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那一刻 他决定陪人生挚爱走向死亡 /

那一刻 他决定陪人生挚爱走向死亡 哪怕被捕

2016年11月15日,在瑞士的一家“尊严诊所”里,英国老爷子James Howley陪伴和他共同走过33个年头的伴侣Helen Johnson,走完了她人生中的最后一程。

这个过程有些特殊,59岁的Helen Johnson并非因为疾病去世,而是在诊所里接受了安乐死。

而当James Howley刚一回到英国的家,就被警察找上门来,对他协助Helen接受安乐死的事进行没完没了的调查,让刚经受丧妻之痛的他身心俱疲。

他为什么要帮助人生挚爱走向死亡?警察又为什么抓着这件事不放?故事还要慢慢讲起。

James第一次见到Helen还是在1983年,当时他们都是伯明翰城市大学的学生,聊聊天、喝喝酒。 最初,两人好像并不“来电”。

直到几个月后的一天,James在等公交车时又见到了Helen。 她那一头耀眼的红发就像拉斐尔画中人物的一样,突然一下让James怦然心动。 他说他一辈子都忘不了Helen转身向他说话的那个时刻,他们的故事也就此展开。

几个月后,他们搬到了一起。 一直到了大学毕业,Helen在米德尔斯堡做运输经济学方面的研究,James则在约克攻读硕士。1991年,他们搬到西布罗姆维奇,一起做起了大学老师。

生活终于安稳下来,有了体面的工作,

再加上挚爱的伴侣常伴身边,

这样的好日子本该一直持续下去吧?

可是2004年的一天,他们平静的生活被一通电话彻底打破了。

那天Helen接到姐姐的电话,姐姐说自己被诊断出一种十分罕见的遗传疾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因此赶快来提醒妹妹去医院接受检查。

顾名思义,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是因为缺乏了α-1抗胰蛋白酶这种对于人气关键性的一种保护性酶。 当细菌和一些外界物质进入人体时,人体会用白细胞对抗,而白细胞崩解释放出的一些蛋白酶会对肝脏和肺部有破坏作用。 而α-1抗胰蛋白酶就可以保护这种伤害。

缺乏这种酶会导致人体平衡的机制失调,最终导致器官组织损伤。

在英国大约有25000人患有此病,患者容易受到吸入性烟尘及化学物质的影响,而且极易患肺病,一旦发病,身体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并且没有办法治愈。

他们很快来到医院进行检查,

没过多久,Helen和James听到了最坏的结果:Helen的确患有此病,虽然目前还没有任何症状,但预计Helen还剩10年的寿命。

医生给给他们列了张单子,写清“允许”以及“禁止”的注意事项。让他们带回家。虽然现在没有发病,那就只能尽量去避免做一些可能导致发病的事情,远离发病源。 因为一旦发病,就没有办法逆转了。

检查结果犹如当头棒喝,他们开始拼命寻找各种治疗此病的方法。 甚至曾经一路找到了一个保加利亚的疗法,也参加了他们所在当地医院的一个实验性治疗。

与此同时,为了维护健康,Helen必须严格执行日常起居计划,她必须好好运动。 为此,只要一有空Helen就会去健身房锻炼,就像所有患有此病的患者一样辛苦。努力维持着自己的健康。

这种暂时的平静维持了4年,

然而2008年的一天,

可怕的事情还是来了.....

这一天,Helen突然发病。她因为突然剧烈气喘而不得不从工作回家休息。 事后她才知道,在她上班工作地的附近,有工程队在水泥上钻洞,她不经意间吸入了施工时飘散的水泥烟尘,造成了发病...

仅仅几天时间,Helen的生活彻底变样。 她说自己的肺像“着火了”一样。接下来的几个月,她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肺活量直线下降,她再也离不开氧气瓶,还出现了肺大泡的严重症状,导致她的肺部及其它脏器受损。

正如医生说的那样,

这个病一旦发病,就无法逆转,只能用各种手段控制。 2010年至2013年,她做了很多次手术来治疗她的肺部空泡。 每一次手术之后都给了她一段可以恢复正常生活质量的时间...

直到再次恶化,再次手术....

在这些恢复的时间里,给了两人最后享受生活的机会。 他们利用假期去法国和西班牙自驾旅行,享受短暂的美好时光。

可是疾病就像深埋的地雷,2015年5月,它再一次发作了。

这一次,她染上了肺炎。

肺炎导致了另一个新的肺大泡的生成.....

让人让两人更加绝望的是,

医生诊断,因为Helen的肺受损严重,医生没有办法再一次给她手术移除肺大泡。

如今,她的病情已经达到了当代医学手段能够救治的极限。

医生现在能做的,只是让她使用姑息疗法....

换句话说,目前已经没有任何办法能够治疗和控制她的症状,只能进入临终关怀等死了.....

