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暑假回国:少说话多微笑, 扔掉手机睡大觉 /

暑假回国:少说话多微笑,乖乖扔掉手机睡大觉

考完Final,最期待的就是开开心心的回国浪起来。

馋了一学期的美食马上就要近在咫尺,深夜烤串的香味早已通过手机屏幕传送到美国,就连15个小时的长距离飞行都不能减弱这样的快乐。

但是在开心之余,回国同样也伴随着危机。

国内外的生活差异,审美差异,甚至是饭桌文化差异,都会让留学生在国内分分钟踩雷然后暴毙而死,而且国内还有一群七大姑八大姨等待着这个一学期/一年/十年没见的小留学生,他们唯一的兴趣爱好就是从头到脚打量你这个出国的大熊猫,每次见面都要盘问许久。因此,碍于面子又需要礼貌应对,这完全就是一门技术活。

要想活着回来,你一定要认真阅读下面留学生回国的几大雷区和对策,保你在叔叔阿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姥姥姥爷的枪林弹雨下安然无恙。

1. “诶哟,出国长圆润了啊!”

留学生回国最怕的是什么?一定是外貌协会的叔叔阿姨们开始赞扬你在国内“吃得不错”,“养得挺好”这之类的表扬,因为每一句都硬生生的戳中你的心脏:又胖了。

还记得暑假的时候回小学看老师,老师看见我,先拉过来左看右看然后说“哎呀,我现在都不认识你了,想当年你还是瘦瘦小小的,现在都... ...现在也好看!” 对于国内的审美标准来说:小鸟腿,白细长,A4腰。留学生只想说:臣妾我做不到啊!

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无论你身材如何,大家都会夸赞你,以至于大一的时候经常沉浸在别人的“You look good today!”, "You are so breautiful"的赞扬中无法自拔,甚至在留学生发表一些担心自己的身材走样的担心后,总会有善解人意的小姐姐过来拉住你的手,告诉你,“你本来就很美,不要为了世俗审美的标准去改变自己”。

美国倡导运动,每天gym里总是有巨多人在锻炼,就连力量区也会看到女生在呼哧呼哧举铁。但是回国就不一样了,当年瘦瘦小小的女孩现在变成了肌肉发达,男友力MAX的留学生, 许多长辈还是接受不了的。

这个时候就,腼腆的微笑,就好了,起码要在气势上展示:我还是很温柔的人。

2. “你看你穿的都是些什么”

这句话对于留学生应该特别熟悉,穿衣服这个雷区很多留学生都踩过。

对于穿着的雷区其实是随着留学生的分布来决定的。如果你留学在东部的大城市,例如纽约,波士顿,你的穿衣风格大概可以看齐纽约时装周风格,在纽约中城溜达一圈,满满的皮衣皮裤的帅气打扮,或者是纱裙,蕾丝等有设计感的穿着。

如果你是在享受着自由之风的加州,crop top, 小吊带,紧身短裙,绑带设计,放眼望去就是怎么体验凹凸体型怎么来。

当然,如果你不幸留学在村里,那风格就是:我怎么舒服怎么穿,怎么穿可以让我四仰八叉的在图书馆里昏睡就行。大部分的行头是hoodie+sweat pants。

留学生的父母们当然是欣赏不来这样文化的多样性的。

穿皮衣=不良少年=出国学坏了

穿蕾丝=太性感=不务正业=出国学坏了

穿套头衫=太随便=不尊重客人(如果家里有客人或者要去做客)= 出国学坏了

还记得我一个朋友买来了off-white的限量款回国,第二天就被妈妈好心的剪掉了“吊牌”。小脏鞋被外婆清洗干净的事情,也在不少留学生身边发生。心疼自己的钱。

这个时候就,安静的按照父母的旨意穿他们能忍受的衣服,回国的时间总是很短暂,fashion, fancy,设计感的衣服可以留在美国,带一些比较”正常“的衣服回家。

有时候父母也是为了他们的面子和社会关系来要求你穿衣服去见客人,只要不是涉及到原则性问题,我们就大度一点让爸爸妈妈高兴就好。

3. “敢跟你妈说英文?想死吧!”

留学生中英夹在这个”坏毛病“早已有很长的历史了。

中文和英文互换总有一种装逼的嫌疑,不就会两句英语么,还了不起了!尤其是在和父母交流的时候,那两句英文有时候就是没忍住从嘴里冒出来,就可能引发一场家庭大战。

父母也许会认为留学生在炫耀自己的英文,而他们的逻辑往往是:你说英文这么溜,不就留学几年么,那也是我资助你出国留学的,还敢在投资人面前横英语?

