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到白宫里走了一遭 发现了最神秘的事 /

到白宫里走了一遭 我发现了最神秘的一件事

白宫是美国政要名流的舞台,两个世纪以来40多位白宫主人在这里工作与生活。白宫有何神秘之处?下面就由作者带你走进白宫,一探究竟。

你知道美国最有名的地址是哪里吗?乍一听,这个问题你可能有点懵?那么我就不卖关子了,答案是:“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你若还不知道的话,那么可以去谷歌或百度地图上搜一下,这时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个地址是一栋挺大的白色建筑。怎么看上去那么熟悉?没错,这里就是美国的总统府——白宫,在电视的国际新闻里经常能看到它。

今年2月的一天,我在一位友人的帮助下得到一个参观白宫的机会。华盛顿我以前去过多次,也到白宫门外拍过照,留过影,但一直无缘进去参观,总觉得里面充满神秘感,因此充满着向往。这次既然有了机会,岂会轻易放过,于是就利用几天休假,从纽约来到华盛顿。

· 01 ·

说到白宫,我一直认为中国人的翻译不准确。人家的英文明明是White House,也就是一栋白屋,可我们偏偏译成白宫,以为既然是总统官邸,自然就是宫殿。

其实,宫殿对应的英文是palace,比如英国女王在伦敦的住所“Buckingham Palace”,翻译成“白金汉宫”,就很准确。法国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也是如此,法文叫Ch?teau de Versailles,有凡尔赛城堡的意思,翻译成宫殿完全可以接受。再比如,中国的故宫翻译成英文叫Palace Museum,直译是皇宫博物馆,也能接受,而颐和园被翻译成Summer Palace,即为夏宫,则是神形兼备。

美国建国以来实行的是共和制,没有皇帝和世袭贵族,总统干满两届也就复归平民,所以总统官邸不叫什么宫殿,应该“甚合朕意”。不过翻译有约定俗成的规定,姑且就这么叫着,若是较起真来,那就是一团烂污。

譬如,New York为什么翻译成“纽约”而不是“新约克”,而New Zealand又为什么翻译成“新西兰”而不是“纽西兰”?再比如新西兰南岛的Queenstown一般被称作“皇后镇”而不是“昆士敦”,而牙买加首都Kingstown则又被翻译成“金士敦”而非“国王镇”,这又到哪里说理去?

白宫门外警察在轻松聊天

我总觉得,美国人把总统府叫做“白屋”是有道理的。如果是White Palace,那总统跟高高在上的皇上差不多,与人民的距离自然就远了,叫做White House,那就可以和普通百姓做邻居,跟人民的心理距离就拉近了。最多是你的房子大一些,装修豪华些,毕竟需要接待外国元首嘛,跟那种戒备森严、气派宏伟、院墙高耸、神秘莫测的宫殿不沾边。

正因为是座“白房子”,所以老百姓也都有机会去参观一下,而且连门票都不用买。虽然不用买门票,但却需要预约。

一般是你先向你所在选区的议员提出申请,由议员推荐和帮你预约,提交名单,定好日子,然后你就可以去参观了。外国人想参观白宫怎么办?可以跟本国驻华盛顿使馆联系,由他们代为申请和推荐。由于申请的人多,而白宫一次性容纳的人数有限,因此提出申请后需要等3周到3个月不等。

参观一般安排在上午,没有导游,但门卫提供免费地图供人们按图索骥,依照规定线路自行参观。我提前收到的通知上说我预约的参观时间在上午十点,要求比预约上指定的时间提前15分钟抵达,不让带包、食品和摄像机以及可更换镜头的单反照相机等,而傻瓜相机、手机和钱包则可以带进去。通知上还特地提醒说,参观大约需要45分钟左右,由于里面的洗手间不对外开放,因此参观白宫前最好先“净手”,以免届时“内急”。

参观者到白宫时,要求从侧门进去,然后从北门出来。进大楼前需要通过两道安检,警卫两次核对我的证件,确认与他们手头上的预约名单上的名字相符。

乔治·华盛顿在1789年宣誓就职美国第一任总统时,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官邸,于是国会在1790年专门通过一项法案,授权建造总统府。设计方案全国招标,最后一位名叫詹姆斯·霍班的建筑师拔得头筹。

