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丧钟敲响,统再近一步台独瑟瑟发抖 /

丧钟敲响,武统再近一步!“台毒”瑟瑟发抖

台湾问题上美国认为是中国的一个“软肋”,所以还想要拿这里开刀,诱发紧张局势。

5月11日,美国联邦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以60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2019年国防授权法草案。草案内容包括扩大美台高阶军事交流与联合军演,并支持美国对台军售与其他设备转让,特别是发展不对称战争能力。

美国联邦众议院军事委员会10日通过2019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草案。

仔细研究相关法案我们就会发现,美国为了在亚太煽动起紧张气氛,还是下足了功夫的。甚至要重启已经被搁置多年的美台军舰互停内容,并不断刺激民进党当局发声挑衅大陆。

美国的算盘打得很响:虽然自己肯定不敢和中国打仗,但是中国大陆也不会轻易对台动武,毕竟战争一旦打起来,经济肯定会受到影响,中国的对外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人民币走出去等宏伟目标就会受到影响和打击,所以拿台独来挑事,肯定是一步“好棋”。

但是事实证明美国已经打错了算盘。其实对于台独势力我们已经不屑于与之对话,中国官方抛出的态度前所未有地强硬和坚决:“美舰停靠高雄之时,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武统台湾之日!”请注意,武统这个词在过去基本上很难从官方渠道直接宣布。因此,这可以说就是一锤定音了。

而中国大陆的态度十分明确,台独势力可以耍嘴皮子功夫,也可以尽情表演擦边球,但这些折腾之所以没有引来大陆的武力打击,仅仅是因为大陆不在乎罢了,大陆在乎的只是那条红线而已。台独可以玩各种闹剧,但就是不能玩分裂。一旦台独真的搞分裂,那么就是瞬间毁灭的下场,我们有这个实力和决心。

实际上美国打台独牌显然是昏招,因为美国算错了今天中国的整体硬实力,也算错了自己的斤两。今天的中国再不是1996年,更不可能被美国虚张声势的行为所阻吓。中国一直没有对台动武,不是因为忌惮美日插手,也不是怕打不赢渡海战役,以解放军的实力消灭台独简直就是朝发夕回分分钟的事,美日只能干瞪眼。

而之所以一直不动武,只不过是因为在台独没有宣布分裂之前,我们还没有机会触发反分裂法,所以一直坚持和平统一原则。而一旦启动反分裂法之后,就是解放军登场的时候。

有的朋友可能就要问了,中国武力统一台湾,美国敢参战吗?关于这一点,解放军大校戴旭就曾作出过详细的讲解;

美国不希望中国统一台湾,美军敢不敢参战,参战又会怎么样?这时很大一部分就要看中美在台海的军力对比了!

首先对于美国陆军,中国陆军完全不怕它!可以很明确的说,这个世界上没人敢跟中国打一场地面战争,即便是美国。

目前中国陆军实力,毫无疑问是世界第一。1950年朝鲜战争时期,打败世界第一强国美国!1960年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访问中国,郑重地说:不要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

1962年,中印战争期间,有记者访问前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他说: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随后70年代号称“世界第三强国”的越南陆军挑战中国,被中国陆军很快打回原形。

今天的中国陆军,与几十年前的陆军相比更加强大,战力比几十年前强大不知道多少倍。中国坦克装甲车数量和质量上世界前列,美军陆军不是中国的对手!

第二是海军,中国海军目前世界第二,并且中国近海防御世界第一,在近海领域完全不惧美国海军。中国沿海有岸防导弹,岸防炮,鱼雷艇,导弹艇,布雷挺,巡逻炮艇,猎潜艇……数量相当庞大。可以很明确的说,中国近海防御也几乎是无敌,中国近海火力之强是世界第一。

其中,具有打击航母的“东风”-21D射程估计为1700公里。而“东风”-26也同样可以打航母,射程为3000至4000公里,专门打击航母;东风-41导弹随时在位美国大本营准备着!点击查看:14岁上清华,17岁特招入伍,22岁就当镇长,他的真实身份竟是?

美国海军一旦靠近台湾海峡,解放军哪怕用远程火箭炮都能轰了它。所以说,近海在中国,没有任何国家有胜算压制住我国海空军!

第三是空军,中国目前已经研制出第五代战机歼20,此外还研制出反隐身雷达专门探测美军F22。虽然说在远离中国大陆的地方我国空军力量薄弱,但在靠近我国大陆的近海空域,美空军很难占到便宜。

对于核武器,中美都是核大国,为非核心利益动核不值得,动核可能性基本为零。

那么,有人要问,既然我们有很大把握在近海打赢美军,解放台湾,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打?

原因很简单:不到时候!

那什么时候才算是真正到时间了呢?我们国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启动反分裂法之时,就是解放军登场之日!

有了这张必胜的底牌在,何惧美国的小伎俩,何必在意台独的小丑闹剧呢?美国联合日本又如何?

说到底,美国今天通过国防授权法案,就是在纵容毒白菜,挑战中国底线。法案敲下去的锤子,同时也敲响了台独的丧钟!有种你们美国军舰就来就停一个试试啊?看我人民解放军如何把五星红旗插满台湾省,活抓毒白菜!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