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惊!外国认为中国游客到哪里都是祸害 /

惊!外国认为中国游客到哪里都是祸害

《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

40年前,台湾女作家三毛用她充满灵性的文字讲述自己在大漠中的生活经历,给中国60、70后的青春送去几多浪漫和遐思。说三毛是那一代人的青春偶像,应该并不为过。

几十年间,那个台湾女孩子关于流浪、梦想和爱情的文字在华语世界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三毛热";她那一首令多少青春少年失语、落泪、无眠的《橄榄树》,也成了常青的流行金曲。

今天,当年的粉丝总算可以轻轻松松地去看看曾经让三毛哭泣的骆驼和慨叹的橄榄树……

菲斯建于九世纪,被称作北非国家摩洛哥的精神和知识之都。这里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有非洲大陆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之一,城里许多建筑都是13、14世纪时期的。难怪,1981年菲斯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当然了,菲斯也以"菲斯帽"著称:那种无沿、有穗的红色毡帽。

但是,直到不久前,菲斯并不是摩洛哥的游客热点。来摩洛哥的观光客大多会选择去马拉喀什、卡萨布兰卡,因为那里更加自由、开放,游客可以放纵、享受。

现在菲斯有了新机场,游客成群结队地涌入,特别是……中国游客。

3月初,摩洛哥国家旅游局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哈立德·法提介绍说,2017年共有约11.8万人次中国游客赴摩洛哥旅游,比摩洛哥对中国公民免签以前的年均数字增长了好几倍。

摩洛哥2016年对中国公民实施免签,之前年均接待中国游客还不到2万人次。

最近在卡萨布兰卡举行的中摩旅游合作论坛上,摩洛哥官员表示,期望到2020每年能吸引50万人次中国游客。

摩洛哥有绵长的海岸线,撒哈拉沙漠、雪山、古城......据说今年春节期间在中国热映的影片《红海行动》主要取景地就是摩洛哥!

而菲斯,最吸引人的是市中心的古城区。古城中最诱人的风景是纵横交错的"胡同"。一条条窄巷热闹、嘈杂,其中有热闹的集市,传统的作坊,也是普通人的生活场所。

每条胡同都有故事,都是一座民俗风情博物馆。

成群结队的游客会源源闯入,会给菲斯的“生命线”——胡同带来怎样的影响?

这一幕,发生在老城一条小胡同里。在菲斯,纵横交错的小胡同有好几千条,犹如古城的动脉。

一群来自中国的游客走过来,他们举着智能手机,随时准备摆拍。小巷的一边停着一辆独轮车,上面高高地堆满了石榴。一匹精神亢奋、活蹦乱跳的马驹拉着装满一袋袋木炭的车经过,车夫扯着嗓子大喊:Balak, Balak, 意思是"借光、借光"。

今日的摩洛哥是一个充满雄心的国家,崭新的高铁网络即将投入运营;大沙漠中,世界最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之一已经投入使用;首都拉巴特,正在动工修建非洲最高的摩天大楼。

实现这些宏大的梦想,都需要钱。旅游业被看做重要的摇钱树。

中国游客好像根本没听见车夫的喊叫,或者听见了不予理会。抓住他们眼球的是,小巷边的一个肉铺,高高的钩子上挂着一个血淋林的骆驼头。

中国游客手中各种相机的闪光灯"万炮齐发",拉煤的马驹大吃一惊,扬起前蹄。一时间,空气中煤粉狂飞,地面上石榴乱滚,男男女女有大声诅咒的,有惊呼乱叫的。

我抬头一看,发现那只死骆驼头上的眼睛里好像也充满了无奈、悲哀......

游客总是一波一波地来。美国人爬下大巴,英国人冲向海滩,日本人跟着导游的小旗,俄国人花钱如流水,现在轮到中国人了。

原因之一是现在摩洛哥对中国公民免签。还有三毛那本畅销书《撒哈拉的故事》,讲述她1970年代和西班牙丈夫荷西在沙漠中的经历。此后,沙漠的浪漫和情调一直吸引着大批中国人。

萨利姆是当地人,能说流利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还有摩洛哥这一地区广泛流行的柏柏尔语。萨利姆一家祖祖辈辈都在菲斯古城拥挤、嘈杂的胡同里生活、工作。

古城永远是活生生的,卖拖鞋、香料的,做铜货、皮革、蜡烛的,编筐的,打银手势的,卖小吃的,马,驴,旅馆,澡堂子……都在一条条胡同里。

萨利姆话音并不高。他告诉我,"现在导游都学汉语了。游客确实带来了钱,但是我担心,老城、胡同都在变。现在,更多的商店开始卖……"

萨利姆稍稍停顿、问我该怎么说,"对了,小玩意儿,就是这个,不是本地出的东西。有些商店只卖太阳镜和手表。这是人住的地方,我们对自己的地方产业很自豪,我们不愿意外国东西像潮水似的涌进来。"

从威尼斯到巴塞罗那,世界各地还有许多其它旅游热点也都在考虑如何应对潮水般涌入的游客。

有些时候,游客几乎会让一个城市窒息,整片整片的街区成了"游乐场",物价飞涨,当地人叫苦连天。

菲斯古城中心的卡鲁因大学图书馆据信是全世界历史最为悠久的图书馆之一,最近一些年经过妥善修复。曾经,渗水一度威胁损毁那里珍藏的著作,其中包括九世纪时写在骆驼皮上的古兰经。

现在,这个威胁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图书馆面临的两难选择是:是应该不向公众开放,仅限研究人员和有选择的少数人进入;还是应该允许菲斯所有人、以及来菲斯的所有游客进入,共同欣赏珍贵遗产?

可以肯定的是,进馆的人数必须有控制。人太多,会影响温湿度,可能会破坏珍惜手稿。

夜幕降临,我去萨利姆老朋友家转转。一条小胡同,朝左拐,然后朝右拐,再朝左拐。一位上了年纪的老者,脸上的皱纹如同羊皮纸,骑着驴悠哉游哉地在胡同中穿行。古城中有数不清的驴和马。不许进车,驴和马必须承担起交通重任。

我们经过一处人声鼎沸、尘土飞扬的皮革市场,听到小商贩在大声讨价还价。然后,透过低矮的小巷,看到一扇镶满门钉的木门。

木门后是一片平静的绿洲。一杯薄荷茶,几片杏仁糕,淙淙的喷泉。

日落时分,我们爬上狭窄的阶梯,登上屋顶的露台。

据信,菲斯古城总计有16万居民。想体验这里的人口密度?一个方式是数数屋顶上有多少卫星天线锅,你见过潮湿的森林中地面冒出多少蘑菇吗?

天空中点缀着艳粉的晚霞,一个、10个、20个,整个城镇的清真寺宣礼塔开始呼唤虔诚的穆斯林信徒来祈祷。

地面上,扩音器中传出的是中文,听上去反差真的很大。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