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习近平缘何两次推迟同文在寅的通话? /

习近平缘何两次推迟同文在寅的通话?

金正恩文在寅4月27日在板门店进行了历史性会晤,中方需要对半岛最新局势做出应对(图源:AFP)

朝韩领导人板门店会晤4月27日已经结束,韩国总统文在寅先后同美日俄首脑通电话,告知会晤结果。但截止5月3日多维记者发稿,他还没有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通话。

文在寅并非不愿同习近平通话,而是习近平迟迟没有同意和文在寅通话。

据韩国媒体称,4月28日韩国总统府青瓦台核心人士透露,“本来想进行通话的,但中方称因中印首脑会晤而无法进行通话”。5月1日青瓦台高层人士称,“与习近平主席的通话将在本周内进行”,“习近平主席现在还未返回北京,等返回北京之后会立即与之通话”。 5月3日青瓦台重申,文在寅本周将与习近平通电话介绍韩朝首脑会谈成果。

从青瓦台的表态看,韩方在会晤结束之后就表达了要通话的意愿,但是北京以中印正在首脑会晤拒绝。当时青瓦台没有给出文在寅和习近平通话的时间表,这也暗示同文在寅的通话并未提上日程。

5月1日青瓦台称会在本周举行通话,这说明经过沟通北京同意本周通话。从整个流程看,中韩至少就通话事宜沟通了两次。而北京先以中印首脑会晤正在进行,接着以习近平未返回北京为由推迟了通话

中印首脑会晤确实是在4月27日至28日在中国湖北武汉举行,但是会晤间隙习近平真的没时间同文在寅通话吗?不见得。中国领导人在出访途中对国内事务表态,在国内考察时就国际事务发声的先例并非没有。

4月28日中印首脑会晤结束之后,中方以习近平未返回北京拒绝通话。这意味着习近平必须在北京才能够同他国领导人通话吗?中国的元首电话外交只能在北京进行吗?以当前的通讯技术手段这一说法显然不成立。一国领导人能够全方位随时随地对内政外交做出指示是基本的常识。

金正恩会见文在寅之前率先访华说明中方并未在半岛出局,但中方将发挥何种作用则考验习近平智慧(图源:Reuters)

劳动节前一天4月30日,习近平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向中国所有劳动模范、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高等学府北京大学。中国官方已经预告习近平将出席5月4日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并讲话。

也就是说,至今还没有同文在寅通话,不是习近平不在北京也不是没有时间,而是中方另有考量。值得注意的是4月29日韩方已经向中国驻韩国大使转达了朝韩会晤结果,随后4月30日北京宣布了中国外长王毅5月2日至3日访问朝鲜的行程。据中国外交部称,朝鲜外务相李容浩5月2日在平壤与到访的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谈,就半岛局势深入交换意见。

文在寅同习近平的通话安排在本周,甚至未确定具体日期,这是中国在等待王毅从平壤带回消息的结果。中国需要综合研判朝韩提供的消息后做出应对。和文在寅通话不仅仅是听韩方通报会晤结果,更是要对下一步美朝会晤、朝鲜半岛无核化、半岛和平机制发表中方看法和意见。

没有轻易同文在寅通话,恰恰是中国在精心运筹的体现。

朝韩领导人签署的《板门店宣言》称“将努力促成韩朝美三方会谈或韩朝美中四方会谈”,当各方热议“或”一词可能是对中国角色的“淡化”时,作为当年朝鲜战争的出兵一方和停战协定的签字一方,中国不可能在半岛问题上放弃话语权和保持沉默。

尤其是在中方关切的驻韩美军是否撤离一事上,文在寅政府多次单方面宣布朝鲜不要求驻韩美军撤离,韩国不同意驻韩美军撤离。如果这是朝韩单独达成的共识,北京需要同朝方具体磋商后确认在这一问题上的应对策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