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台媒:中国不是第一,台湾却是唯一 /

台媒:中国不是第一,台湾却是唯一

文章没有什么要引经据典,也没有要套用什么高深的学术理论,只是就这几年遇到的中国大陆同学或是相关经验,来做探讨。

陆生在台湾一直被赋予狼性、竞争力高还有刻苦耐劳等形象,在还没上大学之前,即使没有真正的认识任何一个陆生,对这样的想像却也深信不疑。上了大学,班上开始有了侨生、陆生等有别于以往清一色都是台湾同学的状况,而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认识,第一个,来自中国的同学。当时班上有三位陆生,除了好奇她们与我们的文化与习惯的差别,更好奇,是否像以前听到的那样有着“狼性”、“竞争力高”。印象很深刻,在第一次某堂必修的期中考,班上某位陆生,在有着选择、是非、问答、申论的考试中,她拿了99分,当时有听到她成绩的人,每个人都吓了一跳,即使是班上其他的学霸,能拿个80、90就非常厉害了。就在第一位陆生同学投下了震撼弹,同时也随着大学教授们在课堂中不断的强调在中国的升学压力有多大,以及陆生在高考时,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等种种概念.似乎更应证了,陆生们真的是有着狼性,竞争力很高的说法。

不过这样的泡泡,也在我来到国外留学的时候,慢慢破灭了。

来到英国的第一年,在硕士预科的班级,第一次到班上,发现班上预科班级里全是陆生。当时的我其实是有压力的,想着班上同学可能在传播专业上有着相当程度的知识,亦或者,英文口说写作能力可能非常强,但是,就在随着学期慢慢过去,我发现,不论是在专业背景的理解上,或是英文的写作口说能力上,我的表现,不能说是班上第一,但也绝不逊色于其他同学,这也让我慢慢对于“陆生都是充满狼性、很有竞争力”这样的想法,从惊叹号变成问号。

到了正式进入硕士班,更让我彻底对这样的想像幻灭。

有堂课是电影专业的课程,每堂课是上午上课、下午看电影,之后回家再读与电影相关的研究文献,下礼拜上课讨论。当时上课有个很有趣的画面,就是,在上课前的几分钟,班上的陆生同学们,会集体打开笔电,开始百度,上礼拜老师要求要看的电影的剧情是什么,或是上课前会听到陆生同学们窃窃私语说:“老师说要看的文献看了吗?在写什么?”“我也没看呀!”这样的对话并不是偶尔发生,而是,每个星期,上课时都会上演的剧情。有次老师要分组讨论我们回家要看的文献内容,接着请有看文献的同学举手,结果,班上一半的同学没举手,这一半的同学里,只有一位,不是陆生,总而言之,一整个学期,几乎所有的陆生没看老师指定的电影或读物。

就这样,我对于陆生狼性的想像,从惊叹号变成问号,最后得到了,陆生并没有全部都那么狼性跟充满竞争力的结论。

说到这边,肯定会有人反驳,的确,我的生命经验只是个案,也有很多同学在毕业之后前往中国工作,认为身边的中国同事或客户,就像我们想像的,是有狼性、竞争力高的,但不可否认的,我们生命中也有很多,很平凡,很一般的陆生同学或同事。我的想法是,的确,陆生们可能非常认真与努力,是我们可以参考跟借镜的,但是在这样对陆生甚至是整个中国无限循环的放大与神格化下,似乎把陆生与中国看得过分厉害了。

这篇文章的主旨并不是要打击或矮化中国,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同时在当今全球经济的地位也相当可观,而反观,部分的台湾民众,在比较台湾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之下,自会认为台湾大不如中国,因此把中国当作仿效,甚至是崇拜的对象,但这样的想法,除了反映了台湾人民相对程度的自卑感,更显得有些民众的眼光太过局限狭小。我们可以参考或学习的国家有很多,来自欧洲的艺术哲学亦或者是亚洲的人文历史,并不是只有中国一个选项,同时,每个国家也有每个国家的问题,南韩也同样面临着青少年失业率高的问题,但他们绝不会想,北韩人民看起来衣食无虞,那我们学习北韩的统治方式吧!更遑论回归北韩。

台湾是不是一个国家,可以牵扯到许多层面,包括历史定位、身分认同以及其他议题,不管你对于台湾的定位是什么,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或者是中国的领土?是人文历史丰富的福尔摩沙还是政治恶斗的鬼岛?在这篇文章的最后,诚挚邀请您,或许,台湾对你而言,不一定是个“国”,但可以把台湾当成你的“家”,这个家有着多样丰足的生态以及地理环境,这个家有着民主自由以及人文思想的灵魂,这个家有着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语言但互相支持跟关爱的人们,是的,这个家不完美,这个家不一定是第一,但可以是你的唯一。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