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南海对峙初现!中国海军最大规模军演 /

南海对峙初现!中国海军最大规模军演

中国南海舰队在春节期间刚举行过实战演习 (图源:VCG)

中国海军将在南海举行大规模海上军演,中国航母辽宁舰将首次参加演习,南海部分海域于4月5日起被划入临时军事禁航区,禁止船只驶入。这次军演备受国际舆论的关注。

在此之前,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刚刚访问越南,在访问期间中越双方多次提到“妥善处理海上问题”。王毅在会见阮春福时,双方特别强调“应共同维护海上和平稳定,为全方位合作营造有利环境和条件。”

东盟和中国在2017年8月达成了“南海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的框架,并在11月开始了“准则”的案文磋商,可谓是南海仲裁案的低谷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大突破。

中国在南海的存在感不断增强,岛礁建设加速进行,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不断推进,关系有所缓和。南海形势对中国来讲一度稳定向好,然而中国两会结束后,中国立即出访越南,并且几乎同时筹备南海的大规模军演,外交和军事上对南海双面出击的动作究竟是出于哪些挑战?2018年,南海的和平稳定有哪些隐忧呢?

“南海行为准则”中的潜在分歧

2017年达成的“准则”框架并未公开,只曝出文件未涉及中国岛礁建设和南海仲裁案。“准则”的多边磋商,多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简称《宣言》)联合工作组会中进行。3月1日,中国和东盟举行第23次联合工作组会,中国外交部曾在会前高调宣称该会议的与会各方将推进海上务实合作,就“准则”充分深入交换意见。

但是,这次联合工作会议结束后,各方没有任何表态或声明,甚至没有新闻报道,中国对草案细节能够有所突破的期待,也没了下文。

观察人士认为,“准则”的磋商就是一部拖延史,虽然现在各方通过了“准则”的框架,但是在实质文案的谈判上,仍存在很多分歧,而越是深入到“准则”细节,谈判就越是举步维艰。

中国和东盟国家就南海问题的磋商还存在很多障碍 (图源:Reuters)

与《宣言》的政治象征意义不同,东盟国家多数希望“准则”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有报道称,“准则”框架文本提到“监督准则落实的机制”,东盟国家很可能提出额外的仲裁机制和执行机制落实“准则”。而当年南海仲裁案令中国失去了对仲裁机构能公正解决争端的信心,双方在此很可能出现矛盾。

另外,对于各方在南海以什么程度进行“行为克制”、“准则”在海域上的适用范围以及各方在南海上的合作如何纳入“准则”的内容,都是可能出现矛盾冲突的话题。

这些分歧或是3月的磋商中已经出现,或是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出现,但是最终无法避免。王毅访越期间,又传出越南批准的南海钻探石油的项目因为中国施压而告吹,此类摩擦对磋商的影响也有待观察。

越南或成南海不稳定因素

3月以来,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动向十分显眼。越南先后与印度、孟加拉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5个国家就南海问题发表联合声明。3月底,越南总理阮春福会见印度尼西亚海洋统筹部长,越共总书记阮富仲隔天在法国会见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并发布联合声明,敦促“准则”的达成。越南一月内7次谈话都涉及南海,大有拉拢各国在南海问题上制衡中国之意。

越南和印度的互动尤为突出。3月,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时隔7年后首次访印,特别就南海问题和印度展开讨论。两国在此次访问中不但宣布了新的伙伴关系,还可能共同生产及转让自制武器系统技术。印度的“东进”战略获得越南的支持,对南海问题的响应也十分积极。印度在3月联合亚洲、澳洲、非洲至少16个国家举行海上军演,地点在靠近中国南海的印度洋群岛。此前,印度邀请东盟10个国家的领导人共同访印,并参加共和国日的阅兵式,将其势力扩展到太平洋的意向很明显。

