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一带一路"和而共赢" 习近平的"天下观" /

一带一路“和而共赢” 习近平的“天下观”

当外界仍津津乐道于中美贸易战的细节时,习近平在此期间有关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也同样重要(图源:新华社)

随着7月6日中美“摊牌”的日益临近,两国间的结构性对抗,也因贸易战的“战火”重燃而继续呈发酵之势。此前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习近平6月末与包括高盛集团、大众汽车等20多位欧美跨国集团行政总裁会晤。报道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习近平曾向与会人士表示,称“西方有个说法,如果别人打你左脸,你要把右脸也伸过去。在我们的文化,我们会以牙还牙”。

习近平这番表态被视为显示北京在中美贸易对抗中准备“更上一层楼”,强化反击,预料中美贸易战更加激烈。而除了现实层面的对抗,中国政府还希望在理论层面,建立一套全新的外交理论以指导现实工作。刚闭幕的中国高层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外交思想”被正式提出。中国官方称,会议最重要成果是确立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后不久,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即被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紧急召至北京询问被视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的大湾区情况,此后,在特区政府和香港贸发局于6月28日合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林郑在出席论坛致辞。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中,“一带一路”是构成内核。

中国政治观察人士表示,习近平外交思想中涉及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内核就是“天下观”。今天的国际局势下,中国是怎样认知这个世界的,怎样认知中国在今天国际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的,习近平想给出一个他的答案。

“一带一路”与大湾区的规划正在让香港于习近平的外交蓝图中增加权重(图源:新华社)

丝绸之路上流动的利润

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与“天下观”中,“一带一路”扮演着实现这一外交思想的作用,“和而共赢”是其核心理念。

从2013年开始的“一带一路”政策是由北线陆地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南线以南海、印度洋为核心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成。对北京来说,中国沿“上合组织”、前独联体国家等方向在“丝绸之路”上的实体开发一直都比较明显。

在双边层面,中国在2016年前后与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捷克等国签署了对接合作文件,提出在交通运输、工业、农业、能源、新兴产业、金融、知识产权等七大领域深度合作。在多边层面,2016年6月,中国商务部与欧亚经济委员会签署了《关于正式启动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伙伴协定谈判的联合声明》等文件,这就给北京与相关国家的“对接”确立了基础。

在双边、多边协议确认之后,“一带一路”北线的交通走廊作用以及中国投资的铁路项目就开始启用。从2013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已经开始转型成为物流枢纽。进而为正在拓展的中欧班列提供帮助。到2018年,这条分为北线(到欧洲西班牙、德国等)与中线(到伊朗、格鲁吉亚等)的运输线已经达57条,沿途到达12国34个城市,仅2017年开行的中欧班列就超过3,000列,比2011至2016年开行数量的总和还多。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