得到这样的结论,他们心中都明白,Helen离最后的期限不会太远了。而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病痛带给她的无尽折磨。她最多只能走几步路就会变得气喘吁吁,体重骤降,皮肤失去光泽,火红的头发都失去颜色,慢慢地,她视力下降得也越来越厉害。

作为她身边最亲近的人,James对她的痛苦感同身受。 那年8月,当Helen第一次被送进临终关怀诊所时,她第一次向James提起了瑞士“尊严诊所”安乐死的事情时。

那一次,他知道她是认真的。

Helen说“接受安乐死”这个想法已经在她的脑海中徘徊多年,James也认为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她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死”。

在接下来的过程中,Helen一直是那个主导的人,而James一切听她的指挥,他帮她注册了诊所的会员,写电子邮件和诊所沟通,扫描各种资料,甚至连付费Helen都坚持要用自己的钱。

为了接受安乐死,Helen经过了一系列严格的审查,因为安乐死的接受者必须精神健全,能够对自己的决定负责,还必须提供医疗报告。

终于,给她安排的时间执行的日期被安排在了那年11月。

就在他们启程去瑞士的那天早上,

Helen走过他们家里的每个房间,在每一个房间里坐一会儿,把眼前的点滴都装进脑海里。

她知道,她不会再回来了。

James和她带上氧气瓶和轮椅驱车赶往苏黎世。

对方诊所的医生来到他们入住的酒店,他们反复向Helen确认,

“你确定要接受安乐死吗?

你现在还可以改变主意。”

当然,Helen已经做好了决定。

第二天,他们来到诊所,Helen被安排到一个安静的房间,躺在床上就可以看到花园。医生将药物放入静脉注射器中,反复检查后,告诉Helen她。 当你准备好之后,按下按钮就可以。

Helen早已准备好了,和James互相道别。

她按下了按钮....

几秒钟后,她表示“我能感觉到有些东西已经开始起作用了”

12点45分,她进入了“梦乡”,James拉着陪伴了他33年的挚爱伴侣的手直到最后一刻。

回到旅馆开始收拾东西时,

James才感受各种情绪向他袭来,

他对所发生的事感到难以置信,

“甚至有一刻我还觉得,我正要回家,而她正在家里等我...... ”

然而,

当带着丧妻的伤痛James真正回到家之后,

谁也没想到的,

还没等他喘口气,

就听到了两个让他吃惊的消息。

一是邻居告诉他,他家被盗了,小偷打碎了房子的玻璃入室盗窃。 拿走了Helen的电脑和首饰,对于James来说,那些都是无比珍贵的纪念品啊!

更不可思议的是,因为邻居向前来调查这起入室盗窃案的警察说出了他们的去向 (去瑞士安乐死)。

现在警察知道了他协助她安乐死的事情,正在各方寻找James,因为他可能违法了?

好吧,

在英国1961年的自杀法案例,规定了帮助人自杀是一项犯罪,最高可以判处14年。

而2015年,有人曾经提出过,允许人们帮助绝症晚期(不到6个月寿命)的病人安乐死的法案。 然而这个当时被英国国会否决。

因此时至今日,在英国协助人安乐死,仍是一项犯罪。 这使得James协助Helen实施安乐死、把她送到诊所并陪伴她完成安乐死的过程触犯了法律。

James有可能因此事受到逮捕、审批和监禁。“失去Helen的痛苦还没有抚平,这让我感觉很害怕。”

果然,第二天早上,警察敲开了他家房门,之后就是无休止的律师函、传票、审讯。

警方表示,他们之所以对James进行长时间的刑事调查,其中最有争议的一点就是他们无法全面掌握Helen的医疗记录。无法判断Helen是否真的需要执行安乐死。 也就无法判断James在其中是否有过错。

在调查的过程中,

警方询问了诸多藏在James内心深处的细节,不断勾起他对于往事的回忆,虽然之前他就和Helen及其家人讨论过相关的法律问题,但是谁都没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

就这样,James在送走妻子后,本来应该独自“疗伤”的他,被警察的到来打乱了生活。

这一调查就是6个月,最终的结果是,警方掌握了全面的情况,他们认为所有证据都没有达到起诉的门槛,随后停止了对James的调查。

刚经历丧妻之痛就被警察缠了半年,谁都会为此不平吧?

但事后James表示,他对警方的调查人员并没有反感情绪:“他们很体贴,很有同情心,最后,还给我寄来一封非常有诚意的道歉信,我读完后都哭了。”

自2009年起,警方已向皇家检察院移交了138起安乐死相关案件,其中只有19人前往出庭,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被定罪。

James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制定完善的法律管理安乐死的审查和执行过程,而不是用这种粗暴的方式来对待有安乐死需求的人以及他们可怜的家人,就像Helen和他一样。

他希望这项法令能被推翻,也希望有一天能够在英国看到“尊严诊所”,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应该没有人比他对“有尊严的死去”这件事更有发言权了吧?

James表示,他并不是支持某个人自杀,而且想要法律承认,人们有权决定自己的死亡,当一个人因为不可治愈的疾病备受折磨时,他们有权为自己做出最后的决定。

现在,James的家中摆着一张Helen去世前一个小时他们的合影,骨瘦如柴的Helen坐在轮椅上,虚弱地握住James的手。

但在James心中,Helen还是最迷人的样子:

“我每时每刻都在想她,她非常棒。她并非向往死亡,而是战斗到最后一刻。她是一个优雅的女人,她希望保持尊严直到最后。”

Ref:

http://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5792817/A-husbands-agonising-tale-taking-wife-Swiss-suicide-clinic.html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