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GDP目标五年首次未降 中国经济活了? /

GDP目标五年首次未降 中国经济活了?

3月5日上午,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本届人代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18年的多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李克强称,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等。

此外,今年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作为预期目标(5.5%),李克强讲话中称,这一指标涵盖农民工等城镇常住人口,将其作为预期目标,以更全面反映就业状况。

如何看待今年中国设定的经济指标,记者进行了梳理和采访分析。

增长目标止跌:6.5%左右

2018年中国GDP增长目标定为6.5%左右,和2017年的预期目标完全相同。这是四年来首次出现预期目标没有下滑。

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中国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都会宣布当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2014年预期目标为7.5%左右,2015年预期目标为7%左右,2016年预期目标为6.5%-7%,2017年预期目标6.5%左右。

从实际增长来看,2014年实际增长7.3%,2015年6.9%,都低于当年的预期目标;2016年6.7%,达到预期目标;2017年6.9%超过预期目标0.4个百分点。

经济数据好转,同时今年经济预期目标不再下降,使外界认为是否中国经济放缓结束,开始进入稳定甚至上升的通道。

对此,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陈衡表示,不能简单认为经济放缓已经结束。

陈衡称,"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间,从劳动增长率、人力资本的累积等因素看,经济增长比较良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打击也不小,政府出台了四万亿的刺激计划,造成很多后果,比如地方债、产能过剩等。过去10年,中国一直在消化和处理这些制度性问题,造成经济放缓,整体处于下行通道。至于何时结束,取决于何时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来看,中国还处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继续放缓的可能。这一过程的有多长?关键在于政府的应对政策。"

李克强在报告中也表示,相比去年6.9%的实际增速,今年6.5%目标较为温和。去年报告中"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的表述今年没有出现,进一步显示官方无意追求高增速。

2018年中国经济靠什么

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超预期,源于进出口数据的良好表现,背后是全球经济的复苏。当前中美贸易关系趋于紧张,不利于外贸增长的因素增多。外界担心,2018年中国经济能否达到6.5%的预期增长。

陈衡认为,美国在过去几个月密集提高关税壁垒,是因为特朗普政府面临中期选举的压力而做出的政治姿态,不会演化成贸易战。

2018年中国最大的风险在于外部。陈衡认为,美国的确存在新一轮经济衰退的风险,在中国还未处理好现有结构性问题并完成经济转型之前,美国如果发生经济衰退,对中国冲击将非常大。

除了外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越来越重要。李克强在报告中称,过去五年,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陈衡观察,中国过去几年消费贡献率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美国同期增速,并且还有潜力,未来几年如果能继续刺激消费,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报告中,李克强表示今年要继续扩大消费,推进消费升级。推出多项政策,比如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等。

2018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进出口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