但是留学生也有自己心里的苦,出国久了生活环境里面的很多表达都是由英语第一次表达,自然而然就成了英文下意识反应,有时候你一定让留学生表达一个特殊转悠词他们还真的想不出来,例如intellectual debate, 到底如何翻译呢?是”智力辩论“,还是”智慧的辩论“”知识性辩论“?有时候话在嘴边很难想到很好的翻译。更不要提英文里面独特的用词,例如sketchy, laousy, patty, 甚至那一句意味深长的 interesting.

如果遇见父母对于双语交流很有意见的,对策很简单:闭嘴。

每一次有一些特别想说的英文就在嘴边的时候,学会闭嘴,安静的微笑。

4. “还要跟我AA? 你这个男人怎么这幺小气”

约会文化在中美文化中是留学生讨论的很多的,因为从约会的流程到约会礼仪都截然不同,而留学生自然或多或少的会被两方文化影响,导致和另一半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一般在约会的场景,例如看电影,吃饭,游乐场,在国外大部分是AA制,至少也是礼尚往来,你付电影票钱,我付晚饭钱,这样大家付出的都差不多,但是在国内似乎还是男生打主力的“潜规则”。出去吃饭,男生就要主动的以上厕所为由把单买了,要是出去玩耍,男生要负责各种费用的花销。如果是男生提出AA制,似乎会显得男生小气,吝啬。尤其是异国恋的朋友,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争吵,从未引发”你到底爱不爱我“等一系列拷问。

留学生可以考虑在约会初期就尝试着沟通双方的消费观和恋爱观,怎么付钱如何分摊,谁的经济条件更好等等。能够在不同的价值观中慢慢磨合出合适的恋爱观才是真。要是一开始就谈不到一块去,那就只好借鉴直男箴言中的一句“不喜欢就分”送给大家了 。

5. “既然你留学美国,那你说说对中美贸易战的看法”

无论是中美,老百姓都喜欢在饭前饭后(我发现在中国尤其是饭后)谈论政治话题。

本来这表现了我国全民议政全民关注政治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结果这你来我往中却存在着众多分歧,尤其是长辈们看到你这个留洋归国的留学生, 那肯定要就“中美政治议题”和你切磋一下,这里面雷区就多了。

就拿最近特别火的中美贸易战和ZTE芯片的问题,回国后的接风宴吃完后,我叔叔就拉着我,说”你不是学政治的嘛?你怎么看这个特朗普和这个贸易战啊?“ 我就清清嗓子开始我的分析。

一席话结束,我对于自己的分析还是感到很满意的,结果小叔叔就说“你这个想法不对啊......(此处省略10万字)”接着就是我和叔叔大战99回合。果不其然,回家后就被我爸妈联合批评:你怎么不尊重长辈么?叔叔是你可以顶撞的吗?还说起劲了!我心里委屈,这不是就是交换意见么,怎么就成了不尊重长辈了呢?后来才知道,其实他们问这句话,也没想听你从政治学的学术意见,而且,根据我的血泪史,一定不要认真一定不要认真一定不要认真。

这个时候,还是老方法,礼貌的微笑,说 “这个问题还挺有意思的,不知道您怎么想?”,顺利把话题抛给对方。

6. “出过国的眼光都很高,所以找不到男/女朋友”

每次暑假回家最怕的是什么?被催婚!被催谈恋爱!被催着找男人!被催着找女朋友!

比爸妈催更可怕是什么?是你被告知“前方有一大波三姑六姨即将到达战场”,每次其实心里都想发这张表情包给他们:

求求你们,放过我。

有时候大家议论留学生的意味里明显带着标签歧视。觉得我们因为留过学眼光高,不切实际,眼高手低,不仅仅在工作上被这样诟病,在恋爱中也逃不过这样的评价。其实我们心里一万个不同意,大家都是人,在爱情中人人平等,并没有三六九等,合得来就在一起,合不来就分开。只是可能因为留学生的三观在中国的普世价值中还算奇葩,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但是换句话说,我爸妈给我投资500万千山万水去美国读大学,难道我还得跟没去过一样?

但是迫于长辈的压力,一定不要爆发,要微笑,并且说

“我还小,要听你们的教导,要以学习为重”

回国不易 且回且珍惜

其实每次回国都是对许多留学生认知的一次挑战,并不是想去撼动一些人的价值观,但是同样也让我们清晰的意识到了价值观可以有多么的不同,尤其是面对长辈,很多话多一句嘴就会被冠上不尊重长辈的帽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有时候我们应该有更大度的气量来包容不一样的价值观和评价,和平的在吃吃喝喝中,度过我们为数不多的和爸妈在一起的暑假生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