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永远存在的三大矛盾 /

永远存在的三大矛盾

今天(4月18日)参加哲学系宗教学系的奖学金颁奖仪式。地点在哲学系的一个地下教室,朴素得连个颁奖会标都没有,反而更觉亲切,神清气爽。

85岁的楼宇烈先生给同学们颁奖后,做了简短的讲话。

泥巴青年边听边在手机上摁键记录要点。记完再读,更觉启发,于是分享出来。未送先生审核,只敢署名为“楼先生课上听来的”。

没有人文精神的指引,科技的发展将如脱缰的野马,不知道会跑向哪里。

过于理想主义

当前社会的浮躁,一个根源是太过理想主义。过于理想主义就不能面对现实。人要面对现实。现在有一种学问叫做成功学,好像每个人照着做都能成功。一百个人,有一个成功了,其他九十九个没有成功,他们就难以接受现实了。实际上,百分之一可能算高的,有千分之一成功就不错了。

绝对的科学主义

另一个根源是科学主义,什么问题都要问到底,最后学习了很多知识,但是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反而觉得学的知识没有用,困惑了。科学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有些解决不了。比如简单的先有蛋先有鸡的问题。我们看到的就是鸡生蛋、蛋生鸡,有必要问到底是哪个先吗?这样问下去,结果只看到一面,看不到另一面。

认识的有限性

庄子有句话,“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六合就是东南西北上下,我们的世界、空间。我们世界之外的,知道它存在,但不去说它。“六合之内,论而不议。”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人的认知很有限,而世界是无限的。人的认知几年、或者一辈子,甚至等到人类从地球上消失了,很多问题可能都搞不清楚。生命是有限的,而世界是无限的。

所以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自我约束与自我异化

现在有句话,叫做“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但是我们没有想想,做到的结果又是如何呢?有些事物,本来创造出来,是为了我们更加自由,现在反而我们成了它的奴隶,没有自我了。这就是自我异化。

所以,想到的是否一定要去做呢?人类是否应该约束自己?这是个大问题。有些想到的,但不去做;能做到的,也不去做。因为做到了反而会失去自我,失去自尊。

比如现在很多人成了手机的奴隶。比如,很多人没有导航不知道怎么开车。过去,我们总会有办法找到路,比如问人、比如记忆。现在人变得没有自主性了。不久的将来,会越来越严重。

偶然性与必然性

还有一对矛盾,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矛盾。科学讲因果规律,但认识有绝对化。听过一位科学家讲基因的改造,改造了就一定能避免疾病。这是只看到必然性,没有看到偶然性。必然性是从很多偶然性中呈现出来的。很多偶然中找到必然的关系。主因、次因,直接原因、间接的原因,都可能有变化的。

如果一切偶然,那么无所适从。如果一切必然,那么无所作为。

刚才我们讲不仅有理想,还要认识到现实。现实总是不完美的。我们抱怨很多现实是不理想的,恰恰很多理想是不现实的。

三大矛盾永远存在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认识的有限性与世界的无限性的矛盾。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矛盾。这三大矛盾永远存在。

那么,我们老师应该做什么呢?

我喜欢韩愈的一句话,大家也都知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传为人之道

传道不是传知识,而是做人的道,为人之道。师者,模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通过身教和言教,告诉怎么做个人。这就首先要对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想不仅人文学科的老师应该传道,自然科学的老师也应该。

授为学之方

授业,不仅是总结出来的知识——那是静止的东西;而是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授业,授为学之方。很多人说大学学的知识用不上,但学到的方法却终身受益。大学就应该学习方法,发现、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解偏蔽之惑

解惑,人人都有惑。为什么惑?看问题不全面,看一面看不到另一面。蔽一直有,无处不在。近为蔽,远为蔽,古为蔽,今为蔽。观今宜鉴古。远近古今,都会成为我们认识的障碍。解惑,解偏蔽之惑。老师要解决偏蔽,解决他们的苦闷。

哲学师生的回报社会

三对矛盾永远存在,与人类共生共存。这个思维方式,老师要告诉大家,多么重要啊!能让多少人从困惑中跳出来。中国的儒释道都看到这个问题。世界的复杂性,需要我们从哲学来开启。

社会对哲学同学们的支持,是对我们高度的期望。我们如何回报社会?就是用所学来为社会解惑。

韩愈说,人人可以为师,不以年长资格老来论。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师生互相学习,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两个花絮

最后,主持人老师补充了两个花絮。楼先生可不是反科学的——90年代访学日本时,把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台电脑扛了回来;各种先进的电子产品都有用,以前年轻(六七十岁)时,系里老师们的电脑有问题,常常找楼老师解决。(楼先生补充说:现在修电脑不行了。现场哈哈大笑。)

泥巴青年手机速记于2018年4月17日上午,哲学系教室。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