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2017中国航天大事件TOP10 /

2017中国航天大事件TOP10

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我的中国航天

2017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天舟升空、长五折戟,既有胜利的欢欣鼓舞,亦有失败的痛心疾首。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盘点2017中国航天TOP10,共同见证——“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我的中国航天!”

最佳人气奖

风云四号助力微信“变脸”

2017年9月25-28日的一天,你照常打开了微信,却忽然发现,那个“孤独的”小人还在,仰望的也都是地球,但云图却变了!就在那几天,微信使用了6年的,由美国阿波罗17号太空船拍摄于1972年12月7日的“蓝色弹珠”,被替换成了由我国风云四号卫星拍摄的,可以看到我国全境的“中国制造”。

前开屏图可见范围从北边的地中海区域,延伸至南极洲的冰盖,这是宇航员首次在太空拍摄到了南极冰盖。而拍摄了新开屏图的风云四号,搭载了全球首个大气垂直探测仪,并是国际上首次在单星上同时搭载了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和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以一颗卫星实现了两颗卫星的功能。

拥有9亿多用户的微信,其开屏图毫无疑问是有史以来全世界传播最广的照片之一。微信换“脸”,被称为中国航天有史以来最好的“广告”,荣获“最佳人气奖”当之无愧!

颁奖词:从“蓝色弹珠”到“中国制造”,无论是我国国力,还是微信自己,都经历了涅槃般的的蜕变。从1976到2017,四十多年过去了,地球还是地球,中国已不再是那个中国!

不管微信开屏图怎么变,单身狗都可以放心了,还是一个人看地球!

最强催泪王

“长五”折戟,魂归太平洋

因优美的身姿,长征五号火箭被网友昵称为“胖五”,受尽万千宠爱。可就在2017年7月2日的第二次发射中,我们的“胖五”在第二级火箭工作期间发生异常,导致折戟半空。魂归太平洋,与它一同坠毁的,还有“好闺蜜”——通信容量高达70 Gbit/s的实践十八号卫星。

长征五号发射失利后,有文章痛陈中国航天之弊,也有文章激烈驳之。正的反的,都是爱之深、护之真、痛之切。围观群众纷纷以理性观察思考来讨论问题而不是“成王败寇”的情绪发泄,这本就是社会的大进步。而这次事件之后,中国航天开始了全面的质量管理检验和“归零”复查,进入了短暂的“低潮期”。但随着两个月后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我国遥感-30系列卫星,中国航天再次进入正常轨道。

颁奖词:航天难在时间。25年过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完了扎扎实实的两步。快40年了,人类飞得最远的航天器——“旅行者1号”探测器才抵达太阳系边缘。航天也美在时间。上一茬航天人不在了,他们制造的航天器也许还在太空中优雅飞行。我们这一代人不在了,我们的子孙无疑将更好地享受被航天改变的生活。中国航天,应是时间的朋友。

叫人家“胖五”,你自己啥样自己不清楚吗?

最牛快递员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霸气升空

作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由于承担了为空间站“加油”和运输货物的重担,被大家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2017年4月20日,我国第一艘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空,重量12.91吨,甚至远远超过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8.6吨)。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航天器,也是世界上目前现役的最大最强的货运飞船。

“超级快递”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后,组织实施的系列拓展试验项目之一,是下步空间站正式运营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这个试验能够全面检验货运飞船的快速交会安全对接能力,检验相关实验数据,检验空间站综合补给方法,将为中国空间站后续研制、推进和相关配套建设提供扎实基础积淀。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首次自动交会对接,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货运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首次交会对接,实现浪漫的太空“拥吻”。

颁奖词: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也正式宣告中国航天迈进“空间站时代”。如果说“东风快递”是全球送达,那么“天舟”就是宇宙送达,“最牛快递员”实至名归!

“快递小哥”牛上天,并从太空洒下大把“狗粮”……

最佳励志奖

中星9A绝地求生,上演太空“星坚强”

2017年6月19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中星9A”,刚飞出地球不久,就因运载火箭出现异常状况,没有到达目标轨道。然而这颗“被丢在半路”的卫星并没有放弃,而是依靠自身的燃料在太空中独自爬升2万公里,用了16天时间终于到达预定轨道。从此,这颗励志“自救”的卫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星坚强”。

当然,变轨是需要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中星9A”自身所携带的燃料。本来这个燃料是用来维持卫星在轨道上运行其设计寿命所规定的年限的。用来“自救”的10次变轨,估计会使卫星寿命缩短至不到三分之一。

颁奖词:祝贺“用绳命在变轨”的“中星9A”成功自救,最佳励志奖当之无愧。未来看,我们的“星坚强”其实还有再“抢救”一次的机会,这就是中国航天正在研究试验的卫星加注系统。通过其他的太空飞行器为“中星9A”补充燃料,使其恢复设计寿命。如果真的能在卫星剩余燃料耗尽前实现这一技术,那将是值得世界航天共同振奋的奇迹了。

“我觉得我还可以再抢救一下!”——“中星9A”

最佳贡献奖

北斗三号双星首发成功,迈向全球组网新时代

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与北斗二号的区域导航不同,北斗三号可是面向全球的导航系统!(这把我厉害的,叉会儿腰~)

自此,我国也开启了北斗卫星高密度组网发射期。按计划,到2018年底,将发射18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2020年左右完成30多颗组网卫星发射,真正的实现全球组网能力。到那时,北斗将成为能和GPS直接竞争的全球导航系统,在亚太地区的定位精度优于GPS,这对于我国军事国防、国民经济、商业民用等意义巨大!

