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党媒罕见对性侵发声 能否意外促成改变 /

党媒罕见对性侵发声 Me too能否意外促成改变

轰轰烈烈的#Metoo运动自2017年以来在西方的热度不减,虽然香港、台湾等地也因此受到了很多影响,但是由于官方一直对民间曝出的性侵事件以及丑闻采取低调措施,所以这股“反性侵”的风潮似乎从未登陆中国大陆。

#Metoo席卷亚洲其他国家,但是在中国影响力仍不大 (图源:VCG)

然而,在一篇名为《章文,停止你的侵害!!!!》的长文在中国网络和社交媒体上被疯狂扩散之后,局面似乎出现了转变。

这篇长文中,一个中国女学生曝出资深媒体人章文对自己的强暴行为,接下来知名作家蒋方舟和媒体人易小荷也曝出曾被章文性骚扰。

对此,当事人章文作出了回应,回应中他并没否认和文章的作者发生关系,也没有否认和蒋方舟和易小荷的“举止亲密”,但是试图用“第二天我和她还吃了饭”来证明与举报人发生关系是“你情我愿”,以暗示这几个女性的个人生活和感情状况的复杂来给自己洗白。

显然章文的解释不仅没有使事态平息,还加重了公众对此的怒火。短短几天,包括“乙肝斗士”、亿友公益负责人雷闯、环保组织“自然大学”发起人冯永锋,以及中国央视主持人朱军,都被曝光曾性侵或威胁女性。

或许星星之火,真的可以燎原。由于被曝出性侵丑闻的都是行业内的知名人士,就在人们以为这些消息马上会被官方或者社交平台立刻浇灭时,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下的《紫光阁》杂志在新浪微博平台上罕见对此发言。

“紫光阁”账号在7月26日一度将一则以“勇敢是你最好看的姿态!对性骚扰说不!一个都不能落下!”为开头的微博置顶“新浪微博政府版”,称多位名人被举报涉嫌性骚扰和性侵是一场“维权运动”,并且强调“请记住:任何试图从受害者身上找原因的行为都是二次伤害!”。

《紫光阁》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是对“二次伤害”的定性,已经是对当事人之一章文辩驳之词的最大驳斥。在章文对性侵指控的回复中,他称长文的作者与有妇之夫有染,因为不满被章文说风凉话而恼羞成怒,另外蒋方舟“一直单身,交了众多男朋友”,另外易小荷“离过婚,经常出现在酒局上。”

美国《时代周刊》2017年的年度任务是“打破沉默者”,而中国的性侵也同样比想象中的普遍(图源:Reuters)

且不说细节的真伪,用举报人“交了众多男友”“离过婚”和“交往有妇之夫”的个人经历来为自身的行为辩解,几乎是教科书式的“荡妇羞辱”(Slut Shaming),自然引起了舆论的巨大反弹,而《紫光阁》警告“从受害者身上找原因的行为”,也是对此的一种呼应。

另外,《紫光阁》的表态对这个话题主流舆论的导向不可小觑。性侵丑闻接连曝出后,很多人仍然像往常一般抛出许多不合时宜的疑问,有的质疑举报人是否诚实,有的则把中国很多行业的“潜规则”和性暴力混为一谈,还有人认为过多名人被曝光“不利于知识分子的公众形象”。由于《紫光阁》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其“对性骚扰说不,一个都不能落下”的态度,或许可以扭转这些不愿聚焦性侵问题的舆论。

性侵从不是一件小事。这不仅是对任何被害人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并且巩固甚至助长这背后的权利滥用和社会不公。#Metoo在美国能够掀起政界、商界和娱乐界的一次海啸,也是因为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女性站出来表示“我也是”,给了另一些人说出真相的勇气。

《纽约时报》曾称在中国政府的审查下,加之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经常羞辱性侵受害者的社会里,#Metoo自然举步维艰。中共党媒对这方面的的新闻作出评论实属罕见,虽然《紫光阁》年初曾经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师性侵丑闻曾呼吁称,“学校对性侵‘装死’的常态是时候改变了!”,但是把曝光行动定义为“维权运动”,还是第一次。称赞举报者为“勇敢的你”,也许真的能够鼓励,至少慰藉一些性侵受害者。

在中国,性侵事件不常被谈论的原因很多,监督举报体制的漏洞、官方舆论管控和社会对性侵受害者的包容和信任不足,绝不是一次曝光,或者一条中共党媒的微博可以改变。

了解到性侵的普遍性只是第一步,如何预防,建立监督机制,对受害者进行帮助,还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拿监督这一条来说,中国著名主持人朱军的丑闻曝出后,微博平台删帖、屏蔽,再次令中国网友感到失望。

而对于其他问题的讨论也并非完善,就像《紫光阁》虽然点出了从受害者身上找原因的伤害,但是在“面对性骚扰,应该怎么办”的4页栏目里,有3页只是阐述“个人”如何避免性侵,只有1页是对用人单位的建议。网络中也充斥着“如何不被性侵”的类似讨论,而不是如何用更完善的教育以及法律机制来杜绝这种犯罪。

无论是性侵还是女性维权,实际上都并非个人的修养和行为能够改变的问题,而需要社会从体制机制以及人文氛围上的整体蜕变,希望这种改变能从今天开始。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