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权威解读中美联合声明,内涵相当丰富 /

权威解读中美联合声明,内涵相当丰富

终于,经过两天两夜的激烈博弈,中美新一轮磋商结束了。

可以确定,中美贸易战,停火!止战!不打了!

这对双方和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重要时刻。真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中美随后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虽然不长,但信息量非常大,简单解读一下:

1、中美贸易总量,要创新高了。

这份联合声明这样说:

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为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这也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

关键词: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大量购买,为满足,有助于……

但怎么减少?肯定不是减少中国对美出口,而是增加自美进口。这意味着中美贸易总量,将上一个新台阶。

其实,中美两国经济有很大互补性。联合声明也说了,这里面大概有四个有助于:

1、有助于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2、有助于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

3、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

4、有助于美国就业。

当然,对中国来说,其实还有助于国内竞争市场的形成。这一点,话说来就长了。

至于扩大自美进口具体,数字有多大,这应该取决于大家下一步的表现。必须指出,这绝对不能是强买强卖,有竞争力的不卖,没竞争力的摊派,那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就是特朗普发一万条推特,估计也解决不了。

2、农产品和能源合作,将大规模展开。

中美联合声明说:

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

关键词: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

这一点,意料之中。而且,这还真是一个双赢结果。

必须看到,美国农产品价廉物美,牛肉、大豆等产品的性价比,在全球都是领先的,而且具有稳定供应能力。对一个吃货民族来说,增加些美国农产品进口,有利于食品结构的优化,其实还有利于改善保护耕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商务部前天突然终止了对美国高.粱的双反调查,理由也很实在,因为加税会提高下游养殖业成本。

至于美国对华能源出口,更是中国一直在争取的。受益于科技创新带来的“页岩气革命”,美国已迅速从世界能源最大进口国,变身成世界主要能源出口国之一。美国汽油价远远低于中国,这也是一个不争事实。

能源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中国要发展,还需要进口大量能源;中国要蓝天,天然气更紧缺,别忘了,去年我们还爆发了“气荒”。确保能源的多元化供应,避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中国来说很重要。

现在,美国同意向中国多输出能源,美国人可以多赚钱,中国人获得更多能源供应。对双方来说,真的都是好事。

3、制成品和服务贸易,留待下一步谈判。

中美联合声明说:

双方就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进行了讨论,就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上述领域的贸易达成共识。

关键词: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创造有利条件,达成共识……

与前面两条“双方同意”相比,这一条是“达成共识”,如果没猜错的话,那意味着双方会采取一些相关行动,但更多具体的细节,可能还需要下一步的谈判。

制成品是中国的强项,服务贸易是美国的优势。如果这两个方面也继续扩大,中美贸易总额还将增加,生意真是越做越大了。

4、知识产权领域,有实质性举措。

中美联合声明说:

双方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同意加强合作。中方将推进包括《专利法》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

可能很多人会以为,正是美国不断施压,中国才采取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包括修改相关法律条文。其实,这是对中国的不了解,中国早过了那个阶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早已是中国经济的内在需求;至于中国承诺的修改相关法律,应该早在决策层的筹划中。

别忘了,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演讲中,中国最高领导人有这样一句话: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对此,外资企业有要求,中国企业更有要求。

请注意,这个“更”字。

正是因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这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国还重组了国家知识产权局。而且中国领导人在博鳌也明确说了,对于侵害知识产权的事情,必须“完善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5、在投资领域,双方强调公平竞争。

中美联合声明说:

双方同意鼓励双向投资,将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

关键词:鼓励双向投资、公平竞争……

别看这句话最短,但对不少中国赴美企业来说,可能非常重要。比如,对于华为公司来说,最近几年,多起在美国非常正常的商业收购,硬生生被美国CFIUS阻止,理由是威胁“国家安全”。

这其实就反映了对方营商环境的不公正。

CFIUS由美国财政部长担任主席,成员包括劳工部长、贸易代表等多名内阁官员,具体审查外来投资是否会损害美国“国家安全”。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就曾坦言,作为该机构的前成员,她认为CFIUS受政治影响太大,这也是“在美国做生意比较丑陋的一面”。

现在,双方同意鼓励“双向投资”。请注意,不只是美国对华投资,还包括中国对美投资,那意味着美国也要采取行动,要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6、中美相关磋商将机制化。

中美联合声明最后,是这样一句话:

双方同意继续就此保持高层沟通,积极寻求解决各自关注的经贸问题。

关键词:继续保持、高层沟通、积极寻求解决……

也就是说,这种高层的沟通,双方将会继续,而且在沟通中,双方都会提出各自关注的问题,然后“积极”寻求解决。

这意味着一种工作机制的建立。

从之前的贸易摩擦一度升级,到美方派遣代表团赴北京沟通,再到中方代表团这次来华盛顿磋商,双方能坐下来谈,本身就是一个进步;而且,双方这次还进行了“建设性的”磋商,并承诺继续保持高层沟通,这都是相当正面的信号。

