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台湾人才纷纷登陆 陷入空洞化危机 /

台湾人才纷纷登陆 陷入空洞化危机

香港媒体认为,大陆"惠台31条"措施正逐渐发酵,对准台湾疲软无力的低薪困境,各行各业的精英都很难拒绝对岸的高薪挖角,以及比台湾更具竞争力的高教环境。台湾从高中生到教授,从工程师到高端科技人才都纷纷登陆,台湾陷入人才空洞化危机。

香港亚洲周刊报导,在全球化时代,人才外流并不足为奇,问题是台湾的情况似乎越来越严重。根据去年官方统计,台湾迄今有72万人在海外工作,但外国专业人士在台湾却不到3万人。台湾面临"人脑荒",未来可能沦为人才最匮乏的地方。

这几年台湾万物齐涨,就是薪资不涨,不但不涨,甚至倒退。官方统计,2017年实质经常性薪资为新台币37,781元,仍比不上2000年的37,801元,薪资倒退至17年前水准,上班族荷包越来越扁,成了"薪贫"阶级,政府几乎束手无策。

104人力银行资深副总裁晋丽明表示,台湾经济陷入停滞,产业转型并不顺利,早期是"汗水经济",靠流血、流汗赚代工钱,换经济成果,什么都不重要,只求把薪资压低。资讯产业崛起后,仍走代工路线,限制了企业获利。

面对史上最接地气的"惠台"政策,蔡英文政府提出"加码"留人揽才措施因应,例如弹性薪资的"玉山计划",以及延揽青年学者的"哥伦布计划"、"爱因斯坦计划",提升资深学者专案计划研究经费等,名称叫得响亮,但毕竟子弹有限,仓促上路,无全盘规划,学界并不看好。这场两岸人才之争,绿营显得缺乏自信,未战先败,由于挡不住人才出走脚步,开始使出"奥步"施压校长,引起强烈反弹。

对陷入徬徨的台湾年轻人来说,大陆充满潜力的世界市场,有无比吸引力。目前就读逢甲大学研究所的葛汶姗,去年到人民大学当一年交换生,相比于之前,她对于大陆这二、三年来的进步感到惊讶。在台湾的金融业做过事,她对于两岸金融科技方面的差异印象深刻。刚开始台湾是比较进步的,但短短几年大陆已经超车,"台湾虽然民主自由,但大陆的效率很高,这么多人口、这么大市场,它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push完成一件事情",让她很想到大陆看看。

37岁的徐伟轩是高雄人,他本来在金门教国中,2013年他做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决定,放弃正式教职,远走大陆修博士,花了4年拿到清华学位后,顺利在天津一所大学任教,当时身边很多人笑他傻,现在都觉得他做对了。

徐伟轩一开始决定两边跑,一边在烈屿国中教书,一边去北京上课,试了一个月后,实在吃不消。"台湾的导师要每天七点半到校,带学生早自习,要待到下午第七节,有时候更晚"。他成了两头烧的蜡烛。清华课业很重,为了赶回金门教书,他常跷课,校方发现后,下达不上课就退学的最后通牒,在两难之间,他必须有所取舍。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在台湾一场论坛指出,"一个国家有两样东西是留不住的,一个是人才知识,一个是资金,尤其在经济区域化之后,跑得非常快,你对他不好的话,财富、企业家就用脚投票,人才也会离开"。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