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美驻成都总领事夫人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

新任美国驻成都总领事夫人 是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庄祖宜

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硕士,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厨师、美食作家,代表作品《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和《其实,大家都想做菜》。

之前漫成都采访了新任美国驻成都总领事林杰伟,当时领事先生就说:“嗯,我知道你们一定会问我的太太,据说她比我有名多了哈哈。”这位太太就是庄祖宜,新浪微博粉丝20多万,曾做过歌手、老师、大学助教、兼职翻译、厨师,如今是一名美食作家。对,她就是那位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11年里搬了7次家,这次她把家安在成都

随着先生到成都就任,祖宜和两个儿子也在今年8月搬来了成都。婚前祖宜自己就搬了几次家,和作为外交官的先生结婚后,便随其在全球各地外派辗转,她从西雅图搬回台北,一年后又搬到波士顿,再到香港、上海、华盛顿、雅加达,这次来到成都。2006年到现在,11年里她搬了7次家,“尽管这样,每次我还是手忙脚乱,让搬家公司来打包会更快,他们对物品没有感情的纠葛,蝗虫过境一般迅速”。待行李到达,摆上喜欢的木头椅子,放上用了10多年的靠枕,插上一束鲜花,将喜爱的书都分门别类地摆上书架,用惯了的锅碗瓢盆也都跟着来了,一家人围桌吃饭,家的感觉就有了

在成都的家

大概是因为学人类学的原因,祖宜喜欢这样不断去到新的地方,每次都有新的探索,当然吃当地美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你可能会问人类学研究的是什么?人类学一方面是为了展示文化的多样性和生活的多种可能性,但它的意义更在于通过对“他者”的洞察,与自己熟识的生活环境产生一种距离感,来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要达到这一目的,人类学者可能要离开自己舒适的城市,到达一个边缘的乡野,与当地人共同生活,进行“参与观察”。回到“学院”后,还要针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综合大量的阅读研究,以期从中得到些许启发。祖宜早已把生活和研究融为一体,而美食是她表达的出口之一。

她可以天天吃酸辣粉、红油抄手、担担面这些小吃

祖宜的外婆是成都人,外公是重庆万州人,妈妈在成都出生,虽然从小生活在台北,她对川菜一点都不陌生。“家里一直有泡菜坛子,豆瓣酱的菜做得比较多,所以来到成都对于吃我完全如鱼得水”。

庄祖宜学做的泡菜

庄祖宜学做的蛋烘糕

来了成都之后祖宜才知道,哇,原来川菜有这么多类型,她以前都不知道冒菜、钵钵鸡、串串这些。她可以天天吃酸辣粉、红油抄手、担担面这些小吃,有上瘾趋势,随时都希望嘴里有点辣味。“以前早餐我都是和孩子们一起吃面包,现在等他们吃了之后,我会给自己煮一碗辣辣的面。之前回台北待了一个星期,觉得心情一直不对,原来是因为没有吃辣,出去吃了一碗肥肠粉就好了”。

家里的窗台

除了走街串巷寻美食,在菜市场里觅生活的味道,祖宜还拜访了一些川菜大师,“我慢慢了解到川菜自古讲究五味调和、以味为本,川菜的味型之多,居各大菜系之首。一桌川菜不同味型,高低起伏各有特色”。她特别欣赏川菜大师接地气,不讲大道理、讲实用的态度,他们讲如何落到实处地去把一道菜做得好吃,而不是玄之又玄地只讲情怀。这和她自己的美食态度是一致的。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和很多小孩一样,小时候的祖宜远庖厨,主要精力在念书上,真正动手做菜是在美国留学时,因为想念家乡味道又没有太多的生活费外食就开始自己做菜,就这样做出了兴趣,常常邀请朋友来分享。在写博士论文很崩溃的阶段,做菜的乐趣于她来说,“在于它看得到摸得到,闻得到吃得到,而且有付出必有回馈”。

为家人做菜

在攻读博士的第六年,庄祖宜与新婚的先生搬到波士顿,原本计划在先生一年进修期结束之前,自己也能完成博士论文,然而还没等她安顿下来,一扇新的大门向她敞开。

“那时候我心里很明白,先生是外交官,我要跟着他在全世界各地外派,做学问、读书是自己的事情,在哪里都可以做,但是拿博士学位就是希望有资格在大学教书,我这样跑来跑去也不可能在大学做教职,与其做一个有博士学位的全职妈妈,还不如趁机多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于是,遵循着内心的方向,祖宜告别了论文和经营了8年的学术生涯,正式成为了The Cambridge School of Culinary Arts(剑桥厨艺学校)的学员。2006年9月,她开始写作博客“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在她看来,这是一本网上的田野笔记,“厨艺的天地这么大,田野调查看来得用一辈子来做,恐怕是毕不了业了”。

和家人在一起

关于这次重大抉择,梁文道在给祖宜出版的《厨房里的人类学家》推荐序言里有过贴切的解释:人类学原是生产变节者的学科,因为人类学家讲究进入田野,想方设法混进研究对象,学当地人的语言,穿他们的衣服,吃他们的食物,甚至用当地人的脑子去思考,去感觉。然后他必须跳出来,回复自己的学者身份,再把之前一切体会、一切经历化成研究题材。这一跳甚是关键,有人移情移得过火,到了彼岸之后乐而忘返。于是才有变成了北美印第安巫师的人类学家,用西西里方言在街上收保护费的人类学家。

说说吃货怎么保持身材

作为一枚资深吃货,祖宜是那种叫人嫉妒的只吃不胖的人,她的原则是:“可以吃的东西是有限的,食欲是无限的,我会告诉自己只吃想吃的东西,吃好吃的东西。”以前小朋在外吃饭点太多没吃完,她觉得浪费就都默默吃掉,“现在不会了,不想吃绝对不吃,一定要把胃口留给真正想吃的食物,让每一口的满足都达到最高点,不浪费每一次机会”。比如先生喜欢吃甜食、零食,但祖宜是完全没兴趣的,“如果下午饿了我宁愿吃一碗面,也不会选择零食,因为零食没有那么好吃呀”。好吃是她唯一的标准,是否好吃是由自己决定的,她从来不会因为一样食物有营养而去吃它。“当你的身体到了平衡的状态,它自然会告诉你,你现在需要吃什么”。

带着爱的冰箱贴

对于有些人为了追求原味只吃清蒸和水煮的食物,祖宜是不赞成的,“那样的话为什么不回到原始社会茹毛饮血呢?烹饪本身就是文化行为,除了水果这样的,其它食材都需要经过烹调达到最好的状态,适当的调味配上恰当的火候。美观当然也重要,但我不讲究特别精致的摆盘。”

在米其林星级餐厅工作过,也在家庭式的餐厅工作过,如今在家里做菜的祖宜并不会把餐厅的摆盘要求带回家,因为太精雕细琢的菜品会让来到家里用餐的人感到压力。“我是妈妈,是家庭主妇,也写作也做菜,我分享给大家的都是可以在家实现的菜。”她始终是个讲究平衡的人,她做的菜充满温度,如这冬日暖阳。

文:范书

图/视频:曹鸿禹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