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延禧攻略》里女人们靠小心机俘获皇上 /

美炸!《延禧攻略》里女人们靠小心机俘获皇上?

今天你“延禧”了吗?

毫无疑问,《延禧攻略》已经是这个夏天最火爆的宫廷剧了,也成为了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记得上一次讨论度如此之高的宫廷剧,应该还是《甄嬛传》吧?

讲真,《延禧攻略》的口碑和制作的确让不少人都出乎意料。

毕竟说到“于正剧”,画风可都是这样

这样

还有这样啊!

服装色彩艳丽、饱和度高到晃瞎眼就算了,造型和妆容也十分辣眼。

可没想到,他这次却一改往日风格,来了个高级的“莫兰迪”之美(低饱和度和高级灰调)。

图片来源@徐峰立

画面舒缓雅致,构图讲究和谐,随手一个暂停,竟都成了一帧帧绝美的画。

有网友说,就算不看剧情,只是看看这些让人极为舒服的画面,也觉得十分过瘾了。

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延禧攻略》的豆瓣评分可以狂虐热搜女王杨幂主演的《扶摇(电视剧)》,就连被称为“数据最具真实性”的猫眼评分都达到了8.1。

首先,服装、化妆、道具的确是有经过历史考究。

比如“点绛唇”

这部剧的背景应该是在清朝乾隆时期,翻看那时的画像可以发现,女人们当时追求的就是那种柔弱之美,嘴唇越小越好看。

放到现在,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咬唇妆”。只不过不同时代,“咬唇”的程度也不相同。

除了“咬唇妆”,还有弯弯柳叶眉

我们经常在别的古装剧中看到一水的“韩式一字眉”,好在《延禧攻略》的造型师们认真做了功课,在一定程度上尽量还原了当时女人的妆容。

另外,剧中的服饰也是结合了清朝乾隆年间的特色,很简约,也有汉化的感觉,比如云肩曾多次出现。

当然,在一些细节上也是极为考究的。

比如采帨(一种佩戴在胸前或衣襟上的长条形丝质帕子),也是清朝时期女人们穿朝服时经常用来搭配的一种饰品。

比如满族妇女的“一耳戴三钳”,身份等级不同,耳朵上所戴珠子(款式、质量、数量)也不同;

乾隆四十年选秀女时,乾隆皇帝说:“旗妇一耳带三钳,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已饰,联选包衣佐领之秀女,皆带一坠子,相沿至于一耳一钳,则竟非满洲矣,立即禁止”,

从宫女到普通妃嫔到贵妃、皇后,所戴的“三钳”也不同。

《孝庄秘史》里面宁静饰演的孝庄,也是一耳带三钳。

比如真正的清宫造型并不是“大拉翅”,“大拉翅”应该时清朝末期的光绪时代甚至更晚时候的东西了,所以《还珠格格》里面的造型也是跟历史相悖的。

清朝中期乾隆时代的妇女应该是戴钿子的,就是用纸、竹,或者金属丝编成“钿胎”,然后再在上面插上装饰,类似簸箕一样扣在脑后的帽子。

“钿子并不是一种首饰,而是多种首饰的结合体,它可以分为钿胎和钿花。

钿胎,就像是包头用的头巾,但钿子用的不再是头巾,而是类似网状结构的发网,并不是影视剧里的“不锈钢材质”,看着沉甸甸的,其实就是布和丝线做成的网。

而钿花,就是发网上的首饰,各种花簪,点翠,凤簪等等”。

在第36集中尔晴与傅恒大婚那天,尔晴头上带着的也是钿子,叫挑杆钿子,它比普通的钿子要夸张很多,是由珠翠、料珠、宝石等装饰而成的彩冠。

彩冠上还有一个大大的“囍”字也是有源头的,寓意双喜。

据说北京民俗博物馆也摆放着一个清朝一品夫人戴过的双喜点翠凤冠,最上面也是一个大大的“囍”字。

所以,《延禧攻略》中的钿子应该是经过了很认真的考究而做的模仿,可以说是目前古装剧中最贴近历史的了。

有人说,“《延禧攻略》将东方美学与清宫文化相结合,是深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诚意之作”。