华盛顿总统亲自协助城市规划师选址,并在1792年10月13日举行奠基仪式,次年正式大兴土木。但遗憾的是,到华盛顿1797辞官还乡之时,白宫的主体框架才基本完成。直到1800年11月1日,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才正式入住白宫,成为白宫的首位主人,而他在这里住了不到一年就卸任了。

值得一提的是,亚当斯总统入住不久,就决定向公众开放他的办公楼,以体现他的“亲民”作风,这个传统断断续续保留至今。这才给了我们这些后人有登堂入室的机会。

随着美国版图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国力不断强大,白宫也在不断扩建以满足后来总统的需求。白宫曾在1814年被入侵的英军不幸烧毁了,第二年开始重建,并在1817年竣工。

到了1902年,在工作人员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当时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特地在白宫的西侧修建了一个配楼West Wing,俗称西翼,也叫白宫西厢办公室,其中总统日常办公的椭圆形办公室、副总统、白宫幕僚长和其他高级幕僚的办公室,供内阁成员开会的内阁室、由总统与国家安全委员会一起处理涉及战争、恐怖袭击等突发紧急状况的战情室等都座落在这里,各大新闻媒体派驻白宫的记者也在这里办公和出席日常的新闻发布会。

20年前美国拍摄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名叫The West Wing,翻译成中文叫“白宫风云”或“白宫群英”,讲的就是白宫里发生的政治事件和情感故事。虽然是“戏说”,却也让观众一窥美国的政治运作和总统及其幕僚的日常工作与生活。

1948—1952年,陈旧的白宫被彻底翻修了一次,这才有了现在的模样。据史料记载,白宫起初也被称作“总统府”或“官邸”,直到1811年因为它的外墙被漆成白色而俗称白宫The White House,但“白宫”一词被正式用在官方场合还是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任总统期间的事。

白宫全景

· 02 ·

虽然没有敬畏之心,但参观总统官邸我还是很兴奋的。迈进侧门,里面是个几米长的过道,门内有个年轻的黑人门卫坐在桌子后面,很随意的样子,一点也不威严。他身后墙上挂了一幅特朗普就职典礼的照片。我凑上去跟他合个影,他居然也没有拒绝。最可乐的是,进门处贴有一张“告示”,上面有一行字是:“鼓励拍照”。我怕看错了,连看两遍,才确信不是其他地方经常看到的“严禁拍照”之类的警告语,不禁莞尔。

白宫入门处张贴的“鼓励拍照”的告示

我在跟门卫聊天时才了解到,过去参观白宫时是禁止拍照的,多亏上任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2015年7月宣布废除过去禁止拍照的规定,这才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照片分享白宫的风光了。

作者(左一)在参观白宫走廊上的照片

过道右拐是一个十来米长的走廊,一边墙上挂着历届总统和家人的一些历史性照片,譬如接见外国元首或达官贵人,或在白宫举行一些社交活动等,另一边则是窗户,可以看到窗外的南草坪,接待外国元首的欢迎仪式经常就在这里举行。走廊尽头立着一尊林肯的绿色大理石雕像,边上有一个小柜台,专门出售印油白宫徽标的旅游纪念品和介绍白宫的书籍。

白宫内的林肯石雕像

再往里走,是一个不长的拱形走廊,走廊两遍分别是白宫的书房、瓷器陈列室和称为“金银屋”的银器陈列室,这些房间都不大,也就30多平方米左右。书房墙壁书架上摆设的都是美国作家写的历史书籍,传记和小说,而瓷器和银器也都是过去历届总统使用过的部分精美器皿。瓷器展室的边上还有两个房间,分别是地图室和椭圆形的“外交接待室”,接待室主要是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时使用,一般情况不对外开放。

橱柜内展出的是精美瓷器

宁静雅致的总统书房

转过走廊则来到一个叫“东厅”的地方,白宫导游图上介绍说这里过去是搞接待、举行仪式和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地方,好几位总统还把子女的婚礼安排在这里举行。

接下去有三个房间,依次是“绿厅”、“蓝厅”和“红厅”,顾名思义,这三个房间的整体色调、包括家具和地毯,分别为绿色、蓝色和红色。三个房间都是用来接待客人的,比如红厅就是第一夫人招待闺蜜的地方,而蓝厅则是总统接待贵宾的地方。里面除了几张沙发茶几和几幅油画,也没别的摆设,不过吊灯倒很气派,略有皇家特色。

