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理工科易被取代 文史科有更大生存空间 /

理工科易被取代 文史科有更大生存空间

最近特首林郑月娥一句:

瞇埋眼咪睇唔到啰!

几可肯定成为任内金句。反观什么"一起同行,拥抱希望,分享快乐",若非我在这里提醒,你大概一早已经忘掉。

李飞讲话"睇唔到"?

"瞇埋眼咪睇唔到啰!"出自校园直播李飞《基本法》讲话、林郑月娥所作的回应。推而广之,这句话也可引伸到一地两检、中史必修科,甚至是未来《基本法》23条的斩件立法。简而言之,高度概括了林郑对香港人的深切期许。

一直以来,我较多评论理工科的教育课题,但绝不表示对文史科不重视。在讲求效率实用的香港社会,长期以来文史科仿佛是"毕业=失业"的保证;但在人工智能普及的大趋势下,显然程序化的理工科才更易被迅速取代,文史科反而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当然,重点其实并非学科的本质问题,而在于教与学的态度和动机问题。假如仍千篇一律的偏向背诵强记,课程侧重基准评核或公开试的标准答案,则无论学生如何灵巧聪颖,也只能像倒模般被压扁磨平,训练出如电脑公式般的思维模式——最终自然亦很快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读文史科必须具有创意和梦想的空间、寻根究底的精神,不能一味死背既定的课文,机械化地理解事实陈述,这本来是"阿妈系女人"般的道理。然而落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之下,"每事问"的学生却肯定被打成异类,不容于老师和同学的圈子——且让其他同学的创意活力,有机会在校园欺凌中加以发挥/发泄。

共产政权"哪里来"?

言归正传,李飞在演讲中提出"哪里来,哪里去"的问题,深度追问香港人的民族大义,身分认同;不少人则关注到会否加入六四事件、六七暴动的内容,从而加强中史科对学生的现实意义。刚好近期看了不少中共历史,我在此也希望趁趁热闹,探索共产政权"哪里来"的问题。

最能引起我兴趣的,是日本学者远藤誉教授在2016年出版的《毛泽东勾结日军真相:来自日谍的回忆与档案》。通过二战时期特务头子岩井英一的回录,以及日本官方解密(电视剧)的档案资料,此书力图严谨地论证了共产党在抗战时期,与日军和汪精卫政权千丝万缕的合作关系,最终并令国民党承受沉重的打击。

此书主要聚焦在抗日时期中共驻沪高层人物的潘汉年,以及直接派驻岩井公馆的袁殊二人。他们曾与日军协订秘密合作协议,并全面交换有关国军的军事情报。与中共官方党史的论述相反,种种迹象显示,此举乃直接得到毛的授权,并非潘袁暗地里私通外敌;用意亦并非打击日军的侵略,而是在国军日军的斗争中坐享渔利。

我不是说远藤誉必定是对的,也不是说毛泽东必定是错的。撰写本文的用意其实非常清楚:首先,李飞提出"哪里来,哪里去"的问题,很好,值得香港人深切反思,探究历史文化解读的不同可能性。其次,中学生读中史科也很有需要,能从不同角度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重要性不一定要较通识科为低。

当然,假如"瞇埋眼咪睇唔到"的话,则读什么科也是枉然。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