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贸易战奉陪到底 中国到历史节点的证明 /

贸易战奉陪到底 中国又到历史节点的证明

北京时间5月3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的美方代表团针对中美经贸问题进行讨论。据新华社给出的最新通报称,“双方就扩大美对华出口、双边服务贸易、双向投资、保护知识产权、解决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需要继续加紧工作,取得更多进展”。

虽然进展非常有限,但如今的中国在谈判桌上显得更加有底气,同时也不怕贸易战。中方此前就曾表态:如果别人想来硬的,我们也来硬的!看谁坚持到最后!不过回顾历史,中国也曾因知识产权等问题与美国方面发生争执,虽然当时的回应也非常强硬,但一句“平等协商解决”,语调略显悲壮。

崔天凯1996年调至中国外交部新闻司,担任副司长及外交部发言人。现任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图源:VCG)

1996年5月16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问:最近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未取得进展,美国已单方面宣布对华贸易报复措施,中方也宣布了反报复措施。这是否会影响最惠国待遇问题及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

时任发言人崔天凯回答:美方无视中方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有目共睹的进展,执意公布对华报复清单,这是中方决不能接受的。

中美在对等基础上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是一种互惠的安排,是两国进行正常经贸交往的基础,符合双方利益。

保持和发展中美之间的正常关系和经贸合作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双方在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的分歧,只能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而不应采取施压和报复的强权手段。对抗是绝对没有出路的。美国政府应该纠正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错误决定,以挽回对中美关系业已造成的损害。

22年后的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将对中国600亿美元贸易征收巨额关税,向中国大力施压。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专访了现任中国驻美大使的崔天凯。

崔天凯表示,中国无意和任何国家打贸易战。如果对方挑衅,中国将“奉陪到底”,“看谁真正坚持到最后”。“中国将竭尽所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也扞卫世界贸易秩序。这样做,还是对美国的长远利益负责”。

针对美国特朗普总统指责中国,“窃取美国知识产权和技术”等,崔天凯回应:美国应该意识到,现在世界变化了,很多国家都在发展创新。如果美国觉得技术都是自己一家的,这种态度就是“歧视他国”,是无知的表现。

当问及美国目前对中国施压,中国将如何回应时,崔天凯说:如果别人想来硬的,我们也来硬的!看谁坚持到最后!

从当年语调悲壮的“平等协商解决”,到如今底气十足的“奉陪到底”,22年间的风云变幻,尽在于此。

老招数 这次不灵了!

2017年8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式对中国启动“301调查”,主要针对与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有关的法律政策或做法。

2018年3月8日,特朗普签署公告,认定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决定于3月23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

3月22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对约6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设备、新能源装备、高铁装备、生物医药等1,300个产品类别料将受到关税影响。

3月23日凌晨,美国正式发布“301调查”结果,称将对中国部分输美产品加征关税、限制中国对美投资、对中国歧视性的技术许可政策提起世贸组织(WTO)诉讼。

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加征关税)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义务,自2018年4月2日起实施。涉及产品约30亿美元。

4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结果,公布了拟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清单。清单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等行业,包含大约1,300个独立关税项目。

4月4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发表谈话,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并将于近日依法对美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来而不往非礼也”,同日中国旋即做出反击,决定对包括大豆、汽车在内的106项美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

4月4日,特朗普再呛声,对中国的回应感到愤怒,并且表示他考虑再加码贸易战,对1,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额外关税,中方回应“我们不想打,但不怕打贸易战。”

4月17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认定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存在倾销,中国国内高粱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决定自次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

4月17日,美国商务部长宣布,对产自中国的钢制轮毂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且初裁从中国进口的通用铝合金板存在补贴行为。

这场由“301调查”引发的贸易战打得眼花缭乱……

事实上,美国历史上曾5次对中国发起“301调查”,基本都是同样的结果。

1990年代,美国曾4次对中国进行“301调查”,分别是1991年(2次)、1994年和1996年。入世之后,2010年10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将按照《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中国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这是美国加入WTO以来首次动用“301条款”对其他经济体贸易行为进行调查。最终中国与美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项下进行磋商,同意修改《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涉嫌禁止性补贴的内容。

从历史结果看,美国每次对华发起“301调查”,最终双方均达成妥协,并未演化成全面贸易战。经过局部贸易冲突后都会归于妥协,当然,从结果看,“301条款”更多是美国获取谈判优势的手段。

或许美方还在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但中国显然没有随他的意。“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就是中国的回应。中国强势做出反击,中美已激战三大回合。相信只要美国出手,中国必然会还击。

北京之前势弱 被动居多

事实上,让美国略显尴尬的是,历次“301调查”期间,中国对美贸易增速反而更高。但回顾中国加入WTO之前,基本没有什么贸易战反制手段,只能认打。

2001年加入WTO之前,中国尚被排除在主流贸易体系之外,1980年对外贸易几近于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中国贸易得到了较快发展。其中进出口贸易占比接近90%,服务贸易仅有10%左右。在1990年代初期,中国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之后加工贸易成为主流。

