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英媒:贸易战升级 中国淡化中国制造2025 /

英媒:贸易战升级 中国淡化中国制造2025

英媒称,在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升级之际,中国开始积极塑造其支持开放的形象。

英国《金融时报》7月15日报道,中国正在软化关于其有争议的产业政策(该政策曾使中国进入与美欧发生冲突的轨道)的言论,以争取外国投资,保持经济增长。

英国路透社报道,长期以来外界指责中国采取保护主义策略,加大了外资公司在华运营的难度,然而在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战升级之际,中国正努力扭转这个观点,对大型外国投资项目打开绿灯,把自己塑造为支持开放的形象。

但批评人士辩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威胁对更多中国进口商品征税之际,虽然中国试图占据道德制高点,但当局最近采取的便利外国企业设立业务的举措,实际上是承认了以前存在的歧视性市场壁垒。

随着中美贸易冲突的双方互相发出更多威胁,中国政府也释出更多有意落实改革措施的讯号。中国官员坚称两者之间没有关系,中国会按自己的脚步进行开放。但日益高涨的成本已让在中国运营的外国制造商倍感挫折。

商界领袖一直在警告,如果中国不采取实际措施来解决市场相互开放不够的问题,则将在其最大贸易伙伴中播下报复情绪。贸易强硬派人士、特别是在美国的相关人士认为,在其他国家向中国施加成本压力之前,北京当局不会实现其承诺。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何墨池(Mats Harborn)称特朗普的关税是抡锤做法,但也表示中国所称的这场经济史上最大规模的贸易战,其实根本原因始于中国。

美国商界一些人虽然谴责特朗普加征关税造成的损失,但私下里也表示,北京最新强调加快改革可能并非巧合。 一名美国行业匿名消息人士告诉路透,关税措施正在施加压力。中国内在信心不若外在坚强,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考验。

原文:中国淡化《中国制造2025》宣传

中国正在软化关于其有争议的产业政策(该政策曾使中国进入与美欧发生冲突的轨道)的言论,以争取外国投资,保持经济增长。

《中国制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政策如今被媒体淡化,并成为向外国政府所作保证的主题。出现这一转变之际,北京方面正寻求改善与欧洲企业的关系,此前这些企业抱怨中国强迫它们转让技术,还补贴本土优势企业。

2015年公布的该政策,列出了10个行业——如机器人、半导体和先进医疗技术,中国政府期望活跃于这些领域的本土公司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在全球范围展开竞争。

但在中国试图与欧洲建立统一战线、共同反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实施的关税之际,官方媒体不再强调这一政策。

上月外传的一份宣传口通知,要求中国媒体停止提及这个称法。官方的新华社上周五发表的讨论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中国发展“核心”科技领域的一篇报道,也没有提及《中国制造2025》。

中国还在寻求向外国政府和公司保证:这项政策比之前描述的更为温和。在上周访问柏林期间,中国总理李克强将其与德国的“工业4.0”(Industry 4.0)努力相提并论;工业4.0旨在确保德国企业充分利用新技术。

“中国官员正在淡化《中国制造2025》,称这是一个由官僚机构拼凑起来的励志文件。”安可顾问公司(APCO Worldwide)大中华区主席麦健陆(James McGregor)表示,“但外国企业很早就学会了非常认真地对待中国的产业政策,特别是当它们包括在国内市场取代外国公司、进而在全球挑战它们的日期和百分比目标时。”

欧洲企业和政府早就担心该政策会导致不公平竞争。在高铁等案例中,西门子(Siemens)等跨国公司曾按照许可协议提供技术,结果却看到中国合作伙伴在海外市场与之竞争。

但中国商务部现在表示,《中国制造2025》计划对外国公司开放。

中国最近还放宽了外国制药公司的市场准入,而此前已宣布计划减少或取消金融服务和汽车业的外资股比限制。

针对外国所称的强制技术转让,中国商务部指出,中国去年向美国企业支付了近300亿美元的知识产权使用费。该部补充说,技术转让纯属“自愿”。

欧盟领导人今日将在北京会晤习近平和李克强,希望届时在一项投资协定上取得进展。上周,中国与德国公司敲定了200亿美元的合同。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