的确,这部剧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宫廷美学

根据历史做了适当的二度加工和设计,烘托剧情

整体色调较深邃,尽量还原了那个时代的古朴味道

还运用了光影等手段,让气氛能够很好地凸显人物性格

还融入点翠、绒花、刺绣、缂丝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翠

因为富察皇后生性节俭,所以舍弃了点翠,只带绒花,但除富查皇后之外的其余妃嫔,都极为喜欢佩戴点翠头饰。

点翠工艺是一项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

它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晚清到民国仍然流行后因全面抗战爆发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它的制作手法相较于绒花更为精细繁杂,清代很多点翠凤冠都极为精美(不禁开始羡慕那个时期的女人了!)。

绒花始于唐朝,谐音“荣华”,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明末清初流入民间,康熙、乾隆年间是鼎盛时期。

所以,你会在看到《延禧攻略》中看到后妃们的头上带着各色绒花,那就是当时女人们最喜欢的饰物。

“绒花的佩戴也有等级之分,皇后贵妃所戴一般最为华丽,像璎珞、明玉这样的小宫女戴的则是造型简单、色彩单一的绒花”。

当然,根据历史记载,富察皇后生性节俭,不爱奢靡,并以此要求后宫,所以剧中后妃们的头饰也较简约,并没有像其它剧中一样“繁花锦簇”。

要知道,剧中演员们戴的这些绒花都是根据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纯手工制作的,每一朵绒花(主要原料是桑蚕丝)都要经过染色、勾条、打尖等十道工序,最快也得花费2-3天才能完成。

遗憾的是,虽然2006年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在《延禧攻略》播出前,有很多人仍然并不知道它,传承后继乏人。

出自南京绒花唯一的传承赵树宪之手

很多人都说喜欢纯妃娘娘这件黄色的袍子,仿的就是清宫藏品月白缎织彩百花飞碟纹夹衬衣,衣服上的纹样全部是纯手工刺绣。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剧中后妃们的这些衣服啊团扇什么的,真的是用了很多种绣法,打籽绣、盘金绣、珠绣、手推绣,十分精致。

它的每一针每一线,展现的都是中华匠人独具的匠心和历史的沉淀

所以,才有了一件件美到极致的旗服。

皇后的服饰华贵精巧,做工最为精细,也最为昂贵。

各位嫔妃们的服饰或端庄、或明媚、或妖娆。

还有披风,虽然尔晴真的很气人,可是雪地里的披风的确很美。

好啦,终于讲到了缂丝,不得不说,剧中的这些丝织品真的太惊艳了!

记得于正在《延禧》开播前,就曾在微博中多次提到了缂丝,剧中的服装和团扇都用到了这项工艺。

缂丝其实是一种珍贵的丝织品,与双面绣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不同于刺绣。

刺绣是有底料的 ,在底料上面用丝线一针一线绣上去,缂丝不同,它就是白色经线,它所有的图案都是通经断纬 ,一丝丝织上去的。

它不能用机器替代,必须是纯手工制作,从牵经、穿扣、打翻头到刷经面、沾经面、开经面及后面面的一步步制作,其中有任何的不仔细都可能会导致一幅作品的失败。

所以,这也是它的珍贵之处。

要知道,剧中后妃们使用的团扇可都是请苏州的缂丝匠人们依照历史参照物亲手打造制作的。

富察皇后的这把宫扇参考了故宫博物院的纱贴绫绢桃树仙鹤图:

还有一把是比较雅致的茶花小鸟团扇:

高贵妃的宫扇是参考故宫博物院藏品“红色缂丝海屋添筹图”复制的:

图片来源@星沉月落板桥霜

嘉嫔娘娘用的是是梅花山雀图缂丝宫扇:

如果说将缂丝用到服装上尚可理解,可用来制作一把把团扇,很多人大概会想不通,“值得吗,花这么多钱和人力只是做一把扇子?”。

当然。

毕竟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啊,它们比起国外很多快餐化的东西要更美更珍贵!

还记得那部曾风靡全球的韩剧《大长今》吗?剧中大量精美道具的使用让韩国文化得以发扬。

那中国呢?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却在慢慢流失直至完全消失。

如今拥有这些手艺的匠人已经越来越少

当然,《延禧攻略》这部剧中其实还存在着一些错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它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所以,与其说这是于正的翻身,倒不如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传承和发扬。

希望这些经历岁月磨炼的传统文化,引起国人更多的重视,能传承下去,愈发馥郁飘香。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