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看《向往的生活》明白:不焦虑就是好生活 /

看了《向往的生活》才明白:不焦虑就是好生活

前不久,和家人一起去山里的亲戚家住了几天。

完全抛离了大城市的快节奏,这个地方让你觉得进入了另一个时空,一切都特别慢,也都足够简单,仿佛只有日出日落和在这种间隙下生活的人。

山中气温要比外面低,所以我们去的时候刚好赶上山里槐花盛开,清晨提了篮子去山里摘槐花,一路走下来,只有五六户人家,但每一个碰到的人都会和你打招呼并热情邀请你去家里坐一坐。

摘完了槐花,我们又去挖笋,割山韭菜,把收集到的一篮子春天,呼啦啦倒进小院中。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没有灯红酒绿的消遣,所有的外卖APP在这里全无市场,每一口吃的我们都要依靠自己。

于是洗槐花,蒸槐花,剥笋,切笋,码韭菜……时光在食物的烈火烹油中,一并被静静燃烧了。

这种感觉特别像《向往的生活》里黄磊说的那一句:“一天什么事也没有,就为了一顿饭忙碌着,但却觉得特别充实,也特别放松。”

陆凯有一句诗说:“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在山里的那些天,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山中无所有,触目即生活。”

这里的生活感太强了。

他们不依赖微信的“朋友圈”,却会走几里山路,找老朋友闲聊几句;

他们不必像都会中人一样,睁眼闭眼都是在和数字打交道,而是触目青山,抬眼绿水。

当然,他们也都没有什么钱。

这是都会中人的弊病,凡事以钱来衡量,我也不能免俗,前几年第一次去这些山里亲戚家的时候,总是处处小心,很怕自己“我比他们有钱”的那种优越感刺伤别人,后来发现是自己多虑。

他们对于钱没有那么多的焦虑,我觉得我妈特厉害,我妈当时就对我说:“他们不觉得自己穷的,他们比你更懂什么叫知足。”

对,就是知足两个字。

你在城市生活越久,越会发现“知足”是目下最被低估的一种美德。

何炅和黄磊搭档的慢综艺《向往的生活》何以那么受欢迎?还不是因为以另一种方式触到了都市中人的痛点:焦虑。

那么多明星,那么多在灯红酒绿中厮杀的人,一到了《向往的生活》里便放松下来,是因为他们发现在那个远离了城市喧嚣的蘑菇屋,他们赖以生存的挣钱能力,并不能对这里的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演戏,会唱歌,会弹琴,都不过是一种闲来消遣,不能谋生。一切在都市中令你光鲜亮丽的本事,都不如在这里弯下腰劈柴、插秧来得实际。

《向往的生活》里的幸福感是一蔬一饭的获取,而不是一分一厘的必争。

当钱在这里变得不重要,大家的心态也都变得平和起来。

怨不得我刻薄,但我真的觉得:都市中人的焦虑大部分来自于对钱的不知足。

倒也怪不得大家。

那天和朋友聊天,她说:

“怎么可能知足呢?当你看到当初和你一起来这里打拼的人,买了大房子,又买了新车子,你就不可能不计较;

当你踩着高跟鞋脚快要疼死还不得不去挤地铁和公交,转眼看见自己的好朋友踏上了一辆保时捷,你就不可能不焦虑。

当你刚挣到了一笔钱,以为自己可以稍微放松一下,却发现你的所有不过是别人的零花钱,你就不可能不沮丧。”

“既然城市的生活从来就是寸土寸金,那么你又如何让我不在钱上焦虑?”这是那天我们聊天时,她和我说的一句话。

我想也是很多都市中人的心理写照吧。

你脚上的帆布鞋和别人脚上的普拉达,不是好看和不好看的差别,而是有钱和没钱的差距。

你租住的小房子和别人有着观景台的大house,除了舒适度的差别,还有身份地位的差距。

由不得你不知足。

很多事情一旦有了比较,知足就不那么容易做到,然而城市生活,最让人无奈的是处处看得到比较。

城市会一次又一次打开你的格局,但同时也会一次又一次放大你的欲望。你站在了灯火阑珊处,就一定想要走到最辉煌的顶端看一看。

可知,那条登顶的路,花团锦簇中亦有荆天棘地。

于是你丢掉了良人,也丢掉了那些细碎的快乐;只知道一路向前,却忽略了生活本身。

那些四季三餐的小确幸,那些和家人在小区街道里走走的闲适,那些带着孩子堆个小雪人的童真,因为不满足,全都变成了庸常。

有读者说,觉得那些一路从校园恋爱走到了婚姻的人很幸运。其实不一定,我给她回复:只是所求不多而已。

没有碰到过比伴侣更优秀的人吗?当然不是。

没有经历过血肉模糊的撕扯吗?也不是。

只是比起那些明明暗暗的未知,比起也许更耀眼的一切,我更愿意抓住此刻的一些美好。

生活,最珍贵是感觉,是过程,从来不是结果。

只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被城市驯化成“目标猎手”,只知道去追求结果,而辜负了过程里的大好时光。

可《向往的生活》最让人着迷的是什么?是那个世俗的以“钱”衡量一切的标准不存在了,是那个凡事必要最好结果的意义也不存在了。

真的,只有当你真真正正放下焦虑,去体验和融入你此刻正拥有的生活,你就会发下,“知足”这两个字有多么难得。

你也才会懂,挣再多钱如果不快乐其实也没什么意思,最重要是快乐,不焦虑就是好生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