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这四种妈妈最可怕,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

这四种妈妈最可怕,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昨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曼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做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视频——静止脸实验。

在实验之初,妈妈与孩子正常互动,孩子很开心。

静止脸实验开始,妈妈面无表情。孩子发现了,开始想办法引起妈妈注意。

孩子继续尝试让妈妈与自己互动,但是妈妈仍然面无表情。

最后孩子开始崩溃大哭。

我觉得视频下的一个评论说的很好:“如果每个家庭都有摄像头,拍下妈妈和孩子交流的细节,结果都会像这个实验一样令人震惊。”

在每个家庭里,妈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孩子在幼时对母亲有着本能的依赖,所以,母亲的性格、语言和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小哈在下面列举了4种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妈妈,中枪的妈妈及时改正吧!

1. 过于严厉的妈妈

说到严厉教育,最令人难忘的是十几年前震惊全国的“好学生”徐力杀母事件。

徐力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在同学和老师眼中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母亲对他要求非常严格。

母亲要求儿子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排在班级前10名,有一次排在第18名,便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徐力喜欢踢足球,母亲说“以后你再去踢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徐力打开电视机,母亲指责他“还看电视,还不用功点!”

徐力母亲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她的高期望值、不良教育方式,以及由此不断爆发的亲子冲突,却让徐力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深感委屈和压抑。母亲过度严管和限制造成徐力过多的不良心理积淀,进而导致心理和行为扭曲。

有心理学家表示:

“妈妈经常斥责、否定孩子,反对孩子的选择,对敏感内向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加剧了他们的不愉悦感、低落情绪和自卑心理,严重的可能会发展为抑郁症。”。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妈妈要多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多肯定孩子、赞美孩子。遇到问题,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沟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而不是用命令性语言来对孩子实施控制。

2. 控制欲过强的妈妈

出于爱护孩子的本能,或者出于难以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产生的怕遭到遗弃的恐惧,以及对孩子的过度依恋,有些妈妈内心渴望完全掌控孩子的行为,甚至难以忍受与孩子的片刻分离。

出于对孩子的爱,我们希望用自己的经验让孩子少走些弯路,愿意穷尽一生努力为孩子铺路,愿意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候挡在前面保护孩子,希望把自己没有完成的人生愿望让孩子去实现。

但是这样的掌控之下,孩子过的到底是谁的人生?还是只是我们人生意志的执行者呢?

而家长的过度控制,也特别容易产生距离儿童。他们不害怕亲近,但总是小心保持自己与他人的距离;他们允许妈妈抱,但同时总是把脸扭到一边,不让妈妈亲。因为他们害怕过于亲近会使自己无法从妈妈的控制中逃脱。

甚至在成人后,他们也会下意识地通过各种方法来回避家庭生活:

长时间忙于工作,偏爱经常出差的工作,或总是埋头看书、看报、看电视。

他们需要自己的空间,最喜欢那种来去自由的关系,当配偶企图保待一种亲密状态,或有进一步需求时,他们便会立即退缩,甚至生气:“你怎么没完没了?你要求得太多了。”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你和孩子“相依为命”只是暂时的,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小爱人”,只会使自己和孩子都感到一种无形的束缚。

3. 唠叨的妈妈

还记得那首《妈妈之歌》吗,这首歌的作者身为3个孩子的妈妈,平时也是为他们操碎了心,大小事都要她念叨。

但是事实证明,妈妈们这样不停地碎碎念对于孩子来说并没有什么用,甚至会产生反效果。

当孩子犯错时妈妈们不如采用:短语加沉默的方式

面对孩子的问题,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他所犯的错误所在或应该注意些什么。

接下来,母亲的沉默肯定比继续说话更有用,不要以为孩子不懂,他虽然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实际上在观察母亲是否把所说的事当真。

4. 脾气暴躁的妈妈

昨天晚上朋友跟我诉苦:

“最近工作压力特别大,整天忙得要死,每天回到家的时候,总是又累又烦。当孩子犯一点点错误,比如,不好好吃饭,或者乱扔东西,我就会大发脾气。看着孩子委屈的表情,我也明白这样对孩子太不公平,事后也会特别后悔,可是当时就怎么也控制不住。”

我想,大概很多妈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吧!

妈妈经常发脾气,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性格扭曲。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不能明白妈妈为何生气。有些妈妈明明惹他生气的不是孩子,也经常把孩子当出气筒。

这种情况下,孩子会产生自责的心理,他会认为妈妈不高兴都是他引起的。长此以往,孩子长大后会自卑,胆怯,不能乐观地面对一切。

所以,要在孩子面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首先需要对情绪有警觉性,并且,在回家前处理掉负面情绪。

处理坏情绪的方法有很多:

1.找人聊一聊。将自己的烦心事和人分享,看能不能改善状况,这是最勇敢的方法。

2.用文字。比如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找朋友聊天,这些都可以扶平情绪。

3.将情绪变成动能。比如运动、逛街。三是把情绪变成声能,比如唱歌,这个对很多人来说都特别管用。

妈妈们也要在孩子面前保持乐观,多笑笑。每天微笑确实很难做到,但为了孩子,妈妈要学会克制的自己的情绪。

夫妻双方在孩子面前不吵架,不说重话,彼此尊重,给他创造一个平和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特别爱笑,性格很平和,对陌生人不怕生,也不畏惧陌生的环境。

育儿先育己,这话说得一点也没错。不光孩子要学习,我们作为父母,依旧要持续学习才行。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的孩子,真的没有其他人,可以让我们如此清晰地看清自己。我们也会因此而有动力去完善自己,实现全新的自我成长。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