除印度外,越南和美国、澳大利亚之间的在防卫事务与海上安全问题也接触频繁。越南时隔多年再次允许美国航母“卡尔文森”号停靠岘港,并且接受了美国海警的两艘巡逻舰。

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左)的印度之旅似乎收获颇丰 (图源:VCG)

另外,越南已经着手开始与其他国家合作开发南海。今年1月,越南驻印度大使突然表示,越南欢迎印度开发在南海专属经济区的油气资源,也欢迎印度海军前往越南在南海的港口访问。即使在中国的施压下,越南与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还是签署了天然气项目的协议,共同开发南海油气。

越南是南海的北部湾海域的主要声索国,和中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和渔业上的冲突不断,而近几个月来越南的一连串动作让南海顿时显现出不安,王毅在中国政府内阁换血后立即访印也就不难理解。

美国补位亚太地区的战略虚空

众所周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多年来以“航行自由”为名,擅自令军舰进入南海,实则在巩固亚太地区霸权的同时遏制中国。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后,对华政策趋于强硬。如今,白宫不仅把中国作为主要的竞争对手,提出“印太战略”(Indo-Pacific Strategy)试图制衡中国的海上力量,并且在国家安全部门注入对华不利的鹰派势力。

美国、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参加了2017年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图源:AFP)

在外交上,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开始聚焦。美国前国务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在2017年8月就访问了菲律宾参加东盟部长级会议。2017年底,特朗普亚洲之行访问越南和菲律宾,并参加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APEC)和东盟峰会。美国国防部部长马蒂斯(James Mattis)在2018新年伊始访问印尼和越南,多次提及南海问题,如与印尼决定加强海上合作,与越南就维护南海航行自由达成共识,此前马蒂斯还曾访问菲律宾和泰国。

特朗普上任后,美军闯南海的次数已经到达11次,2018年初至今,美国军舰已经两闯南海,分别进入了黄岩岛和美济礁的附近海域。另外,美国航母美国航母“卡尔·文森”号停靠越南,“罗斯福”号航母访问新加坡,也都进入了中国南海。目前,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的任务区内部署了至少3艘航母,舰艇数量达58艘,超过了其他舰队数量之和。而在辽宁舰现身南海之际,如此数量的海军很有与中国对峙之势。

另外,美国正在亚太地区寻求建立“民主联盟”,去年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重启“四方安全对话”,意在拉拢这些国家共同制衡中国。其中,澳大利亚的动作最为突出。澳大利亚于2017年11月发表一份重要外交政策白皮书称,对中国在南海争议区域活动的“步伐和规模”表示“特别担心”。澳大利亚海军司令巴雷特(Tim Barrett)还威胁要对南海的中国海军采取具体行动。今年,澳大利亚邀东盟国家首脑在悉尼举行“特别峰会”,并且发布声明呼吁南海实现非军事化。

军事上,澳大利亚也针对南海采取了行动。2017年底,6艘澳洲军舰以一攻击舰为首穿越南海,是该国30年来规模最大的海军行动。澳大利亚国防部长佩恩(Marise Payne)在近期表示,过去18个月,澳洲大幅增加了在南海和澳洲以北其他区域的军事存在,包括军事演习及访问日本、韩国、印尼和菲律宾港口。3月底,美军部署战略轰炸机到澳大利亚皇家空军达尔文基地,开始在增进空军合作项目的框架下进行两军联合操练。美澳的种种行动值得中国忧虑。

其他西方国家似乎也紧跟着美国的脚步。继英国军舰在今年年初闯入南海之后,英法两国军舰正在酝酿再次进入南海维护“航行自由”。4月2日,欧盟安全政策负责人里瓦索在访问澳大利亚时表示,未来不排除欧洲海军在南海航行巡逻的可能性。

无论是“准则”的继续磋商还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上的合作开发,都可能受到外界的干扰。在新的一波针对中国南海的经济开发、军事演习和外交合作正在涌现,南海的和平和稳定在2018年会受到多重挑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