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孝顺妈妈,不要只是发朋友圈 /

孝顺妈妈,不要只是发朋友圈

刚刚,微信收到一条消息,闺蜜问我母亲节准备买什么礼物送给妈妈。

“发朋友圈就好了啊,大家不是都发朋友圈。”

“我记得阿姨不是还没玩微信的嘛,你发了她怎么看得到?”

突然感觉内心好像被尖刀戳了一下,是啊,我发朋友圈她怎么能看得到。想想以往,我也是像例行公事般在朋友圈发了祝福,没打电话,甚至连个短信都没发。

而当我在享受朋友圈点赞、评论的夸赞的时候,她可能还不知道那天是属于她的节日吧。

所以今年,我决定不发朋友圈了。

如果在家,陪妈妈一起吃饭,就是一种孝顺。更是在有限的人生时光里,同妈妈做的一件浪漫无比的事。

前段时间,曾有一则短片刷爆了网。只有两个主人公,却解答了一个很多人追寻未果的问题:

到底怎样才算孝敬父母?

78岁的阴玉珍老人,早年摔伤了腰,瘫痪在床,已分家的儿子便承担起照顾责任。

从那时起,儿子刘玉每天来给母亲做饭,陪父母一起吃饭。

后来母亲身体康复,刘玉仍坚持每天陪父母吃早饭,然后再去上班。

这一坚持,就是17年,从未间断。

在刘玉看来,老两口吃饭少,做饭怕麻烦,总随便凑合。

另一方面,父母一直独居,他想多点时间陪伴父母,并坦言道:“父母老了,轮到我们小的照顾老的了。”

起初,阴玉珍怕影响工作,希望儿子不要来回折腾,但拗不过儿子一片孝心,只得妥协。

虽然心疼,但每天都能见到儿子,和她一起吃饭,阴玉珍心里像开了花一样灿烂。

她说:“我儿可孝敬了,要是在济南再找到这么个儿子,那也得是第二名。”

说完,阴玉珍老人脸上溢满笑容。

有儿子陪伴,17年来阴玉珍从未觉得孤独,身体也越来越好,出门儿逢人就笑。

《圣经》上说: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

大多数人都想用心孝敬父母,做了很多尝试,却并不是父母想要的。

其实,比起给父母送礼物送钱,不如给父母一个有烟火气的厨房,一个有家有爱的餐桌。

孝敬父母最简单最有意义的方法,就是陪他们吃很多很多顿饭。

比起物质上的充裕,父母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温暖。

而让父母温暖的时刻,就是与子女一起吃饭的瞬间。

今年除夕当天,一张照片在朋友圈被疯传,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这是网友李爱军家的年夜饭,看似普通,背后的故事却感动了无数人。

两年前,李爱军还是一位厨房小白,从未下厨做饭,甚至连调料都分不清。

而今,他已经能熟练做出300多道菜品,道道美味。

原来在3年前,李爱军父亲去世,他担心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无人照顾,便把母亲从河南老家接到宁波。

为缓解母亲的老年痴呆,李爱军每顿饭都和母亲一起吃,还在饭桌上叙旧,谈论以前的事情。

偶尔得到回应,李爱军很兴奋,为让母亲想起更多事,李爱军决定走进厨房,自己动手做老家的菜给母亲吃。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爱军开了挂似的每天给母亲做饭,每天陪母亲吃饭,一直坚持3年多。

最开始李爱军厨艺一般,他不停地请教厨师朋友,在网上学习做菜,有次为了买食材,跑了3个菜市场。

平时很注重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每逢节日,李爱军还会特意加餐。

“母亲来宁波后没生过一次病,还长出了黑头发。”

李爱军说,这让他倍感欣慰。

“虽然不能带母亲四处旅行,但每天都陪她吃饭,我觉得更有意义。”

在儿子的精心调理,以及每天的陪伴下,89岁的母亲依然健硕,甚至生出黑发,愈发年轻。

厨房是一个家的心脏,它生机勃勃,是联系父母与子女的精神纽带。

而餐桌是一个时光机,它记录过往,把家人间的浓厚情感刻成光盘。

家的福气由餐桌而来,子女的福气,由孝顺父母而来,陪父母吃饭,便是最好的孝顺。

《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一段话:中国人总喜欢将苦涩藏在心里,把幸福变成美食,呈现在餐桌之上,同儿女分享。

在父母眼里,老了以后,能和儿女一起吃顿饭,便是最踏实的幸福。

黄晓明从电影学院毕业后,一心投入事业,甚至一两年没回家。

父母多次希望他不要太劳累,有空多回家看看,他都以太忙为由拒绝。

后来在录节目《旋风孝子》时,才有时间与母亲共同生活在一起。

一期节目中,从没做过饭的黄晓明打算亲自下厨,好好和母亲吃顿饭,弥补这些年来对母亲缺失的爱。

笨手笨脚的黄晓明,在看了好几本菜谱,请教邻居,折腾2个小时候后,终于做出了一碗西红柿鸡蛋面。

当他把饭端到母亲面前时,母亲已感动的湿红了眼眶,没吃几口,泪水便奔涌而出。

她说:“好久没和儿子一起吃饭,突然想起从前,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场景。”

陪父母吃饭,是一种孝顺,更是在人生有限的时光里,同父母做的一件浪漫无比的事。

如果说孝敬父母是人生必修课,陪伴父母是课堂习题,而和父母一起吃饭,则是孝敬父母最美的答案。

有一位退休厨师,每到周末便会做一大桌佳肴,等待着女儿回家。

三位女儿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但周末回家吃饭是她们的惯例。

父女一边吃饭,一边叙说最近的趣事,感情的进展,和工作中不开心的事。

于是,餐桌便成了他们维系感情的纽带,每次吃饭,父亲了解孩子们的现状,摆脱了孤独,也满足了牵挂。

(电影《饮食男女》剧照)

而在一家人吃饭的时光里,原本冷淡的家庭气氛也活跃起来。

其实,女儿们都明白,比美味饭菜更值得珍惜的,是与父亲共进晚餐的时光。

离家后我们才明白,最想去的地方是故乡,最奢望的,是安安稳稳和父母一起吃顿饭。

吃饭,对于一个家庭过来说,是件充满神圣意义的事。

它是家庭活动里最高的仪式感,也是在父母渐渐老去时,子女能够陪伴父母的最有效时间。

有空回趟家,陪父母吃顿饭,便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