绿厅

蓝厅

红厅

地上的地毯给卷起了一部分,把过道留给参观者。而一旦来了宾客,则会撤掉拦成过道的绳索,铺开地毯。

穿过这三个房间,就来到呈长方形的国宴厅了。中间摆着一个长桌,两边各放了七把椅子,并不觉得豪华。但白宫的导游图上说此处最多能宴请130位客人,我估计是把长桌撤掉,摆上十几张圆桌,不过那样就显得有些拥挤了。墙上一幅林肯的大画像,身穿黑色西服,坐在一张椅子上,手托瘦削的下巴,用忧郁的双眼注视着来到大厅的芸芸众生,不知道他在作何感想。

此油画乃一位名叫西里的画家作于1869年,此时距离林肯遇刺身亡仅4年,以纪念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该油画由林肯长子的遗孀在1939年捐献给白宫永久收藏。

转过宴会厅,就来到前门厅。墙上悬挂着几位前总统的油画肖像,我仔细看过后觉得画师的水平一般,谈不上一流或大师级的作品。大门右侧摆放了一架钢琴,是著名的斯坦威钢琴公司在1938年赠送给白宫的。正对大门的地方就是蓝房,门边立了两杆旗,顶上挂着一个圆形的总统徽标。左侧有楼梯通往二楼,但参观者止步。

从蓝厅的窗户可看到南门的阶梯和外面的南草坪

白宫行政官邸共有五层,包括地下室、大厅层、国家层、第二层与第三层。从导游图上可以知道,大厅层包括瓷器屋、馆长办公室、外交接待室、图书馆、地图室、金银屋,而国家层包括蓝厅、绿厅、红厅、国宴厅和廊厅等,民众只让参观大厅层和国家层的一部分地方。二楼和三楼是总统家人的居住地和贵宾客房,过去总统的办公室也在这里,直到上世纪初西翼配楼的椭圆形办公室建成后才搬过去。

· 03 ·

参观结束后走出正门,就到了大门外。不大的草坪尽头是一排一米多高的铁栅栏,把白宫与外面的世界隔开,马路上的一些游客正靠着栏杆在拍照留念。我走出了窄窄的铁门来到大街上,再回望这栋白色的大房子时,没有了神秘感,也不觉得豪华,其装修、摆设和陈列的纪念物品,以及从图片和电视上看到的椭圆形办公室的情形,似乎比我曾去过的一些土豪朋友的豪宅看上去还要寒酸些。

白宫虽然谈不上奢华气派,但却是美国的政治枢纽,其地位和重要性非同一般,充满历史的厚重感,每个角落都有非比寻常的掌故。由于白宫是美国国家遗产,其产权属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是“总统公园”的一部分。2007年,白宫获美国建筑师学会评选为美国最受喜爱的建筑第二名。

过去一个世纪里,这里招待过的世界名人政要,见证过的重大事件,经历过的历史风云,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多。里面的家具陈设,桌椅板凳,雕塑油画,件件都有来历,或出自名师之手,或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历届总统夫妇曾购买使用过的物件,曾批过注、签过名的文件书籍,哪样不是具有高附加值的文物和古董?

历届总统夫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布置住家,展示自己的情趣和品位。譬如约翰·肯尼迪夫人杰奎琳就喜欢室内装饰,专门聘请享誉全球的巴黎室内设计师、法国“詹森装潢”的史蒂芬·布登为其主持白宫装修工程。他为白宫各个房间设计不同风格,如把总统书房“条约厅”为维多利亚风格,把“绿厅”设计为联邦风格、“蓝厅”为法国王室风格、“红厅”为英国皇室风格等。

透过窗户可看到不远处的华盛顿纪念碑

在白宫内慢慢走一遭,也就如同穿越了一段段波诡云谲的政治风云,回顾了过去百年的历史沧桑。

例如,1862年9月,林肯就是在二楼的办公室签署和发布《解放奴隶宣言》,而他1865年遇刺身亡后,灵柩就停放在“东房”内供人凭吊哀悼。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1933年至1944年也正是在白宫外交接待室的壁炉边上开始了著名的系列“炉边谈话”,一个人对着麦克风娓娓道来,用亲切随和的语气向全国数百万守在收音机旁的听众直播他对局势的看法,阐述新政,对当时稳定政局、安抚民心和帮助民众度过二战时的艰难岁月,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把他称为“自媒体”的鼻祖也不过分。

