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从重摔到砍杀:暴力泛滥的中国社会 /

从重摔到砍杀:暴力泛滥的中国社会

连日来,中国社会中“伸腿绊人”、“公交怒摔”以及“米脂血案”等类似针对未成年人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且事态愈发严重,性质亦愈发恶劣。

米脂血案犯罪嫌疑人目前已被中国当地公安部门批捕(图源:VCG)

在现时舆情高频震荡的信息社会,前不久刚刚发生的“绊摔男童事件”仍持续发酵,孰料类似事件竟不断升温。时隔数日,又有网曝中国四川省一男青年在公交车上对邻座男幼童大打出手,从车内监控视频可以看出,施暴男子在男童的“挑衅”之下,对毫无还手之力的男童反复掼摔并踩踏孩子头部,手段极其凶狠,几乎与此同时,中国陕西省米脂县又发生男子持刀砍杀事件,遇害者全部为当地小学生。令人唏嘘的是,这两件恰好发生在同一天。

退一万步讲,若言“绊摔”与“掼摔”事件尚属事出有因,当事人的暴行也仅是针对“熊孩子”的个别案例的话,那么发生在陕西米脂的无差别恶性袭击小学生事件则属于典型的恃强凌弱,个人情绪失控导致的过激行为。

回顾近年引发社会关注的“少女摔婴”、“餐厅怒踹”等新闻事件不难发现,关于“熊孩子该如何惩治”的议题早已充斥中国舆论场。不知从何时起,“你不好好教育孩子,自然会有人替你教育”似已成为一种互联网语境下的“政治正确”。在中国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中关于“熊孩子”的问题已逾4,000个,而在相关回答中,无论是“连扇七个耳光”“抬腿照脸踹”还是“倒拎双脚舔粪”,都会引得该网站用户的追捧与认同。

是以,反观逐渐把控话语权中国网络媒介,仿佛如同一座反噬人间的修罗场,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一类戾气满满的新生话题不断突破人们的认知,挑战整个社会的底线。而在视“熊孩子”为“假想敌”并将其妖魔化的双重加持下,无疑对“仇孩”情绪火上浇油,令所谓的所谓的“管教”、“惩罚”及“摧残”被建立在一种“道德优越感”之上。与此同时,却选择性地将事实真相抛诸脑后,把以暴制暴、残害儿童视为胜利与正义。

世道再焦虑、戾气再重都不应成为犯罪的理由(图源:VCG)

对此,有中共官媒机构曾撰文痛斥此类有违公序良俗的暴行,并称“节奏是多么好带,情绪是多么廉价。表演者们除了煽动起仇视‘熊孩子’这个抽象群体的情绪外,一文不值。”

从某种角度而言,在人们的认知中,“好奇、贪玩、嘻闹”皆是孩子的天性使然。然而这一切都在“施暴有理,反击无罪”的语境下被污名化,成为了“熊孩子”不可饶恕的原罪。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行为实际上完全放弃了一个成年人,甚至一个成熟社会应有的包容与克制。其背后的真实想法不过是如何名正言顺地恃强凌弱,以大欺小。

试想,那些号称“对待熊孩子,一顿毒打是他唯一能听得懂的语言”的人,如果面对的是虎背熊腰,豹头猿臂的壮汉时,又当如何自处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