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那位批评中共的经济学者 他错在了哪里 /

那位批评中共的经济学者 他错在了哪里

正当欧洲忽然间从美国的“敌人”变成了“好朋友”,可能致使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主导的这场贸易战争将矛头进一步瞄准中国之时,一篇被中国经济学者高善文自己否认的、却被指出自其参加的一场探讨中美贸易争端话题的演讲稿,迅速点燃了中国民间的舆论情绪。

在近期一篇传播于中国社交媒体的抨击政治文章中,作者对改变中国历史轨迹的邓小平赞誉有加,但其借助错误历史解读来服务于论点的做法,随后引来广泛争议(图源:VCG)

由于目前的中国已被经济逆风、疫苗丑闻,以及与华盛顿大打贸易战等事件弄得人心浮躁,这份对北京在应对贸易争端时选择的方略提出质疑的讲稿走红于中国的社交媒体,看上去并不难理解。面对最近几年关于网络言论的审查和惩罚,一定程度上让中国的不同意见有所噤声,这篇文章及其未经证实的演讲录音,受到一些人对其敢言程度的赞叹,并因为公众总习惯于对罕见政治谴责的猎奇与关注,它引发了快速的传播效应。

高善文的文章出现时,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持续紧张,已经让该国的很多中产阶层忧心忡忡。这位毕业于北京大学的专业人士指责现今的中国当局未能尊崇政治强人邓小平所定下的外交策略——冷静观察、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决不当头和稳定中美关系,就是稳定改革开放的大局——并从历史的角度,将邓小平在1979年中越战争的决策,解析为是其向美国外交示好的“投名状”行为。但这被很多精通中国历史的人们视为对共产主义忠实信徒的邓小平的一种矮视和扭曲解读。

尽管不同的人对1979年发生短暂的中越边界战争有着不同的记忆,但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记忆中,它并非仅仅只是一场在中国同美国建交后一个月就发动的象征着外交寓意的战争。这场战争是邓小平当时就苏联对中国威胁做出的反应,在几十年前的东南亚地区国际危机爆发之际,苏联的持续军事扩张,经济状况的恶化,其庞大政体内部俄罗斯和其他少数民族矛盾加剧……这些都使得邓小平相信:苏联的威胁不仅来自北方,也来自南方,对越南进行一次惩罚性的攻击,将会打击苏联的全球扩张战略,这就是为什么他曾在很多场合反复说,对这种情况中国必须要采取行动,因为其确信,当时苏联的威胁是确凿的。

而影响邓小平做出和越南开战决定的另一层因素在于对中国国内政治的考量,中国人在越南多年的抗美战争中做出牺牲后,越南“挑衅”中国行为,特别是越苏结盟,彼时让中国人深感受到侮辱,希望要惩罚过去盟友的背叛。中越边境的持续冲突,持续刺痛着中国人的情感与忧患意识,这在当时最终使得中国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达成广泛共识,支持邓小平和他发动战争的决定。

中国决定对越开战,更多基于邓小平对中国的战略形势判断,其焦点在于苏联的扩张对国际安全意味着什么,以及中国应该为保持世界力量的平衡承担什么责任——但这被文章内的措辞解读为是邓小平青睐美国及西方力量的政治取态使然。文章作者对他解读里邓小平的决策不吝赞誉,并主观地将其比喻为“韬光养晦”的中庸治政哲学,还指责今天的中国当局没能很好延续这一策略,致使时机不宜地受到美国及西方的警觉和打压。

这种解读引发的争议,毫无争议地指向了它曲解了邓小平长达七十余年的政治生涯和他带给20世纪中国的深远影响。虽然邓小平是中国政坛里醒目的务实派,但将邓一生的革命经历和政治远见,仅简略抽象化为游走于世界不同政治阵营,从而帮助中国换取资金和技术进行国内经济改革的政治形象,是参不透邓的一种短视和蔑解,甚至是对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发展轨迹的彻底消极否定。

而这篇毫不掩饰亲自由主义立场的文章,也用力地肯定了美国作为“民主灯塔”的山巅之城,以及其在世界上所倡导的某些基本原则的价值所在。文章在解释美国因何经年持久地向世界推广其特色的民主政制模式和文明价值观时,给出的结论版本落脚于美国白人族裔基因里的传教士精神内核使然,而中国以其对抗之态,将此种“普世”模式拒之门外所引发的负面后果,是显而易见而旷日持久的,那就是它获得了更广泛、也更持久的隐性冷战,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斗争,来自世界的排斥和蔑视从未对中国减轻,但似乎只有邓小平能提早地意识到这套中国式意识形态的幽暗之处,以不问“姓资姓社”的方式接纳西方发展模式——这正是文章逻辑的荒诞之处,因为这些足以煽动阅读者政治怨气的分析和判断,其基础立论都只是围绕美国作为中心,并一厢情愿地想象美国对中国乃至非己阵营国家的政策都是一种仁政所致,仿佛唯有效仿西方及美国的政治发展路径,才是世界任一处角落的文明正途。

只是,引人无奈的现实在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今日的大中华地区之内,如此思想仍然有其广泛受众。对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来说,当他们笃定马克思主义不能再有效地整合国民的思想时,强调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便是水到渠成且无可非议的,但中国持续几十年的发展,仍不能给这个群体带来一个惊觉,那就是执政党竟然可以通过其他的一些理论体系来完成建设生态复杂、多元的中国这个任务。因为在一个主义的年代,一旦有了意识形态,很多人就已经不再考虑事实判断了,而完全以自己的价值好恶来做出判断,意识形态已经让中国的社会思潮陷入高度分裂。

在今日中国,热衷自由主义或者说美式民主理念的人,仍然是推动中国民间智识的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但这一标榜愿为自由而战的文化阶层群体,却似乎并不怎么能意识到,作为中国人或是华裔,他们无意之中,正在充当中西两种庞大却又恒久对立的文明在漫长博弈中的一种倒戈己方的工具。而这一不加掩饰的贬损自身、仰慕对岸的投降主义政治立场,在中国文化中往往被指向已故的国民党人汪精卫等政治“丑角”人物,饱受国族情绪主导的舆情蔑视和谴责。如果说,中国自由主义拥趸眼中所鄙视且不愿对话的狂热民粹派之所作所为,只会加重社会民族主义戾气和实现令人不堪的政治投机行为,那么,这些人自身又是否曾有思量,总是盲目于不顾客观看待良性、积极一面,好似政治正确般只顾唱衰、攻击中国的制度模式及其政治现实,却止步于建设性探索与实践,这又何尝同样不是对不起这个国家的另一种无节行为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