颁奖词:驻南联盟大使馆被GPS精确制导的炸弹以外科手术般精准地“误炸”之后,我国就坚定了发展独立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决心。卧薪尝胆二十载,北斗终将显神威!2020 年实现全球覆盖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或许将贯穿我们的一生。让我们期待着北斗指引下的新时代。

以中国之名,加入“天网”,有人不服吗?

最美眼神儿奖

“悟空”火眼金睛发现“暗物质”

“悟空”是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作为中国科学系列卫星的首发星,它的观测能段范围之宽、能量分辨率之优,超过国际上其他同类探测器,可谓性能神通。

暗物质和暗能量被科学家们称为“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上的两朵乌云”。上天即将两年后,“悟空”终于用其“火眼金睛”,揭开笼罩在现代物理学天空的“炼丹炉”盖子,找到了“金丹”——暗物质。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很可能因此进了一大步。

颁奖词:它古老又年轻,传奇又科幻。它就是人类可能首次观测到暗物质的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它是我们的骄傲——“悟空”。

为了更好地探测太空,我们发射了 “悟空”。——中国航天局

WTF? 你不记得五百年前的事儿了么!——天宫一号

呃(⊙o⊙)… 坚持住,我们马上再发射一个 “如来号”!——中国航天局

最佳梦想奖

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启动,你的未来不是梦

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航天英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少将宣布了我国将启动第三批航天员选拔。

过去我们的航天员都是从现役军人中选拔且年龄偏大。而第三批的选拔,会更多从工程角度考虑,增加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从地方、社会上选拔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年龄和身体要求都比前两批要低得多。

颁奖词:“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杨利伟说,相信随着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未来普通人去空间飞行不是大问题。看来,中国航天,我们可以继续做更多更大更美好的“梦”。

来应征航天员吧,今后您和小伙伴的对话将变成

——你这么牛,你咋不上天呢?

——我上了啊。

最佳新星奖

吉林一号开启中国商业航天新征程

“吉林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套自主研发的商用遥感卫星组。2017年11月21日成功发射3颗视频卫星,仅仅9个小时后便回传了首幅影像。据悉,“吉林一号”卫星在交通、林业、环保、国土、水利等16个领域中有90多项应用。

推出互联网+卫星+遥感应用的遥感应用服务平台能够实现海量卫星影像的在线浏览、查询、下载和交易,提供定制化卫星拍摄服务,用手机调动卫星,拍摄自己感兴趣的区域,真正意义上实现 “吉林一号”带你观天下。未来,“吉林一号”卫星星座计划在2030年完成138颗卫星组网,有望具备全球任意地点10分钟内重访的能力。

颁奖词:“吉林一号”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中国越来越多的商业公司开始涉足航天领域,他们开始崭露头角,努力渗透进火箭发射、整星建造、在轨服务、数据分析等诸多领域。以吉林一号为代表的中国商业航天,必将崛起为未来新的一极。

身板虽小本事不小,666

最受拥护奖

实践十三号卫星发射成功,

飞机高铁高速上网将不再是问题

2017年4月12日,实践十三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颗卫星上天,通信容量将超我国此前所有通信卫星容量总和。彻底改善飞机、船舶、高铁等交通工具上的乘客上网体验!(有没有hin激动???)

实践十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卫星通信进入高通量时代!满足教育部提出的远程教育容量需求,兼顾远程医疗、应急救灾等公益应用。

颁奖词:现代社会,如果说手机是你的命,那么飞机高铁上,实践十三号就是手机的命。你一年乘坐多少次飞机高铁,算算实践十三号救了你多少命?“最受拥护奖”该不该颁?

别忘了,你的命是谁给的。——实践十三号

终身成就奖

巨星陨落,三位航天大师逝世

2017年1月18日,崔国良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崔国良同志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及推进剂技术专家,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

2017年2月12日,“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中的最后一位,任新民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任新民同志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2017年5月6日,屠善澄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屠善澄同志是我国人造卫星工程的开拓者之一,著名的自动控制技术专家,国家“863计划”航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任首席科学家,原世界工程师组织联合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

颁奖词:虽然三位大师都去了更远的地方,但他们同时也在最近的地方——“航天人的心里”,也该是全中国人的心里。

国失栋梁,精神永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