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竟然在国际人权领域话语权渐增 /

中国竟然在国际人权领域话语权渐增

联合国最高人权机构周五通过的决议似乎无关痛痒,只是有些地方的措辞令人费解。

它没有具体提到任何直接行动,只是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发起该决议的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俞建华大使说,这些用词反映的“正是联合国的宗旨”。

然而,西方官员和人权组织看到了另一个目的。他们都对这些短语背后的总体意图深表关切,认为它们是重塑国际人权惯例,并让世界对独裁者变得更加安全的工具。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Human Rights Council)成立十年来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在它召开的会议上的姿态往往是防御性的,抵挡对其压制异议的批评,并投票反对监测或谴责其他国家侵犯人权行为的提议。现在不再是这样了:这是中国过去九个月里在人权理事会提出的第二项决议。

“中国正走出阴影,扮演更加强势的角色,并利用其在全球日渐增加的影响力得到它想要的东西,”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高级研究员特德·皮科内(Ted Piccone)说。

在理事会的47个成员国中,只有美国对这个最新的提议投了反对票,不过有17个国家弃权。其中,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和瑞士在内的几个国家对这一倡议提出了批评。

“合作是这个时代的本质,实现人人得享人权的崇高目标,需要各国牢固树立合作共赢理念,”俞建华对理事会说,并接着表示:“我们拥有同一个地球,也面临相同的挑战。”

“显然,中国正试图通过这项决议削弱联合国的人权体系和支撑它的惯例,”美国高级外交官杰森·麦克(Jason Mack)反驳说。

去年6月,人权理事会通过了中国提出的另一项决议,也用类似的语言宣传发展对“享受所有人权”的贡献。中国共产党的喉舌《人民日报》称赞它的通过是西方对人权的垄断所遭遇的一次挫折,是“世界人权话语的重大转变”。

周五通过的决议似乎对这个目标投下了更多赌注。中国外交官发布的初稿重复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部分讲话内容,称赞“共赢”合作的优点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日本和西方政府提出反对,中国外交官接受了修正案之后,其中的大多数措辞在周五投票前已经消失。

瑞士大使瓦伦丁·泽尔伟格(Valentin Zellweger)警告该理事会,得以保留的措辞仍可能削弱国际法与实践的基本原则,并对促进和保护人权构成持久障碍。

“这是对谁而言的合作共赢?”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日内瓦主任约翰·费舍尔(John Fisher)问道。

他表示,该决议侧重于国家之间的合作,但没有关于个人人权、公民社会团体角色或人权理事会监督侵权行为这一使命的相对应描述。

其他政府为了替自身的人权记录辩护,也支持这一提议。该决议的最初共同发起者包括叙利亚、埃及、缅甸、委内瑞拉、布隆迪、柬埔寨和厄立特里亚。

费舍尔指出,中国自己就有再三对与联合国有接触的人权活动人士进行打击报复的记录,而且不配合联合国监督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机制。

在理事会会议期间,其他国家也对所谓的西方政府对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的操纵行为感到愤怒。俄罗斯外长谢尔盖·V·拉夫罗夫(Sergey V.Lavrov)表示,这些国家无视经济和文化权利,他们对言论自由的坚持,赋予了那些宣扬激进意识形态的人权力。

理事会成员还指出,特朗普政府对酷刑的暧昧态度,以及西方右翼政治领导人有时使用的种族歧视语言,都是双重标准的例子。美国自己曾因为觉得以色列受到歧视而威胁要退出人权理事会。

周五,五名联合国专家对著名律师江天勇不断恶化的健康状况表示担忧,江天勇因为替其他活动人士辩护,于11月以煽动罪名判处两年有期徒刑,这再次提醒了人们中国在处理人权问题时的残酷。

他们称,江天勇据说身体虚弱,并出现严重的失忆,这让人担心他是否在关押期间被人下药、受到酷刑或遭受虐待。

“他们的兴趣在于宣扬自己的系统,而他们的系统并不符合普遍适用的人权,因此他们正利用一切机会曲解人权以保护自身的系统,”布鲁金斯学会的皮科内说道。“这是我们以全新方式进入的一场意识形态之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