最后,还是忍不住,有三点感想。

第一,世界在变化,美国执政风格确实在发生剧烈变化。

这一点,相信不仅仅是中国一个国家的感受,日本、德国、法国感受更加强烈,甚至可能更加头疼。但这就是现实,中国其实也在以变应变。

第二,中国也顶住了压力,争取了最大利益。

这是一场苦战,两天两夜激烈的博弈,甚至不排除期间拍桌子瞪眼睛、面红耳赤的场景。中国代表团克服了12小时的时差,应该说也顶住了压力。这是一个双赢的可接受的成果,也使中美有效地化解了迫在眉睫的贸易战。

第三,中国也必须清醒,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短板。

比如,在农业和能源等问题上,我们当然要进口性价比高的产品。但我们也要扪心自问,为什么同样的农产品,为什么美国货运到中国了,还是比中国要便宜?还有,让美国能源供应华丽转身的“页岩气革命”,中国什么时候能迎头赶上?

尤其是核心技术方面。正如中国最高领导人所警告的: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特朗普时代的美国,确实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变数和挑战;但新时代的中国,也确实更让人刮目相看。这种激烈博弈,也必然对世界格局演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但,中国,现在还千万大意不得啊!

作者牛弹琴,来源:微信公号:牛弹琴

以下是小明的解读。

1. 本次声明是中美“联合”声明,而非中方或者美方单独发布,这说明本分文件属于双方重大共识,是两国共同意志的体现。

2. 连用了六个“双方”、五个“同意”、一个“达成共识”,表明本轮谈判成果显著。

声明全文未见“分歧”字样(此前的北京首轮谈判的新闻稿中,是说“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说明本轮谈判的结果,相较于第一轮谈判,有重大进展,双方在更多更广泛的领域达成了共识。

3. 声明的大前提。

本次中美声明的大前提,实际上是第二段的第一句话,也即是

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

其他具体的成果,都围绕这个大前提展开。

声明里说,“为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大量”。

4. 具体内容解读。

在达成一致的具体领域方面,跟此前特朗普会见刘鹤时提出的主张,完全一致。

此前特朗普在会见刘鹤时说:

美中应重点在能源、制造业领域加强贸易投资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和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际利益。

联合声明涉及的具体内容,完全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

实际上,特朗普政府一直采取的就是能源强国战略,因此前后做了一系列铺垫,包括伊朗问题,以及最近的石油价格大涨,这些都是特朗普战略的一部分。加大对中国的能源出口,也是特朗普战略的一部分。有关石油,我会找时间专门开文来写。

特朗普最新的推特上也提到这一点:

翻译成中文:

美国的能源储备非常丰富,包括超过250年价值的清洁煤。我们已经结束了与煤有关的(贸易)战争,而且会继续努力提升美国能源(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声明的具体内容逐条解读如下:

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

按照此条内容,中国将会更多地从美国进口能源,可能会包括石油。具体的交易细节,美国还会派人来北京谈判。除此之外,增加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也成了确定的事实,此前商务部取消对美国高粱的“双反调查”已经释放了信号。这对本土的相关农业部门,可能形成竞争性冲击。

双方就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进行了讨论,就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上述领域的贸易达成共识。

双方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同意加强合作。中方将推进包括《专利法》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

制造业和服务贸易领域,目前谈判还没有达成具体的实际成果,但双方同意要创造条件以扩大相关领域的贸易。

这里的含义非常丰富,比如中方一直希望美方减少对中国高科技产品/技术出口的限制,但美方认为中方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重大问题,因此双方在声明里也提到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共识。中方明确将修订《专利法》,这某种意义上,也将对国内知识产权的保护,起到积极正面的推动作用。

此外,美国要求的扩大服务贸易,比如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开放,这会涉及到中方国家安全,不可能一蹴而就。中方接下来可能会有条件有限制地开放部分服务贸易,而这些条件和限制会是什么,需要中方接下来去设计和落实。

双方同意鼓励双向投资,将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

这一句也没有实质内容。中方在谈判前已经做出了更加开放的姿态,包括放宽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等。美国方面,此后中方企业赴美投资,特别是涉及到高新技术的一些领域,美方可能会有所放松(这一直是中方的主张)。但具体细节并不明确。

双方同意继续就此保持高层沟通,积极寻求解决各自关注的经贸问题。

这说明贸易谈判并没有完全画上句号,仍然存在很多领域的问题需要共同努力,特别是涉及到的一些只达成了原则性共识,并没有像能源和农产品一样达成实质成果的领域,还需要继续沟通。

