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讲座后海南率先发声求监督 中南海刹车 /

神秘讲座后海南率先发声求监督 中南海刹车转向

北戴河会议已经结束,但热度仍在延续(图源:VCG)

在纷纷猜测中,北戴河会议已在稍早前如常落幕。进入7月中旬以来,中国舆论场惯例进入所谓“北戴河时间”,除去争论是否还有北戴河会议之类常规热点,因今年中国内外形势趋紧,会上中共高层可能讨论哪些问题也成为外界热议对象。

当然,这些猜测基本均是经验型的,囊括大概当前所有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既无法证实,也难以证伪。

不过日前的一则新闻,却为观察今番北戴河会议提供了全新窗口,乃至可由此窥探中南海的重要动向。

北京时间8月11日,在北戴河会议结束后不久,海南省长沈晓明在海南新闻媒体座谈会上称,“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政府工作既需要正面宣传,也需要舆论监督,又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海南省政府将成立舆论监督促进小组,为媒体监督营造良好氛围,让媒体真正成为政府的眼睛和耳朵,发挥出‘啄木鸟’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

要注意,这并不是简单的政府动态。将其内涵“加强舆论监督”做横向与纵向延展,可以看到近期此话题正在趋势性地出现,且发声者并非零散的媒体本身,而是省级高官、地方党媒。

例如就在不久前,媒体曝光海南“不合理低价游”后,该省党政主官即连夜批示,问题迅速解决;长生疫苗问题发酵后,山东省委即在7月23日召开会议,省委书记刘家义明确要求山东省级新闻单位要进一步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浙江省委机关报《浙江日报》则于8月8日在其头版底条推出舆论监督栏目《一线调查》,首期曝光某地非法砂场,不过一天时间,该砂场即被查封。

在这些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新闻背后,是舆论监督的集体潮起,而在更深处,则是中共宣传观念的转变以及整个宣传系统的刹车转向。

前述海南省长沈晓明所言,很可能就是北戴河会议作出相关决定后,在地方层面的率先闪现。如无意外,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各地方省份将陆续跟进,各地党媒官媒也将新推出一批深度调查栏目,强化舆论监督。

无独有偶,在海南山东一南一北两省份“吹响鼓励舆论监督的号角”同时,海外网络也正流传一篇文章,称中共宣传系统内部的一场高级别讲座上,主讲人言辞激烈地批评了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环球时报》等喉舌媒体,甚至直指中宣部的宣传策略。

这篇文章宣称,主讲人在讲座上指出各大官方喉舌存在带偏舆论导向、不理解上方意愿、不包容网上不同意见、过度自我审查等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民族主义情绪浓重的宣传策略,被着重批评。

该文章突兀出现,又迅速被删,难知内容几多真伪。但结合数日来各地对舆论监督的态度,显然兆示着某种迹象——此前宣传策略偏移的不良反应已经溢出,开始影响到内政外交诸多层面,甚至可能有预期之外的更深反弹,在此情况下,零星的呼吁或是寄希望于宣传体系自我转向已不可能,于是中南海选择直接介入,动用行政力量强行止损,重新明确“舆论监督”的首要性,刹住已经弥漫开来过度溢美的媒体风气。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各地“求监督”很大可能在北戴河会议后集中出现,但其肇因并不能指向北戴河。实际上,这是社会反馈与中央决策长期互动过程的结果,北戴河会议只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并非源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