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买了中国大项目的“站票” 安倍终于开窍 /

买了中国大项目的“站票” 安倍终于开窍

250人组成的超大日本经济界访华团来中国了,这个数字号称“史上规模最大”,尽管这个数字不好听,但人多不是重点,重点是干嘛来了,说是就“一带一路”下日本企业的应有举措同中方洽谈。

日本当初拒绝参与,事到如今慌张想“加群”,不用国内吃瓜群众去喷,连日媒都看不下去,直接说安倍误判了世界形势,这种行为简直是“马后炮”。

“现在才开始有所行动还来得及吗?”

安倍误判了什么样的世界形势呢?长安街知事app发现,此前也就是18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神奈川县平冢市发表演讲,就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他明确表示,“对全球是有利的。”

日本也许看到了美国态度的改变。“一带一路”经济圈的GDP总量是惊人的,特朗普本身就是商人出身,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除此之外,欧洲的德国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特朗普访日时,日本的谄媚表现依然为众多国内外媒体津津乐道,美国的风向转变,日本这个紧跟的“墙头草”自然要改变态度。

何况一个巨大的现实是,在刚结束不久的越南岘港APEC峰会上,“一带一路”建设推动APEC成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大放光彩。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因为这是各国能从中获取巨大利益的好机会。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后,中美关系的稳定和深化更让日本倍感压力。

由于近年来中日关系的摩擦,日本企业进驻中国的势头和直接投资额呈触顶下滑态势。此次访华团预定与中国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以及工业信息化部举行会谈,上述会谈将成为日方了解今后中国经济走向的重要机会。

这才是日本不加掩饰的目的。不过正如日本原外交官天木直人所说但那样,日本的表现慌慌张张,害怕“这样下去就会被其他国家抛弃。”但是,现在才开始有所行动还来得及吗?

投石问路

或许是因为仓促想上车略显尴尬,日本经济界访华团选择了一个比较好的时机。担任访华团团长的日中经协会长、新日铁住金董事长宗冈正二在组团仪式中致辞称:“今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两国关系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希望此次能有很多收获,比如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长安街知事app梳理之后发现,其实,改善两国关系,日本方面一直在做铺垫,比如,9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意外出席在东京举行的中国国庆招待会,这是日本首相15年来首次参加这一活动。在11月4日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安倍表示,明年将迎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将深化交流,把中日关系提升到一个新阶段。还有安倍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际互致贺电,亦属10年来首次。

所以,日本经济界访华团挑准了这个时机,不光是缓解尴尬,更有试探摸底的意味,毕竟,日本经济界关心的是中国高层的经济政策。因人工费上涨,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的吸引力出现减弱。一名日本经济团体的高层表示:中国今后的经济政策制定“可能导致日本企业将中国作为生产基地向美国出口产品的业务模式出现动摇”。

会有“指责中方”的声音?

日方经济高层访问中国的惯例已有一定年头。今年是访华团第43次访华。

不过从往年的报道上来看,历次访问都会传出“指责中方”的声音。

去年出访时,关于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宗冈正二表示“希望有关方面切实推行(中国提出的计划)”,再次要求早日消除该问题。

此外,日本经济新闻2016年9月报道,称出访团“要求中方为改善经贸环境做出努力;要求中国政府设立专门窗口,简化日资企业撤出手续”。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日本神户制钢造假丑闻至今仍在发酵,日本制造也因此走下神坛。对比之下,中国制造正在日益成为一张闪亮但名片。

日本经济界访华团此行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了解中国的商务规则,例如,中国政府6月份出台的网络安全法规定互联网相关产品和服务必须符合中国的标准、在中国收集的数据必须在中国保存以及将数据带出中国之际必须接受当局审查等。由于担心将对外国企业的活动产生影响,众多日本企业正在密切关注该法规今后的具体运用情况。

日本经济界迫切想在关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寻找商机,因为日媒已经提醒本国企业,如果中国制定的规则得到广泛适用,日本企业的参与可能变得越来越困难。

此外,安倍在历史、安全问题上开倒车也使两国经贸关系受牵连,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经济界如果再唧唧歪歪,恐怕不仅加不了“一带一路”的群,甚至有被拉黑的危险。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