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惊恐!你的外贸服装可能来自太平间 /

惊恐!你的外贸服装可能来自太平间

正品的进口衣服价格昂贵,不少消费者会选择“外贸尾单”你买过“外贸尾单”吗?

卖家解释说“外贸尾单”是国内代工厂帮国外企业生产时剩余的一部分产品,这些淘回来的衣服便宜又好看,款式和大牌无异。

日韩外贸、外贸尾单、古着孤品......大家的衣柜里多多少少有几件吧。号称“外贸尾单”或“出口转内销”的衣服?但你又知不知道这些衣服的真实来历呢?

7月25日下午,浙江省永嘉警方通报了一起走私案震惊了网友!有人从韩国釜山走私300多吨旧衣服到永嘉,这批旧衣服沾满秽物、臭不可闻,负责运货的四名船员已被抓获。

成捆的衣服经过分拣、漂洗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潮人必败单品。更让人心惊的是,你身上穿着的便宜好看的进口“外贸样衣”、“古着孤品”很有可能是从尸体身上扒下来的“洋垃圾衣”!

温州海关经过调查确认,这艘走私货船“佑金18”是从韩国釜山开到温州的。

执法人员把包裹打开清点货物时,一阵阵恶臭扑鼻而来,里面全是布满污渍、呕吐物、油污、汗渍的外国旧服装,而旧服装是我国明令禁止进口的洋垃圾种类。

经统计,旧衣服总共有300多吨,里面不乏国际名牌,各个季节的衣服都有,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山。

在多数人对此表示愤慨和恶心的同时,也有人感到匪夷所思,“真有旧衣是从停尸房收的?这么多旧衣服是如何收集来的,走私团伙要如何牟利?“

办案民警表示,由于上家和下家尚未落网,这两个问题还无法解答。但广东等地有破获过类似案子,那些案例中的旧衣服,大多是韩国当地居民丢弃或捐出的衣服,收集成本很低,运到中国后经过清洗处理再加价批发出去。

办案民警称,这些“洋垃圾”潜藏着各种细菌,如果流入市场,后果不堪设想,他们将择日把这300多吨“洋垃圾”全部销毁。

“洋垃圾”是指中国明令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废矿渣、废电池、电子垃圾等工业废物,以及旧服装、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等。

“洋垃圾”服装产业在我国并不是新鲜事,从可检索到的报道时间来看,这一产业在国内至少已有18年历史,而且并不局限在某一地区。

最早的公开报道是,1999年北京查获14包约1.5万件国外进口的旧服装。时隔两年,在郑州市的一些市场上,又出现公开销售的洋垃圾,该商铺生意十分红火,女老板称这些都是日本服装,因是旧衣服才便宜处理。

2002年,在重庆万州两个服装店查获了数百件来自日韩的洋服装。其中一件羽绒服上,斑斑血迹还清晰可见。

浙江温州在2005年时曾出现"洋垃圾"一条街,暗访的工商人员随手拎起一件白色外套,发现在肩部竟还残留有血迹。虽然臭味刺鼻,许多年轻女士却不停翻捡地上堆作一团的外套,并忙不迭地轮流试穿……

此后,几乎每年都有类似新闻曝光,安徽、海南、广西、陕西、山东、福建……多个省份均现洋垃圾店铺。

距今最近的一次报道是去年11月,深圳海关集中销毁441吨走私废旧衣物。而在此不久前深圳边防刚截获了一批549吨重的洋垃圾服装,其数量之大令人惊叹。

那么,这一批批“洋垃圾”究竟是谁的旧衣服?

包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医学专家在内的多方权威单位及人士均曾公开表示,这些洋垃圾来自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垃圾场、废品处理厂及医院、殡仪馆,有些是病人不穿的,有的甚至是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

虽然执法部门抓得严,不过旧衣服产业并没有消失,只是转入地下,变得更为隐蔽而已。

由于这些旧衣服价格低廉,大部分不良商家并不在意病菌传播,因此旧衣服从业者从来不愁没有销路。而这些旧衣服除了在网上出售,街边那些“外贸尾单清仓大甩卖”的店铺,也是一个重要销售途径。

在中国全国各地店铺老板从中转地拿货时,好点的按件批发,差点的就“论斤称”。一般1块钱1斤,几乎不需要成本,利润空间很大。正因为走私销售洋垃圾服装如此暴利,相关犯罪活动才如此猖獗,屡禁不止。

而且在这样大的利益驱动下,还延伸了各种处理“洋垃圾”一条龙服务。

有专门给旧衣服加工的,从洗涤、整烫、包装、消毒、去异味,到皮衣上油......

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

那你以为这些小店会真的给“洋垃圾”好好消毒嘛?

调查人员介绍,这些旧洋服装流入后,商贩将其中档次较低的用自家洗衣机简单清洗、熨烫。

档次较高的,则拿到干洗店清洗,然后就加上商标,打着进口服装的招牌将这些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的服装销给消费者,有时还会加上名牌服饰商标。

此外,早期也不乏商贩对服装旧不进行任何处理就出售给顾客的情况。

曾经有记者暗访旧衣服从业者,得到的真相:

“消个屁消毒...

你回去烫起来搞个牌,

(可以)卖那个外贸尾单!”

在暗访中,一位行业内人士透露:

“几块钱拿回来就卖几十块钱,

你卖的便宜谁不买?”

这些贩卖者,为了更多消费者上当,还做上了贴牌的生意,让这些旧衣服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名牌”,身价瞬间陡增几十倍,甚至百倍。他们正是抓住了消费者赶时髦又贪便宜的心理,标榜自己的“孤品”是外贸尾单,由于贴上的崭新“外文“商标,一般消费者很难看不出是旧衣服被翻新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