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从晚清李鸿章谈起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从晚清李鸿章谈起 习缘何再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百多年前,大清王朝的重臣李鸿章向清廷提交奏折称中国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不久前,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历史与现实的回响中,中国和世界,东方与西方都经历了哪些变化,习近平再论“变局”的意图何在?

自习近平上任以来,无论是铁腕反腐还是推进改革,无不彰显强烈的自信,在外交方面也是如此。他在美国谈“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在俄罗斯谈“鞋子合脚”,在法国谈“中国睡狮已醒”,在非洲谈“正确义利观”,在亚信峰会谈“新安全观”,在联合国谈“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更是提出,中国外交要“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如此高调地表示将“积极参与”并且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改革,意谓着改良或者推陈出新。习近平这一表态,彰显中国外交已经告别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被外界视为自毛泽东以来最有权力的中国领导人(图源:新华社)

中国崛起将改变国际格局

有人或许会问,习近平的外交自信来自哪里?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隐含在习近平本人在外事工作会议上的一句讲话中。这句话是“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如何理解习近平这句话?中国政治分析人士认为,“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的核心是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带来的中华民族复兴,而且是自近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第一次在西方面前,不再对西方的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顶礼膜拜,无论是文化和制度,理论和道路都这么自信。

众所周知,在崇尚森林法则的国际关系中,没有实力就没有话语权。中国人对此有过切肤之痛。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联名致电政府:“弱国交涉,始争终让,几成惯例。此次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前途将更无外交可言。”中共外交鼻祖周恩来也讲过:没有实力人家就瞧不起我们,就欺负我们。即便是在刚过去不久的江泽民时代,中国仍然曾被欺负,如银河号事件、驻南大使馆被炸、南海撞机事件等。

如今,中国已经今非昔比,综合国力、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空前增强。中国如今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大致相当于2个日本、3个德国、4个英国、5个印度、6个意大利、7个加拿大、8个俄罗斯。根据《经济学人》的预计,中国将在2021年重新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而“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是中国崛起,彻底改变了原来的世界格局,而这一改变,不仅是对鸦片战争以来东西方格局的改变,更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民族国家的开始)建立以来数百年国际格局的改变。

过去数百年,西方国家一直在主导世界格局,先是海上霸主西班牙、葡萄牙,后来是法国、英国强权,然后又是美国世纪,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国崛起,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地位空前提升,从根本改变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惯性思维,改变了西方描绘的“世界趋同于资本主义”的未来世界图景,宣告“除了资本主义别无选择”的偏颇。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宣示改革国际秩序的决心(图源:新华社)

习近平的历史使命和抱负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与西方几乎毫无相同之处。而任何一个国家都习惯于凭自己的经验去看待世界,如果崛起为世界大国,就会试图按照自己的的价值观和喜好去塑造世界,英国如此,美国也如此,中国也必将如此。

对此,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认为,中国崛起势不可挡,自身又与西方迥异,因此“会以一种极其深远的方式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颠覆西方数百年来的主导地位,最终预示着一种全新的国际秩序的诞生。

相较于以西方为中心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很容易令人想起清末洋务派首领李鸿章说过的以中国为中心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自汉朝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对中国称臣,接受中国封号,学习中国文明礼仪。但自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朝统治者腐败无能,中国国力一落千丈,积贫积弱,惨遭西方列强入侵。

李鸿章以“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概括当时形势。光绪元年(1875年),他在《因台湾事变筹画海防折》中写道:“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惟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习近平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恐怕是了然于胸。他曾经讲过,要注重学习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汲取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负的教训,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晚清时期,中国在“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失败了,如今,习近平领航的中国决心主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分析人士认为,习近平敢于说出这句话,无疑“暴露”了他的“历史使命和抱负”,甚至是在展现他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此之前,习近平的这一决心已经浮现。早在2015年,习近平首次亮相联合国,就提出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过,这些任务不能轻而易举,一蹴而就,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风险。政治分析人士认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仍需要有强大的耐心与毅力,避免盲目乐观。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