他之所以借助收音机直接面对广大民众阐述政策和评论局势,就是因为当时绝大部分报纸都被他的反对派所掌握,并对他进行带有偏见的负面报道。他只好借助不受报纸控制的无线电收音机单刀突围,剑走偏锋,进行大胆的创新,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

现任总统特朗普也正是在传统主流媒体的围攻下,利用不受传统媒体控制的社交媒体推特,直接面向数以千万计的受众,发表他的观点、政策和意见,并借新媒体对抗传统媒体。

白宫大门上的浮雕

白宫不是散发陈腐味的名人故居,也不是专供浏览的博物馆,而是现任总统生活起居、工作和招待客人的地方,里面有严肃机密的会谈,也有孩童银铃般的笑声,所以有人情味,有亲切感。允许老百姓像到邻居家做客一样参观白宫,本身就是一种亲民的体现。

有人也许会说,这是政治家的一种作秀嘛。不过我想,这样的作秀有什么不好呢?天天这样的作秀,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就像一个出身低微的暴发户天天把自己装扮成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或举止得体的贵族,久而久之也就真的像君子和贵族了。

总统是否真心欢迎,我们不得而知,但他每天敞开大门,让平民杂踏在白宫光洁平滑的大理石走一遭,这本身就值得点赞,不是吗?

白宫内的国宴厅

不可否认,美国的政治也有很多机密,许多事情都是暗箱操作,所以白宫从建造落成后就隐藏了许多无法向外讲述的内幕故事,有待喜欢刨根问底的记者去不断探寻挖掘,或了解内幕的工作人员写出回忆录。不过各国政治大抵如此,都有许多秘密和黑幕。

相比之下,美国的政治相对透明,譬如国会的辩论和听证会可以实况转播,电视里可以直接看到政府官员、包括情报官员接受议员的质询,白宫新闻发布厅每天举行的新闻例会也都实况转播,让每个关心政治的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白宫的许多信息,不必千方百计地去四处打听。这种透明是对新闻自由和民众知情权的一种尊重。因为透明公开,所以就减少了神秘性,也就减少了街头巷尾的交头接耳,减少了谣言满天飞的现象。

在这里,美国主流媒体对政治运作每天有着详细的解读和分析,让人们觉得政治没那么神秘,你可以安心地喝酒聊天,散步玩耍,而不必去关心那些跟自己不远不近的劳什子。唯有把政治神秘化的时候,才会让人人都成为政治的狂热爱好者,窥探者,在道听途说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并把捕风捉影的谣言卖力地传播到亲朋好友中间去,显示自己的“打探”本领或跟某些高层人物的隐秘联系。回头一看,才发觉其实都是一堆扯烂污。

正门大厅内通往二楼的楼梯

政治家总想捂着盖子,不让民众看到里面是什么,而记者的职责就是揭开盖子,把里面的黑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此时的白宫,正经历着一场严峻的政治风暴。

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在2016年总统竞选期间有“通俄”之嫌,正在接受美国特别检察官穆勒的调查。几个月的调查显示,特朗普团队和俄罗斯的有关人员秘密接触,利用俄罗斯的网络黑客散布不利于竞选对手希拉里·克林顿的消息,误导选民,最后获得选举的胜利。

目前特朗普的几个亲信和亲属都涉嫌其中,包括前国家安全顾问弗林,前竞选团队总经理马纳福特,大儿子以及女婿等,连特朗普的前白宫首席战略师班农也接受了穆勒的审问。这简直就是电视连续剧《白宫风云》和《纸牌屋》现实真人版的续集。而主流媒体也抓住这样不容错过的剧情,用新闻的笔法描写一出精彩的宫廷剧,可谓精彩纷呈,诡异曲折,悬念不断,紧紧抓住了广大民众的心,不但提高了影响力和知名度,也让媒体的营销收入大增。

作者在白宫正门大厅内留影

至于美国媒体如何对特朗普锲而不舍地穷追猛打,特朗普又是如何与主流媒体斗法和反击,我在刚刚写完的新作中有详细描述,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耐心等待不久即将出版发行的这本新著《怒怼——美国总统特朗普大战主流媒体》,希望对那些喜欢看美国政治热闹的读者有所帮助。

我参观完白宫后的感受是,白宫这栋建筑并不神秘,神秘的是里面的主人和他从事的职业:政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