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大清都亡了100多年咋有人说中国是帝国 /

大清都亡了100多年咋有人说中国是帝国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务卿蒂勒森2月1日展开为期6天的拉美5国之行,访问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和牙买加。就在前往墨西哥的途中,他于1日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发表演讲,称拉美地区不需要“新帝国主义列强”。“中国现在正在拉丁美洲站稳脚跟。它正利用其经济影响力将这一地区纳入自己的轨道;问题是,各国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月2日回应称,美方有关说法完全违背事实,是对广大拉美国家的不尊重。中方重申,中国对拉美的政策是透明、开放的。中拉合作是南南合作的组成部分,造福双方人民。中拉关系的发展不针对、不排斥任何第三方,也不影响第三方在拉美的利益。希望有关国家摒弃零和博弈的过时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正确看待中拉合作和中拉关系发展。

蒂勒森所说的中国是“新帝国主义列强”不符合怎样的事实呢?

“帝国”来历的追溯

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中国学及清史专家欧立德的研究表明,“帝国”一词,不是中国的产物,而是受西方概念影响而成。据悉,西文empire的汉译词“帝国”,基本上不见于十九世纪前的中国文献之中。“帝国”一词最早的用例,暂时只能找到隋代王通《文中子·卷五·问易》:“强国战兵,霸国战智,王国战义,帝国战德,皇国战无为。天子而战兵,则王霸之道不抗矣,又焉取帝名乎!故帝制没而名实散矣。”这段话中的“帝国”与西文“empire”所蕴含的意义截然不同。过了大约一千二百多年以后“帝国”一词才被纳入到汉语的词汇里。

进入现代,“帝国”的概念发生了改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教授牛军在《20世纪国际关系史:从军事帝国到科技帝国》中文版一书的序中写道,“帝国”可以简单地指,强大的和在世界或地区据有统治地位的王朝或国家。“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已经和必将继续成为定义国家特性和影响世界政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的强大更多地取决于科技,而非军事。

“帝国时代”的终结

需要指出的是,近代史中,西方曾经称中国为“帝国”的那些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公元1644年至1912年,是“大清帝国”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巅峰时期,大清帝国面积达到1316万平方公里,人口4亿4千万。大清帝国主要战绩有,取代明朝,击败李自成、平定噶尔丹收复新疆,击败荷兰,收复台湾等。

之后袁世凯建立的“中华帝国”昙花一现。1915年11月,大多数的省份都投票赞成恢复帝制并由袁世凯出任皇帝。袁声称,他将其视为人民对改变政府的意愿的反映,必须要予以接受,他觉得,鉴于自己在民国大总统就职典礼上所作的誓言,他必须要谢绝称帝的邀请。紧接着,尽管列强们纷纷给予建言,他又宣布自己“被迫遵从人民的意愿”,建立“中华帝国”。

帝国主义的指向

日本思想家柄谷行人为《定本柄谷行人集》第四卷《民族与美学》作序时,区分了“帝国”与“帝国主义”的区别。柄谷行人指出,现代国家是作为旧世界帝国解体的后果而产生的,它们本没有什么“帝国的原理”。帝国主义则是在这种现代国家自我扩张,仿佛是帝国在运作似的时候产生出来的。现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出现过的帝国主义阶段,一是霸权国家荷兰衰落,英国和法国争夺后继的霸权地位时期;二是19世纪末英国的霸权衰落,德国和美国争夺霸权地位的阶段。

中国学者邓聿文更直白地指出,一般来说,帝国主义泛指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倾向。一般被称作帝国主义或帝国的国家,都是在某个时期疆域广大,综合实力尤其是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大的国家。也有些国家自身的疆域不一定广大,但它占有的土地或殖民地几倍或几十倍自身面积。

“长安街知事”则通俗地指出,“帝国主义列强”就是国际社会的黑社会团伙,干的都是争抢地盘、强买强卖那一套勾当。中国显然不属于这个范畴。

正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强调的那样,对于中美在安全、经贸等领域出现的杂音,中国一向开放包容,希望美国摒弃“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成为“伙伴”。不仅如此,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为世界作出重要贡献,也成为其他国家的重要发展机遇。因此,对于美国来说,实现互利共赢,对华合作而非对抗,是最正确的选择。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是思想上的顽疾,用“帝国”来形容中国,已经不合时宜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