5. 联合声明体现了双方在贸易战中最重要的诉求。

对中方来讲,我们要保证的是经济要继续保持“高质量”的增长,这是底线。不能因为贸易对抗对中国经济产生过大的冲击。

因此,在这个前提下,能谈的就必须谈,能让利的也要果断让。而事实上,美方提出的很多诉求,并不会伤害中国的经济增长,尤其是时间拉长来看,反而会促使中国经济内部结构更加优化,增加市场主体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的竞争意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中方意识到这一点,谈判的“对抗”立场就会迅速发生变化。

而对美国来讲,要遏制中国的崛起,也只是政治上的烟雾弹,在贸易谈判中,最实际可行的,就是特朗普提出的“缩减贸易逆差2000亿美元”。因此,只要中国在缩减贸易赤字这一问题上让步,美国就不会坚持继续高调对抗,这不符合美国利益。简单来说,美方的底线很明确,就是你得减少我和你做生意的赤字。

此次联合声明,可以说是都没有突破双方的底线,是在此之上达成的一些共识。

6. 表面看中方是“妥协”,但其实为解决更复杂的国内经济问题提供了缓冲。

从联合声明的内容表面看,似乎是中方对美方的妥协,但实质上并非如此。要把贸易谈判和国内经济的情况,美国经济的情况,甚至全球宏观大势都要结合起来理解。

如今我们国内面临的首要经济“攻坚战”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是一切问题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想办法为解决这个问题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果中方在某些方面不做出必要的让利,那么和美国的对抗升级,显然对中国不是好事,还会形成不可预期的“黑天鹅”式的冲击,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如今双方达成一致,至少在中期内,贸易战继续对抗升级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某种意义上,这一次的贸易战也可以认为是“停火”了。

7. 联合声明对风险资产形成利好,但此前资本市场已经有所反应。

从特朗普发布针对“中兴”事件的积极推文开始,全球资本市场就已经预期本轮谈判会取得较大成果,联合声明只是确认了这一事实。

下周的股市可能会高开来迎接这份声明,后续走势将会暂时摆脱贸易战这一因素的影响,回归自身规律。而贸易战这一不确定性因素的边际冲击消失后,美债可能会继续往上攀升向3.2%的关口迈进,国内债券也会短暂跟随。

总体看,对金融市场来说,这份联合声明是好事,至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幅降低,达摩克利斯之剑算是落了下来。

对中美双方来说,达成妥协和一致,总比对抗要好,这样双方都将赢得更多空间和时间去解决各自国内本身的经济问题。

但话又说回来,中美贸易逆差的缩小,会对中美两国经济的宏观账户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另外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问题,有机会再说。

作者:秦小明 来源:秦小明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表示:“中美就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体现了双方双赢的思路,中国加大对美国商品的进口,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国目前消费需求方面是促进经济发展很重要的动力。目前中国有非常庞大的中等收入人群,对消费的多样化,特色产品的需求,特别是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增长较快;同时,除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产业所需,推动产业升级,在推动国内市场竞争形成方面促进一些高端商品的进口,有利于促进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的发展。从美国角度来说,也促成了美国就业率的增长,总体说这是双方双赢的结果。”

对于美国此前反复强调的贸易逆差问题,声明中说“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这里的有效措施指的是什么?

东艳分析,从中国来看,通过主动扩大出口,比如下调相关领域的关税,促进贸易便利化措施,购买中国需要的农产品、能源等领域商品。从美方来讲,应该逐步考虑放宽之前对中国限制比较严的高技术出口产品管制。总体来看,中国不是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同时在调整过程中,更注重进出口平衡发展。协定提出的有效措施应该是政府为引导,更好地发挥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的结果。扩大进口的同时,强调市场竞争,美国提供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由中国消费者来选择,这是一个自主选择的过程。

在进口的具体领域,有这样一句话,“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这是否意味着两国之间还会有下一步的磋商,而且会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

东艳表示,从双方联合声明的具体内容上来看,应该可以看到以下几点:第一,应该是明确双方不通过贸易战的方式解决争端;第二,双方已经继续通过建立磋商机制来进行未来继续的政策的协调。关于农产品方面的具体磋商,也说明了解决相关的问题需要时间,需要对话来处理,双方还会就具体合作的领域来进行讨论。总体来看,双方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会通过协商来逐步解决。

来源:央广网

很欣慰地看到,几个月来的中美贸易纠纷有了如此一个良好结果。这是双方共同的胜利,必将促进中国对外开放,也将极大促进中国继续发展。

的确,正如刘鹤所言,中美友好符合中美两国利益,也是两国人民共同的心声,虽然会有些曲折、矛盾,但这是历史潮流无人能挡。

那些整天叫嚣“反美”“仇美”的人该醒醒了,阻挡、破坏中美友好是螳臂当车无济于事,更是违背历史潮流和民众心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