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李克强欧洲行长袖善舞 中掀开贸易战底牌 /

李克强欧洲行长袖善舞 中国掀开一张贸易战底牌

正在欧洲出席一系列外交活动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被一家西方媒体评价称“展示出来的是个(比特朗普)更聪明的资本家”。将一名官员说成是“资本家”,特别是当这一官员是中国共产党的高层人物,听起来有些奇怪,也并不正确。不过,这种说法或许反映了中国官员对经济领域的深入了解和参与,以及李克强此次欧洲行的一个关键目标。

中东欧可能成为中国“一带一路”的巨大受益者(图源:Reuters)

分析人士表示,不能忽视李克强此行的背景。中美两国在7月6日正式对340亿美元的商品互征关税,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全球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正式打响。李克强这次出访欧洲,先后出席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正式访问德国,都离不开中美贸易战的背景。或者说,李克强这次欧洲行,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和体现中国对贸易战的应对之法。

贸易战背景下的李克强欧洲行

李克强在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开幕式上致辞称,“我们要共同推动贸易自由化。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没有出路,打贸易战不会有赢家。应当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坚决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在这次峰会上,中国与中东欧16国全部签署了旨在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而中国与中东欧的联结,及其“一带一路”计划,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侧面迂回的路径,对冲中美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

至此,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战的方案,也在逐渐显露。一是在其国内,尽快和低调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化解金融风险;二是在国外,顶住美国方面的贸易战压力,推进“一带一路”。这些做法成为了中国新一阶段“改革开放”的表现形式。

2011年11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在夏威夷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提出“转向亚洲”的战略,后来逐渐发展为所谓的“亚太再平衡”。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中国提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同一时期推出了“一带一路”的设想。

正如包括TPP在内的“亚太再平衡”矛头暗指急剧崛起的中国,“一带一路”则主要布局欧亚大陆及其周边区域,未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忽略了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如今“亚太再平衡”与TPP均告破产,换成了特朗普(Donald Trump)式的直指中国的中美贸易战,而“一带一路”仍在继续推进。

可见,类似“太极拳”化力招式的“一带一路”很有可能是中国应对美国战略遏制的一步棋。不论是对“亚太再平衡”,还是对中美贸易战,“一带一路”都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化解美方压力的作用。

然而,同中美贸易战相似,“一带一路”也是一步险棋。

迂回中美贸易战的一步险棋

过去几年里,尼泊尔、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以及被视为与中国关系最亲密国家的巴基斯坦的中国投资项目,都出现过进展不顺的情况。有报告指出,“中国在海外的所有兼并收购加起来就没赚过钱”。

其实,在“一带一路”计划出台之初就曾在中国内外引发质疑。因为沿线各个国家国情各异,市场要素、政局可持续性、法治状况、文化差异,都能影响到中国投资进程,遑论其中许多国家还面临着战争、恐怖主义的威胁。

对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经营的项目来说,投资落成已是难事,实现营利更是难上加难。如果不能提供许多方面的保障,这些“一带一路”项目有可能成为一个个吞噬中国财政、外汇、债务的“无底洞”。

特别是在国家众多、地缘政治复杂的中东区域,存在极大的收益风险。但是中东又恰好处在欧亚大陆的中部,对中国布局欧亚大陆、联结东西的“一带一路”至为关键。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一带一路”对中东的定位,可能主要在于政治、交通层面,资本收益主要寄望中国周边,以及“一带一路”的另一端,也就是欧洲。相比于与西欧之间稳健的经贸关系,中东欧有可能会成为新的发力点。

李克强在稍早前披露称,过去6年来,中国与16国的贸易年均增长6.5%,从400亿美元增长到近700亿美元,占中欧贸易比重从9.3%提高到11%。相对完善的法治、市场环境,是中东欧区域经济发展及与中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巨大优势。

那么,如何创建快捷有效的中国与中东欧之间的交通联结,就成为“一带一路”的一个重点。

事实上,中国“一带一路”规划存在多条路线,其中绕过中东的北部路线仅通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两国,便可抵达东欧国家乌克兰,堪称最短、最直接的路线。未来这条路线的货运量极有可能在“一带一路”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当然,“一带一路”对中国的意义并不止于经济方面,实现整个欧亚大陆乃至更大范围的资源经济整合,乃至政治合作,可能是中国更为雄心勃勃的战略目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