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青年报》开天窗!疑涉岳昕事件 /

《中国青年报》开天窗!疑涉岳昕事件

2018年4月26日,《中国青年报》的电子版"开天窗",矛头直指最近引起广泛舆论的"岳昕事件"。(网上图片)

北京大学学生岳昕因要求校方信息公开,而遭打压的事件仍然未平息。拥共青团背景的《中国青年报》,上周四(26日)一篇批评高校处理信息公开的文章,电子版罕见"开天窗",惹来各方联想,认为是涉及"岳昕事件"。有传媒业界人士表示,在大陆新闻不自由的情况下,"开天窗"未尝不是一种最佳的方法,表达传媒对社会事件的看法。

《中国青年报》在上周四(26日)刊登一篇关于"问诊高校信息公开"的文章,引述前年发布有关中国高校透明度指数的报告内容,指出一些高校没有公开教育部要求主动公开的一些事项,更批评有大学不但采取抵触做法,甚且向师生施加无形压力。矛头直指最近引起广泛舆论的"岳昕事件"。

然而,不排除因内容敏感,该文章的电子版被删,出现了"开天窗"。同时,有关文章在网上亦被大量屏蔽,只有漏网之鱼仍然在一些海外社交网站流传。

作家梁太平表示,或许是封锁的关系,他未能清楚了解《中国青年报》"开天窗",是因为文章发出错而临时被抽掉,还是编采人员刻意以这种方式对某个事件的表态,因为这些可能性都有可能发生。

梁太平说︰我没看到(相关的报道),这种 (开天窗)情况的不常出现。现在大陆情况也很复杂,就是不好去观察。党内也存在很多种声音,以前可能他们不会公开地有几种不同的声音,现在可能越来越公开化了吧。可能会通过出甚么"乌龙",故意地犯一些错误吧。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会长贝岭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大陆媒体在纸本上出现"开天窗"便是重大的问题,因其要经过多重的审核才能刊出。然而电子版上出错时有发生,即使要追究责任也相对比较困难。

贝岭认为,在目前大陆新闻不自由的情况下,仍然有追求新闻自由的媒体人敢于用仅于的力量和方式,表达他们对社会上的不公看法。

贝岭说︰用"天窗"表达的抗议和不认同,就像"你懂的"的意思。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如果中国的报业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是不能让新闻自由在他们这代手上实现,那么用"开天窗"的方式表示最基本的不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势头和象征。

北京大学数院学生邓宇昊在本月初在网上发文,表示就北大前教授沈阳性侵丑闻向校方提出资讯公开,但迅即遭校方约谈打压。随后,北京大学外语学院本科生岳昕等人向校方提出资讯公开申请,但他们也迅速成为施压的对象。

岳昕后来发表公开信,披露自己遭持续骚扰和威胁的情况,引起社会舆论。有北大校友联署支持岳昕,校园内更出现大字报声援。

大陆媒体"开天窗"并不是首次,过去本台亦报道过敢言风格的《南方周末》,2009年原总编辑向熹专访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内容经中宣部大幅删减,以"开天窗"以示抗议,结果却遭整肃,向熹被调职。

然而在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头七"来临之际,因中宣部下禁令,要求媒体只能正面报道和使用官方发布的消息外,不许做任何报道,疑为事件"降温",惹来不少媒体不满。包括上海《青年报》、《东方早报》、广州《南方都市报》等近百家媒体,均以不同形式的"开天窗"做法撤下新闻内容,并引用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要给群众真相"、"是否救人第一","铁道部要回答"等语句为大标题,呼吁"要真相",矛头直指铁道部。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