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应对中国报复 日本投资多变化 /

应对中国报复 日本投资多变化

日本也大大地经历过中国的经济报复。2012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钓鱼岛国有化后,中国全国80多个城市发生了激烈的反日示威。在北京,1万人的示威队伍在日本大使馆门前集结,高喊“拒买日货”;在青岛,暴动的示威队伍闯入10几家日本工厂打砸抢烧。

对此,日本没有听从中国的要求,而是选择降低对华经济依存度,作为克服危机的正面进攻法。

首当其中受到最大打击的汽车行业等,迅速将生产工厂转移到了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地区。所谓“中国+1”战略,意思是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多建立一个生产基地。

日本汽车企业中最积极进军中国市场的日产汽车公司,在钓鱼岛事件之后,在泰国投资300亿日元新建了年产20万辆规模的第二工厂。丰田将在泰国和印尼的工厂生产能力扩大至2倍,本田也将印尼工厂的产能提升至3倍。

玩具和游戏企业万代,为了降低对中国工厂的依存度,在菲律宾建设了新的工厂;服装企业优衣库也将部分生产量从中国转移到了孟加拉国。

日本最大船舶公司MOL为越南海防市的集装箱港口扩建项目投资了12亿美元。一家外媒说 “现在是走出‘中国+1’时代的‘Not China(非中国)’时代”,从而引发话题。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透露,日本的对华投资规模从2012年的134亿7900万美元,骤减至2013年钓鱼岛争议之后的91亿400万美元。此后,对华投资额分别为103亿8900万美元(2014年)、88亿6700万美元(2015年),逐年下降。在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中,对华投资占据的比重也从2012年的11%,下降到去年的5%。

早稻田教授朴相准(音)说:“自从世界资本主义规则形成的20世纪后期以来,没有像中国这种将政治问题和经济报复直接连系在一起的强国”,“由于今后还可能发生类似情况,因此日本从长期观点出发,一贯推行‘贸易多变化政策’。钓鱼岛事件以后,这一政策变得更加明确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