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西方进口中国技术!中国制造大逆袭 /

西方进口中国技术!中国制造大逆袭

“中国制造”曾经被认为是低端产品的代名词,而美国、德国及日本等西方制造大国的产品则是世界高精尖商品的供应者。但随着科技实力发展,中国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开始对西方国家进行逆袭,反向输出高技术产品,“中国智造”已经崭露头角。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从西方国家采购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向它们出口劳动力密集型的低端产品,处于世界产业链条的最低端,赚取最辛苦的血汗钱。然而时移势易,西方的高技术制造业已面临日益强大的“中国智造”压力,例如美国通过各种手段,阻止中国通讯设备制造商华为、中兴等企业在美发展,就充分证明这一点。

更让西方焦虑的是,就连他们最引以自豪的飞机发动机制造也开始逐渐“沦陷”。早前有报道称,中国正在谈判向德国出口用于制造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关键设备和技术,这些设备可以用来生产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涡轮叶片是现代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其质量决定了航空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寿命。

众所周知,飞机发动机是工业制造的明珠,也是西方少数一直领先中国的制造业,但随着中国持续投入与攻关,这一领域西强华弱的态势开始改变。在涡轮叶片上,中国的加工技术有了巨大飞跃,特别是在高温合金和气动设计上取得突破,使中国能够生产出一系列功能强大的军用航空发动机。

最显着的例子是WS-15涡扇发动机,是专为中国歼-20隐形战斗机而设计的。WS-15在解决了可靠性问题之后,去年有媒体宣称它的性能与世界最先进的军用发动机普惠F119发动机相当。此次与德国谈判的中国机械是一种超快激光设备,可用在涡轮叶片的打孔上,美国普惠、通用电气和英国劳斯莱斯多年来一直研究涡轮叶片的制造,并将该技术作为其最重要的商业秘密,但现在中国已经迎头赶上,并比美英做的更好。

“中国智造”之所以能够出现逆袭,很重要的原因是体制性优势。中国政府采取集中优势资源办大事的方式,选准突破口,然后持续地对科技难关攻坚,最终以点带面实现全局性突破。发动机领域如此,芯片领域也如此,一旦这两个领域出现质的飞跃,西方在所有产业链条方面将出现崩溃性局面,无法遏制中国崛起。

事实上,中国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基因研究及量子科技方面也是世界领先,包括德国外长在内的一批欧盟有识之士已开始呼吁向中国学习,加强双方科技合作。遗憾的是,最看不起中国进步的并非外国人,而是在香港逢中必反之人,在他们眼中,中国仍然是落后的代名词,还要处处与中国切割,真是可笑又可悲。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