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上海纽约大学一鸣惊人 毕业生就业获好评 /

上海纽约大学一鸣惊人 毕业生就业获满分好评

图说: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分享首届毕业生去向 来源/上海纽约大学

10名中外毕业生被世界顶尖高校博士直接录取、获得中国第一张本科学历的外国留学生工作许可、5名毕业生获得苏世民等全球知名奖学金……昨天,上海纽约大学正式发布2017年毕业生去向情况。根据调查显示,141名中国毕业生的就业率与雇主满意度均达到100%。校长俞立中更是给首届毕业生打出了120分的超满分。

作为一所成立仅仅五年多的中美合作创办的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缘何受到雇主和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青睐?

毕业生成绩单亮眼

《上海纽约大学2017届毕业生去向报告》显示,在首届共 261名本科毕业生中,141人为中国学生,120人为国际学生。中国毕业生中,选择出国(境)留学的72人,选择就业的共69人。来自用人单位的反馈显示,在人际沟通能力、学习成绩、表达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积极主动性等素质指标层面,上纽大毕业生的表现尤为突出。在出国留学的中国毕业生中,49人被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前50位的大学录取,其中9人被世界顶尖高校的博士项目直接录取。

首届毕业生中的120名国际学生同样表现不俗。对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在上海的四年学习不仅钻研了语言与文化,更培养了一种难以割舍的中国情结。毕业后,这些“中国通”们选择留下来,或继续深造,或投身职场,立志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值得一提的是,受惠于2016年颁布的《上海人才新政30条》,11名外籍毕业生留沪工作。

据上纽大职业发展中心调查,2017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人均投递24份简历,获得6个面试机会,平均获得1.83个工作机会。在申请研究生院的过程中,2017届毕业生人均申请7所院校,获得3.2个研究生院深造机会。攻读海外研究生院的毕业生中,有37.68%的同学获得奖学金。

图说:上海纽约大学首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来源/上海纽约大学

学会听从内心呼唤

读商业与金融专业的王嘉凌毕业时选择入职真格基金在上海新设的华东区办公室。王嘉凌说,真格基金的华东区办公室其实就是一个初创公司,这和四年前入学时的上海纽约大学很像。她也再次成为了“吃螃蟹”的人。“崭新的机会,从无到有的创建过程,让我始终向往,”她说。

王嘉凌曾经获得过比之更具诱惑力的选择,但她最终坚定地听从自己的内心。和她一样,上海纽约大学第一届毕业生没有盲从,也没有将名气、排名、薪酬作为择校、择业的价值取向。

徐艺也是上海纽约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表现优异,毕业前同样收到了来自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名校的入学通知。最终她拒绝哈佛大学,选择了专业排名更高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并希望未来能用自己所学,从事数据可视化与社会科学相关的工作。在她看来,卡内基梅隆大学更适合未来的发展,自己不会后悔。

职业规划效果显著

毕业后的道路之所以多元而平坦,同样得益于学校职业发展中心搭建的平台。上纽大职业发展中心校企关系主任郭昊表示,学校注重培育“积极的探索者和选择者”,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尝试不同的探索,“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正是在这样理念的感染下,学生在四年就读期间不断尝试,也为自己的最终选择打下基础。

除此之外,上海纽约大学6名专业职业咨询师还会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为其“私人订制”职业发展计划。“在大一时,我们会鼓励学生探索职业发展领域,大二则让他们深入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到了大三,学生需要累积相关经验,提高综合能力;最后一年,职业发展中心会鼓励学生和老师面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为求职做准备以及申请研究生项目。”郭昊介绍。

图说:来自印度的Lathika Mouli毕业后加入了上海的一家区块链创业企业 来源/上海纽约大学

未来防止入学功利化

不过,俞立中校长在欣喜首届毕业生表现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小遗憾”,那就是没有人进入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任职。“这当然和学校刚刚建立,学生实践时间缺乏有关。不过未来,我们还是希望有毕业生走向国际舞台,成为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人才。”

“有多少学生进入哈佛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俞立中表示,“上海纽约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他不希望报考上纽大是出于为了找寻好工作或是申请好学校。“我们需要的是符合上纽大办学理念的学生,我们也会在招生过程中思考,如何避免考生的功利化。”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