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释放美国人后朝鲜批美,中国引语朝官媒 /

释放美国人后朝鲜批美,中国引语朝官媒表态

美国总统特朗普10日凌晨迎回朝鲜释放的3名美国人。朝方在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访朝期间释放了这3人。

但就在蓬佩奥访问当天,朝鲜媒体发表评论文章,批评美部分官员及媒体将半岛局势改善归结于制裁施压。

5月10日,特朗普夫妇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迎接三名从朝鲜返回的美国人。新华社发(沈霆摄)

特朗普政府近来在对外事务上频频发力,不论是半岛问题、伊朗核问题还是贸易,决策思路似乎绕不开“极限施压”。分析人士认为,“以压促变”的做法在国际事务中不是“灵丹妙药”,“施压”不等同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对话有进展,舆论战不停

特朗普当天凌晨在在华盛顿郊外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参加欢迎仪式,欢迎3名美国人归国。他对随行媒体记者表示,他认为,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下令释放这3名美国人,显示了朝方有达成无核化协议的意愿。

特朗普9日说,蓬佩奥在访朝期间,与朝方敲定了领导人会晤的时间和地点,并领回被朝方关押的3名美国人。白宫发表声明说,这是朝方“释放善意的积极姿态”。

根据朝中社的报道,金正恩当地时间9日在平壤会见蓬佩奥时说,朝美领导人会晤将是推动朝鲜半岛形势积极发展、为建设美好未来而迈出的良好第一步的历史性会晤。

5月9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右)与来访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握手。新华社/朝中社

报道说,金正恩在听取蓬佩奥转达的特朗普口信后,“对美国总统深切关心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予以高度评价并表示感谢”。

美方官员和多家媒体先前认定,朝方同意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美方制裁打压的“成果”。这一观点招致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和媒体批评。在飞往朝鲜途中,蓬佩奥也强调,美方不会放松对朝制裁,除非朝鲜“完全、可验证、不可逆”地放弃核武器项目。

就在蓬佩奥访朝的9日,朝中社和朝鲜《劳动新闻》分别发表评论文章,批评美国部分官员及媒体误导舆论,将朝鲜半岛局势改善归结于制裁施压的结果,否认朝方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美方在朝美对话前夕不应做破坏对话氛围之事。

施压效果到底怎么样?

无论是在朝核、伊核还是贸易问题上,“施压”似乎是美方近期外交政策的高频词。分析人士认为,半岛问题取得的进展不是靠施压得来,在伊核与贸易问题上,施压的效果也不佳。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说,朝鲜半岛局势缓和是经由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而来,起作用的并不是美方的“极限施压”。他认为,伊核、贸易与半岛问题有较大的区别,施压的做法更难取得效果。

5月8日,在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展示签署的关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文件。新华社/美联

在伊核协议上,伊朗和英、法、德等相关方没有接受美方的条件,美国因而“退群”;在贸易问题上,更需各方共同妥善推进解决,施压同样起不到多大效果。

“总体而言,特朗普在外交事务中‘施压’没有多大效果,最多只能说他在一些议题上兑现了自己的竞选承诺。”刁大明说,“特朗普想要的始终是美国利益最大化、投入最小化。”

施压不是“灵丹妙药”

实践证明,解决国际热点问题的最佳方案是政治外交手段,而不是靠单方面“施压”或“制裁”。

频频发起“看谁先眨眼”比赛,并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施压”不是应对复杂国际事务的“灵丹妙药”。

5月10日,特朗普夫妇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迎接三名从朝鲜返回的美国人。新华社发(沈霆摄)

按特朗普自己以及美国政府高层多名官员的说法,半岛问题近期取得的进展,与美国的“极限施压”政策有关。

4月27日,特朗普在华盛顿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说,期待与金正恩的会面取得成果,但将继续对朝“极限施压,直到(朝方实现)无核化”。

本月9日,朝中社发表评论文章表示,北南首脑会晤及《板门店宣言》获得了全世界广泛支持与欢迎,是朝鲜维护和平政策的宝贵成果。但美国政府内部却传出当前半岛局势是“极限施压的结果”等言论,“这类言行有使朝鲜半岛局势倒退的危险”。

《劳动新闻》在一篇署名评论文章中说,美国应明白,避免采取那些破坏来之不易的对话氛围的言行,对美国自身也是有益处的,同时美国应从各方面努力展现出符合当前形势的诚意。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