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敏感时刻再添要职 刘鹤面临改革政治难题 /

敏感时刻再添要职 刘鹤面临中国改革政治难题

在中美贸易战此起彼伏硝烟弥漫之际,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再添新职。在这一政治微妙时刻,中国官方对外公布此一高层人事消息,颇为意味深长。

北京时间6月20日,中国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完成人事调整,由刘鹤出任组长,工信部部长苗圩、财政部部长刘昆、国务院机关党组成员高雨为副组长,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为办公室主任。

至此,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分工主管金融、工业和科技的刘鹤,兼任头衔升至4个,即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方主席、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中国最糟糕的工作”?

在作为习近平的最具影响力的经济顾问置身幕后多年后,中共十九大上刘鹤成为一个重量级中共高官,其职责权限涵盖对美对欧经贸谈判、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国企改革和产业政策。自1990年代中期朱镕基同时担任央行行长和中国事实上的经济掌舵者以来,中国还没有一位副总理被要求挑起如此沉重的负担。

刘鹤在中国政府内被赋予巨大权力(图源:发改委官网)

还是在5月份刘鹤二度访美归来之际,英国《金融时报》刊发题为《刘鹤在美中贸易过招中具备优势》的文章,该文在肯定刘鹤在对美谈判中具备专业优势的同时,声称“在北京,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副总理刘鹤拥有一份‘中国最糟糕的工作’”。

而随着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政府的反复无常和摇摆不定,中国对美贸易谈判短期内无法取得决定性成果,紧张事态使得刘鹤倍感压力,而这一压力既来自中共领导层,也来自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的中国民间和社会舆论。

应该充分认识到,中美贸易冲突不是通过一两次谈判、在一两年之内就可以解决的,也不是谁来主导对美谈判的问题。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内,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依然存在,就像这么多年来日美贸易摩擦依然存在一样。中美贸易摩擦是“持久战”,中国不该让它影响改革开放进程。相反,中国应该利用这种外部冲击加快改革开放的进程。

刘鹤面临的中国改革难题

中国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于2009年,当时全球经济正处于美国经融危机影响之下,中共希望扶持中小企业带来经济增长。而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日渐成为技术创新商业创新的主力军。

在刘鹤之前,两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马凯先后担任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就在官方公布刘鹤接任组长消息的前几天,2018陆家嘴论坛于6月14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刘鹤在中财办的同事、中财办前副主任杨伟民在论坛发言中称,中国政府近两年处置的僵尸企业只是冰山一角,“中国货币池子里面水很多,僵尸企业占了大量的信贷资源,如果不清理死窟窿就没有水支撑新的经济活动”。

中国领导人早在2015年就提出要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去产能的牛鼻子”,2017年更是明确要求各省市县列出名单拿出计划全面稽查上报去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的结果。但这一进程在地方层面遭遇重重阻力,涉事地方政府以及企业没有动力去产能。

杨伟民还批评了中国国有企业及其管理部门,“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一定程度上拖了后腿”,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上升到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实现形式之后,“对方向十分明确的改革没有必要搞试点,也没有必要审批以后再改革,不要把改革搞成审批制”。

杨伟民没有点明的是,所谓“僵尸企业”,其实多半是指中国国有企业。因为同等情况下的民营企业,经营不善产能过剩就将面临破产清算,只有中国国有企业因为众所周知的“预算软约束”和政府支持,才能“僵而不死”。

而在大量僵尸企业和产能过剩国有企业持续占用稀缺经济资源的局面下,中小企业难言发展,中国经济也难言向创新轨道转换。主管工业、产业政策和国资部门的刘鹤,在中国国内无疑面临推进改革的巨大挑战。

对刘鹤而言,相比尽快了结中美贸易争端,处置僵尸企业和推进久经停滞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更加重要也更为根本。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