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怪相!“梁家河大学问”朝野舆论两重天 /

怪相!“梁家河大学问”朝野舆论两重天

“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今年中共建党97周年前夕,中国官媒推出大型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歌颂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政治生涯的发端。几乎是同步,陕西省社科联宣布开展“梁家河大学问”课题研究,涉及17个选题方向。随后陕西部分大学在其官网公布关于申报“梁家河大学问”研究课题的通知。

似乎突然之间,“梁家河大学问”六个字充斥电视、电台、报刊以及高校和地方政府的官方网站,不仅中国境外媒体嘲讽中国再次掀起“造神运动”,中国国内?很多民众的感觉也很快从好奇到审美疲劳,自媒体上隐约的厌烦情绪开始出现,甚至波及以往推出的有关梁家河的书籍月影视。显然,官方推出的“梁家河”体系喀什遭遇舆论反弹。

一哄而上的吹捧

习近平与梁家河的关系并非其上任后才公开,早在1993年,尚在福建政坛担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曾回到梁家河看望故旧,2004年的时候,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接受延安电视台《我是延安人》专访,讲述了自己在梁家河7年的成长过程。但是彼时,习近平尚未担任中共总书记,也没有媒体的一哄而上,那个时候的媒体报道更加平实,受众看到的也是一个中共官员成长过程中的“人情味”。

当原本朴实的梁家河村,被强行带上太多的政治帽子,一切似乎都不再是原来的模样

而如今的报道,不但抹杀了习近平回梁家河时那种寻根的人文情感,反而充满了假大空的吹捧和概念式的套话,并且从书籍到媒体、从研究课题到政府宣传,过渡频繁出现的“梁家河大学问”激发的不是人们的美好感观,而是审美疲劳。就比如哪怕最美的风景,如果媒体每天24小时用充满赞美的语言介绍,恐怕一段时间之后,原本觉得景色确实优美的人也要忍不住跳出来挑毛病,说出这出风景的不尽人意之处。

充满政治投机目的课题申报

“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在梁家河说这句话时,前面还有一句“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他或是要提醒中共官员们不要忽视民众的智慧,也可能是表示自己从这里领悟了中共一贯推崇的“群众路线”。但是在今天中共官方媒体和部分研究机构的眼中,这个“大学问”成了与“三产融合思想”、与“乡村振兴战略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甚至“红色文化基因”息息相关的东西。

搁置别的报道形式不谈,单是看号称“陕西省委领导下的学术性人民团体”陕西省社科联提交的选题方向:梁家河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梁家河精神与当代青年的精神塑造研究;延安精神、西迁精神与梁家河精神的比较研究等,空洞宏大的选题,被媒体评论为一边搞“个人崇拜”,一边获得政府的“研究经费”,可谓一举两得的政治投机。

而这种借助于习近平“群众路线”意思表达的政治投机,恰恰架空了习近平的个人形象,将其推向神坛,远离普通人有血有肉的形象。

唯上不唯下的官僚主义宣传方式

这种脱离客观只有赞美的宣传和研究,也违背了习近平2016年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意思表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

就比如在中国共青团中央旗下媒体“中青在线”的报道中,由“梁家河大学问”这个宣传口号,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有副教授薛将习近平当年插队时建的沼气池也上升到“大学问”的地步。到梁家河参观的天津大学一教育科副科长发现当地有外国记者时,感慨:“外国人都来学中国学问了”。

这种夸张到令人反感的吹捧和民粹,民众会乐于接受么?估计说话者本人以及相关报道媒体并不关心,因为就如很多中共官员“台上一套台下一套”一样,官话套话已经成了中共体制内很多官员的通病,他们并不关心自己的说法方式和内容民众是否接受,只关心自己的话题表达是否可以取悦于上级。这种思维的本质,还是中国人深恶痛绝多年却仍是官方通病的官僚主义

以上种种,当已经步入大数据的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出类了延续毛时代个人崇拜的苗头,引起中国境内民众的防反和境外媒体的嘲讽。这种表面赞美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的宣传方式,曾被中国网络上被称为“高级黑。而这种高级黑的出现,一方面是官员能力落后的表现,另一方面是唯上不唯下的官僚主义思想作祟。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