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习近平是在如何应对"川普式谈判"? /

习近平是在如何应对"川普式谈判"?

在美国政府宣布要征收钢铁和铝制品关税后,世贸总干事阿塞韦多罕有发声明,担心会引发贸易战。(VCG)日期:2018-03-23 14:00

周四(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向一系列中国货物开征25%进口关税,以惩罚中国窃取美国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虽然中国早前已用不同外交手段,试图阻止特朗普将贸易问题进一步升温,但亦无阻今次特朗普向中国"开刀"。而中国今次表面上亦以强硬手段回应,贸易战似乎一触即发,但这又是否事实的全部呢?

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其出位和反传统的外交辞令,几乎令他每日都占据着国际版的头条。由筑建城墙阻挡墨西哥移民、退出《巴黎协定》、就核问题金正恩隔空对骂、威胁退出伊朗核协议,以至针对中国侵犯知识产权而开征进口关税,无一不使全球民众忧心。虽然特朗普经常语出惊人,更赢得广泛传媒为他贴上"狂人"标签。但"狂人"不等于"疯子",前者言行虽有违常理,但亦出自理性利益计算。更重要是,特朗普非如"传统"政客般谈判、博弈,其底蕴只是人人都懂的市井智慧。

"特式"谈判早有先例 个中理念人人都懂

虽说特朗普的外交言论素来惹火,甚或可形容为离经叛道,但回望国际关系的例子中,这种刻意制造风险,以增加谈判筹码,及逼使对手投降的伎俩并非前所未见。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冷战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

1961年,在刚入主白宫的肯尼迪(John F. Kennedy)默许下,中情局为古巴籍流亡者提供资助和训练,旨在入侵古巴和推翻卡斯特罗。不过流亡部队登陆猪湾(Bay of Pigs)后,迅速被古巴政府军击退。面对美国的威胁,古巴不得不寻求苏联援助,以保安全。而1962年的核战危机就在此背景催生。当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本想在古巴部署导弹,以震慑及恫吓美国。不过肯尼迪并未就此屈服,更反过来主动地将对峙升温,宣布对古巴进行封锁,并准备再次入侵古巴。不过,正当全世界都凝视着核战边沿时,美苏领袖除了公开讲话,亦有进行秘密谈判。最终美苏领导人同意悬崖勒马,成功换取己方想要"利益"。

从古巴导弹危机可见,虽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并非志在开战,但他们以"边缘政策"(Brinkmanship)作谈判手段,实在令全人类过着心惊胆颤的两星期。前美国国务卿杜勒斯(John Dulles)形容边缘政策为"艺术":"不怕走到战争边缘,但要学会走到战争边缘,又不卷入战争的必要艺术"。本质上,此博弈战略就是要故意制造风险和恐惧,并将风险提升到对手无法承受的地步,迫使对方退却,继而按照己方意愿行事,提升自身的谈判优势。

尽管特朗普在谈判上没有华丽修辞,但个中手法却是如出一辙。在特朗普仍为地产商人时,他曾出版一本名为《交易的艺术》(Trump: The Art of the Deal)的着作,大谈从商做交易的心得。虽然书中没有套上艰深的学术名词(符合特朗普常用的"平民英语"风格),但所表达的含意却与边缘政策大同小异,例如"我(特朗普)的交易风格非常简单直接。我的目标非常高,然后我就不继推进、推进再推进,以获取我所求"、"最糟糕的时候往往会创造最好的机会促成一单好交易"及"杠杆:交易不能没有它。 提升"。换言之,若要应用边缘政策于日常生活中,即跟"老板不加薪我便辞职"和"你不改善陋习我便分手"这类"谈判"技巧相差无几(当然也要视乎有多少杠杆在手)。

治国不同经商 乱用边缘政策将会变成"真.贸易战"

正如上述所指,特朗普自入主白宫后,将其从商的谈判经验搬字过纸,欲将前朝政策推倒重来,以增加谈判筹码,树立权威和政续。不论在"奥巴马医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巴黎协议(Paris Agreement)和核协议等,特朗普无一不以边缘政策作为谈判手段,令国内外的谈判对手不得不重新部署。

就以NAFTA为例,特朗普竞选时已不断抨击贸易协定影响民众就业。上任后更以征收钢铝制品关税为杠杆,打算向入口钢铁及铝材征收25%及10%关税,以制造风险和恐惧,迫使(或可称为勒索)加拿大和墨西哥在NAFTA谈判中妥协。随后,特朗普又宣布暂时豁免对两国征收钢铝制品关税,并明言"我觉得我们会就NAFTA达成协议。如果事成,就不必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课税"。明显地,特朗普已将昔日从商的谈判伎俩,运用到治国层面。

不过,治国不同经商,特别是处理国际纷争。若边缘政策成为常态,除了无助争取更有利的交易条件外,更会引火自焚,令对抗升温。须知道,各国领袖在观察特朗普一言一行时,定会发现特朗普已将边缘政策设为范本。在理性博弈下,他国领袖自然不会让特朗普轻易得逞,反过来坚守立场,提升谈判难度,间接令对抗升温。虽说任何从政者谈判时,定会预设可承受的成本作为考量,但"威胁式谈判"亦有机会因为错判形势,而擦枪走火,将局势推到无可挽回之地。

今次特朗普表面上欲向中国开打贸易战,同属边缘政策的伎俩,用于迫使中国提出具体措施,保护知识产权。若综合早前其他谈判来说,25%进口关税其实只是强迫中国屈服的手段,和提升谈判杠杆(就像《交易的艺术》所说),以非真正打算将贸易战升温。中国在经贸实力上远胜加拿大和墨西哥,故有比前述两国更多谈判筹码,使今次事件或比NAFTA谈判更易胶着。

要避免"真.贸易战"开打,中美两国须在可接受成本内,在谈判中找到共同立足点。面对是次特朗普先发制人向中国动刀,习近平与北京可依下述两点原则应对:一、中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作出让步,让特朗普能向选民宣布"政绩";二、增加特朗普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的成本,例如向特朗普提出反制措施(正如传闻中国已准备向美国农产品开征惩罚性关税,皆于针对特朗普基础选民,增加贸易战的成本)。所以从边缘政策的观点而言,其实只是虚张声势(Bluffing),而非真心为贸易战而行。

总而言之,尽管边缘政策在外交层面上并非新鲜事物,但特朗普已将其应用层面,从存亡之秋的核战对抗,放到经贸合作、气候变迁等议题上,为的只是巩固其支持者和兑现选举承诺。过去一年,能在白宫制衡特朗普的大臣以相继离去,取而代之只是一群与立场相近,唯唯诺诺的官员。随着中美贸战如箭在弦,故其民粹手段在失去制衡下,会否引火自焚是必须当心之事。虽然边缘政策用于谈判加薪或能奏效,但置于国家之间的谈判无疑是极为冒险之举,轻则影响谈判成果,大则将令对手误判形势,令局势升温,最后或会擦枪走火。相比起贸易战,其实边缘策略更适用于加薪谈判,而非国际事务。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