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金额仅为当时全球贸易总额的4.1%,只有2017年中国贸易额的12.4%。出口规模尚小,使得美国仅会在某些特定领域及行业与中国展开贸易战。就如1997年3月底美国在《美国对华贸易评估报告》中指责称,中国通过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进口限制、进口替代等方式形成贸易保护,妨碍美国产业进入中国市场。

改革开放至2001年,中美贸易摩擦的领域从纺织服装、鞋帽等初级手工产品蔓延至钢铁、汽车等工业制品,甚至服务业贸易领域。美国在贸易摩擦中频频动用习以为常的反倾销、“301条款”、“超级301条款”等手段来抑制中国的出口。但中国当时尚未加入WTO,且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反制手段相对单一简单,除在部分问题上的坚决态度及调整国内行业规范外,并没有能够给美国施以足够强硬有效的反制手段。

从结果上看,中国虽短期受损,但贸易战周期较短,并没有显着影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贸易额快速增长,贸易额占全球比重也从2001年的4.1%增长为11.6%;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与贸易额增长显着,除2009年、2015年、2016年外,中美贸易额均为正增长。中美贸易顺差随着中美贸易合作深入而有所扩大。另外,美中逆差占美国逆差的比例也明显上行。中国加入WTO之后,美国对中国纺织品、钢铁、汽车、化工、轻工等领域的贸易战时有发生。

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生频率明显加快,这也符合战易战在经济危机期间爆发的历史规律。在贸易战中,中国在逐渐适应WTO相关规则后,开始利用反倾销、反补贴政策在农产品、汽车、医疗设备等领域展开反制。贸易战反制能力有所加强。

贸易问题:又到了一个历史节点

观察人士发现,此番中美贸易摩擦,双方都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姿态。

首先,特朗普政府本次挑起贸易战的诉求与以往历次中美贸易摩擦不同。如果说在历史上,美国政府挑起贸易摩擦主要是在接触(Engaging)的过程中敲打中国,而当前特朗普政府挑起贸易战则体现了以贸易为工具来系统性遏制(Containing)中国的思路。这种思路转变的一大标志,就是特朗普政府在去年底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最重要的潜在竞争对手。

中美贸易情况,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从1985年美方开始出现6亿美元的逆差,1995年逆差为337亿美元,2005年上升到2,022亿美元,2015年贸易逆差达到3,671亿美元,2016年贸易逆差略有缩减为3,470亿美元,2017年美方贸易逆差又上升到3,75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从1985年到2017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总数为47,380亿美元。

47,38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特朗普和他的执政班底当然认为这是美国当今“最大的政治不正确”。 再来看看从1990年以来,美国的制造业是如何空心化的。

通过对比1990年到2015年这两张图,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过程一目了然,到2015年之后,美国制造业分布几乎所剩无几。而与美国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这个阶段正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到201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是美、日、德三国之和。

再结合看,美国此次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的产品领域包括:医疗器械、高铁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农机装备、工业机器人、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以及航空设备,基本来自“中国制造2025”产业范围。这就难怪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在参议院做证时直言,“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关键领域将被列为征税的“重点”对象。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也明确表示,征税对象将瞄准“中国制造2025”行业。

客观地说,中国虽然后劲十足,但就目前看,美国制造业依然具备全球最强的实力,美国制造业的绝大部分资产仍然在美国国内。有数据显示,美国有超过9,000亿美元的制造业固定资产在美国境内,另有1,200亿美元资产分布在海外。最重要的还不是制造业的资产,而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在美国,还有美元全球金融霸权的垄断地位。还要看清的一点就是,特朗普胜选后,想尽办法让全球制造业和制造业资本大量回流美国。在特朗普看来,最重要的就是资本和市场还在美国手里。没有美国的资本和市场,就没有制造业的一切。这是特朗普敢于发动贸易战的底气所在。

中国得益于美国主导的经济秩序而崛起,特朗普认为这是美国最大的威胁,这关系到西方文明的可持续性和存亡。而西方文明在南非和欧洲经历的大塌方已经引起以特朗普为首的美国保守派的高度警觉。这便是特朗普铁了心要与中国打贸易战的根本原因。

从近期美国政府的表态看,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经过适当修改,美国已经有重返TPP的意愿。联系到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重新谈判仍在推进,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有可能达成新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美国或以此为范本针对目前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进行修改并最终实现重返TPP。若美国多边贸易谈判进展顺利,中国或成为美国及其盟友运用多边武器进行全面施压的对象。这是中国现下需要注意到的。

中美贸易战与结构性问题密不可分,贸易政策的一个目标就是通过克服这些结构性问题改善贸易失衡。贸易失衡的原因包含很多结构性因素,例如中美两国国内储蓄投资的结构、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不同位置等。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状态,优化国内投资和消费结构,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其实是有助于缓解中美双边贸易失衡。当前在面临特朗普政府咄咄逼人的贸易政策时,中国除了在贸易领域进行反制,还应回到根本,将压力转化为改革的动力,加快推动结构改革,促进经济结构再平衡。一切都还是那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