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击穿社会底线 中共构建共同体面临危机
食药安全问题将加剧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图源:VCG)
当民族主义与爱国情怀在中国氤氲蒸腾之时,千疮百孔的食药安全已经成为最为腐朽的短板,它让日益凝聚的共同体显得格外脆弱,撕扯出的每个裂痕都再难修复。
发生在两年多前200万支未冷藏的疫苗失效事件尤未被淡忘,新的问题疫苗再度爆出。
据媒体报道,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狂犬病疫苗被发现存在生产记录造假,且该公司生产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被检验出“效价测定”项不符合规定。而该批次不合格的百白破疫苗已经在山东售出25万支。
此外,长春长生的负责人用种种手段吞并国有资产,将国企私有化变为个人资产;少数几个人开设大量公司,把持中国疫苗产业等现状也一并被揭露在阳光下。
这一波舆情来势迅疾,很快便在舆论场刷屏,虽然几篇可称为导火索的文章早被删除,但在全民关注之下,管控已然无力,何况各大权威媒体都已发声。不出预料的话,一场整顿风暴或许已在路上。
只是虽然亡羊补牢,却恐怕为时已晚。
一位中国学者称,此类食药安全问题频发,将会重创中产阶层的爱国热情——“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中国具有全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消费群体,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他们的心态在当下的中国非常微妙和复杂。每一次的食品药品危机,都会浇灭一片可贵的爱国热情。此次疫苗事件爆发之后,早发财早移民的广告词再次甚嚣尘上……”
其实何止中产阶层,食药安全的短板更是对社会底线的腐蚀。在中国大政府、强管控的社会氛围中,食药安全破坏的不唯只是几个小小的企业,或者某几个出现问题的行业,而是最终将反馈汇聚为对政府的不信任,对执政党的能力质疑。
这无疑是更大的危机。在近年来中国国力快速加强,民族主义与爱国热情升腾之际,一个向心力愈发显著的心理共同体正见凝聚。中共在内部积极的宣传政策,在外部主动的布局施为,强化了这一整体印象。对于中国的崛起,这当然是一股难得的软力量,但若是一边喊着“厉害了我的国”,一边发现孩子的健康都得不到保障,热情又从何说起,恐怕更容易招致的是愤懑和怨恨。
从奶粉到疫苗,从食品到药品;无良企业一次次秀下限的同时,政企合谋、监管混乱等弊病何尝不是一并遭揭。某种程度上,后者才是源头,土壤如能时常清洁,腐败自然无从生长。
就像前述学者所说,食品药品不同于普通商品,他们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信任品”。消费者对这类商品的质量出于信息不对称状态,高度依赖于信任、声誉和口碑。这就导致一个食药行业的造假事件,常会毁掉整个链条。十年前的三鹿奶粉事件,时至今日令中国的国产奶粉仍一蹶不振,此次的疫苗问题大概也会毁掉国产疫苗。
尤其不论是奶粉还是疫苗,伤及的都是幼儿群体。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对孩子的伤害最不可饶恕。即便是非必需的狂犬病疫苗,造成的震动也要比“地沟油”之类更甚。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共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四个自信”,称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今看来,恐怕还要加上一条“食药自信”,确保民众不必活在惶恐与质疑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