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隐私泄露这事儿在中美都有 能够避免吗? /

个人隐私泄露这事儿在中美都有 能够避免吗?

央视截图

前有“脸书丑闻”言犹在耳,后有刷屏朋友圈的“前世青年照”又被指窃取超过8000万张用户照片,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据“央视财经”微信公号5月7日报道,如今各种手机应用程序的账号注册起来非常容易,只要留下我们的一些个人信息即可。但是,账号一旦不用,想要注销起来却不易。

《人民日报》指出,难注销背后,有着企业的小心思。一方面,僵尸用户也是用户,好歹能算进用户规模、给企业撑撑场面;另一方面,对于凑热闹注册账户却想不起来注销的人,没准哪天就能成为营销的对象、潜在的客户。更何况,现如今大数据这么火,多了一个人的账户信息,对于企业来说,或许哪天能产生意料之外的价值。

信息泄露对普通人的影响

近年来,要说个人信息泄露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电信诈骗了,诈骗团伙通过黑市购买个人信息,而出卖个人信息的来源则来自于各方各面,令人担忧。下边是两种最常见的诈骗方式。

精准机票退改签短信诈骗

诈骗团伙利用个人信息编造短信

精准淘宝订单退款诈骗

××您好,您是不是今天下午6点半买了一件39.2元的短裤?由于支付宝系统升级,您提交的订单异常,资金被冻结,所以需要您重新登录并确认购买,并且暂时不要登录淘宝和阿里旺旺,您登录QQ吧,我教您怎么操作。”

除此之外,就是消费者在购物平台上看到自己平时浏览到的同类商品推荐。在中国,淘宝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在美国,也是一样,无论是亚马逊亦或是google网页上的广告都会让你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有网友表示,“可能只是因为手滑搜过一些商品,再一上购物平台就全是相关推荐了,大数据背景下让我感到赤身裸体。”不过,有些人也很享受大数据带来的这种体验,据纽约当地华人李先生表示,“当打开购物平台都是我想要的商品推荐,这种感觉就像是私人订制。”

另外,社交网络平台获取个人信息更是犹如无底洞,首先入驻社交平台需要更多的个人资料和信息,其次社交平台的属性在于沟通交往,俗话说,言多必失,像卷入特朗普竞选丑闻的Fackbook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也就是说,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你使用互联网,就难免会出现个人隐私被互联网公司收集的问题。

个人隐私泄露难避免 如何保障数据安全成难题

时代在发展,互联网公司也要与时俱进,随着大数据和个性化推荐的技术进步,获取人们的需求是互联网公司生存的根本。

十几年前的互联网公司,开个web新闻服务(所谓门户网站),再加个邮箱服务,这就是当时主流互联网公司标配。再看看现而今的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服务,从游戏到视),从电商到社交到本地生活服务,从业务的复杂度来看,和之前就不是一个量级。

因此,原来的个人信息无非包含个人邮箱,订阅媒体列表,个人阅读喜好这些,互联网公司根据这些创造产品。现如今个人信息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出行日常、常驻地点GPS信息、购买偏好和具体产品、电话门牌号、职业信息等等一系列信息,随着人们的需求日益提高,互联网公司为了跟上节奏,不得不深层的去发掘用户信息以分析用户需求。

个人用户数据被互联网公司所收集在所难免,但如何保障这些数据不被随意泄露,中美两国都出台了相关法律。

中国2013年中国开始实施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明确: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为用户提供注销号码或账号服务。

美国更是在1974年通过的《隐私权法》规定,任何采集、保有、使用或传播个人信息的机构,必须保证该信息可靠地用于既定目的,合理地预防该信息的滥用。

不过,虽然有了法律保障,但“数据”在握的互联网公司仍难以避免利用用户数据牟利的冲动。解决的办法,除了进一步完善法律外,恐怕只能靠公司自觉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