币,是香港的25%,新加坡的33%,韩国的65%。

台湾,香港,新加坡大学教师年薪比较

这样的薪资根本留不住人才,原本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现为台湾新竹交通大学校长的张懋中对此十分无奈:“我要学生一起回来爱台湾,但他们听到待遇后,要我自己回去就好。”在台湾高校教师薪资齐头式平等的制度之下,根本无法跟其他地区高校竞争。台大财金系已连续3年遇到找不到新老师的窘境,原因是起薪太低,挑中的人才都被香港或中国大陆抢走。

在大陆“千人计划”的实施之下,从台大商学院开始,已经陆陆续续拉走了不少台湾前段名校的优秀教师。而福建省更是制定《促进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十条措施》,去年挖走了台湾132名大学老师。这种情况下,台湾高教不得不面对这么一个常态化的现象:新聘请几名优秀教师,聘书才发出去,就被退回来,原因是大陆、港、澳、新用5-10倍的薪资挖走。

在如今台湾大肆追砍军公教年金,甚至大学教授在脸书上表明自己月薪仅10万新台币都要被民众咒骂是“米虫”的情况下,台湾高校教师的流失只会愈加严重。

平庸化的台湾高教未来

台湾民主化过程中,政治操弄出来的民粹主义与齐头式平等负面影响,造成今天台湾教育资源的浪费,几乎摧毁了当年辛苦建立的技职教育体系。1960-1980年代,台湾每100个中学生只有17位能进大学。现在不论资质,几乎人人可读大学,使台湾几乎成为世界上平均学历最高的地方,也就因为白领人才供给远大于需求,把过去均衡的人力结构破坏无遗,当社会绝大多数的人都怀疑大学生的能力时,他们的薪水当然很难超过22K。

而在众多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国际化(International Outlook)恰恰是最重要的指标,它包含了国际教师、国际学生与国际论文,在这方面上,台湾大学落后于大陆、香港、新加坡等高校。台湾大学仅仅拿到了27.7分,而新加坡国立大学就有96.2分,香港大学更是以99.5分接近满分。自2001年清华大学启动百名人才引进计划,聘请杨振宁等诺贝尔大师级人物进驻清华园,而北京大学也邀请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担任讲座,这都是让国际化得分的重要关键。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负面循环:因为经济发展停滞,高校林立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资金显得十分拮据。而紧缺的资金导致无法聘请国际化优质专家教授回台任教,提升教学水平与质量,导致科研成果不多,国际化不足,从而导致排名下降。而下降的排名又进一步制约国际学生赴台学习深造的意愿。

资金不足,人才紧缺,科研产出下降,排名落后的负面循环,终将导致台湾高校不断平庸化,以至于台大连年排名下降,对外也只能将原因归结:没钱与没人。

网络上很多人常说,台湾“菲律宾化”了,这并非是危言耸听。菲律宾拥有将近百所综合大学和数百所高等学院,也曾是亚洲最富有的国家,如今却只能对外输出大量的劳动力来赚取外汇。不少在香港当佣人的菲律宾人,很多就是大学生。

据统计,每年台湾的移出人口有2-3万人,其中大多数都是白领阶级等高阶工作者,而流入台湾的却都是低阶的外劳。这种只出不进的模式,就好像台湾花钱培养人才,再拱手送给他国,让他们利用“台湾制造”打败台湾。

最讽刺的是,当初前瞻计划出来的时候,很多网友都吐槽把钱浪费在轨道建设上,而不加大力度培养人才,结果却是被其他网友嘲讽:还嫌七分大学生不够多。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