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抗日战争中殉国的271名国军将领名录 /

抗日战争中殉国的271名国军将领名录

"父亲大人: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惟儿于役国事已十几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殊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敬叩金安”

——1943年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涟固守石牌要塞时给父亲的诀别信

”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

——杨森,四川省主席,这是杨森对即将出征的11军官兵的战前动员。

“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填进去,你填过了老子来填!”

——孙连仲(第2集团军总司令)对师长池峰城下达反攻命令

1938年春,台儿庄大战最激烈时,日军已占据台儿庄之大部,孙连仲的第一集团军3个师基本打光,孙来电哽咽着请求“撤到运河南岸去吧,给我们留点种子吧!感谢长官大恩大德”,李宗仁答复曰“汤兵团正在南进,很快就会进庄,你们不能后退半步,组织敢死队,发动反攻!”。孙连仲悲壮地说:“绝对服从命令,直到整个兵团打完止!”随后,孙对师长池峰城下达反攻命令,并做出上述表示。

“抗战以来,只有殉土的将领,没有殉职的地方官,我要做第一个为国牺牲的地方官。”

——周同(腾县县长),台儿庄会战前期,防守腾县的122师官兵基本损失殆尽,师长王铭章阵亡的消息传到后,周同登上城墙坠城自尽。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部、参谋主任等,固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报国并祝胜利。”

——1943年12月2日,常德城破后,余程万(第57师师长)向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发出的最后一电。

第57师坚守常德十六昼夜,全师官兵831 5人除83人生还外,其余全部战死殉国。1943年常德会战最惨烈的时候,常德城区已成一片焦土,日机不分日夜狂投烧夷弹,城内大火蔽天,第57师师长余程万仍率残部死据城西南一角,拉锯搏斗。余此时已知援军不可能如期抵达,决意全师战死常德。这是他给司令长官孙连仲的电文,孙读后当即海如雨下。

细读这些零散的文字,眼里充满泪花!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向抗战的中流砥柱国军致敬!

向这些民族英雄致敬。

八年抗战,国军师级以上将军阵亡两百人,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中牺牲殉职的271位国民党将领(上将19人,中将81人,少将171人)陆军总共阵亡、负伤、失踪三百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一十九人,空军阵亡四千三百二十一人,毁机二千四百六十八架,海军舰艇几乎全部损失。

自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年,从中央军校毕业了大约二万五千名军官,这些军官中有一万名牺牲在一九三七年七月至十一月。

在八年全面抗战中,国军和日军有很多次大的会战,国军官兵整连、整营、整团地为国捐躯者,屡见不鲜。例如,在一九三七年的淞沪抗战中,国军官兵每小时的死伤数以千计,主力各师补充兵源竟达四、五次之多,团级以下军官和士兵伤亡高达三分之二,旅、团长伤亡竟达半数以上。淞沪抗战国军先后投入兵力达七十万左右,伤亡人数竟达二十万。其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抗敌御侮的历史上鲜有其例。

国军上将(19人)

1、佟麟阁上将,1937年7月于北平南苑阵亡

2、赵登禹上将,1937年7月于北平南苑阵亡

3、郝梦龄上将,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

4、饶国华上将,1937年11月于安徽广德自戕殉国

5、刘 湘上将,1938年1月于湖北汉口因病殉职

6、王铭章上将,1938年3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

7、蒋方震上将,1938年11月于广西宜山因病殉职

8、张谞行上将,1939年3月于陕西西安遇敌机轰炸殉职

9、陈安宝上将,1939年5月于南昌会战中阵亡

10、廖 磊上将,1939年10月于安徽因病殉职

11、宋哲元上将,1940年4月于四川绵阳因病殉职

12、张自忠上将,1940年5月于枣宜会战中阵亡

13、唐淮源上将,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中自戕殉国

14、周 复上将,1943年2月于山东城顶山阵亡

15、李家钰上将,1944年5月于豫湘桂会战中阵亡

16、陈训泳上将,1944年因病殉职

17、邹 洪上将,1945年4月因伤殉国

18、方振武上将,1941年遭暗杀殉职(另一说法:1945年因病殉职)

19、陈季良上将,1945年于重庆因伤病殉职

国军中将(81人)

1、王凤阁中将,1937年4月于吉林通化被俘殉国

2、黄梅兴中将,1937年8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3、蔡炳炎中将,1937年8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4、姜玉贞中将,1937年10月于山西崞县阵亡

5、刘家麒中将,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

6、郑廷珍中将,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

7、庞汉桢中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8、秦霖中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9、朱耀华中将, 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自戕殉国

10、吴克仁中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11、吴继光中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12、夏国璋中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13、吴国璋中将,1937年11月26日于浙江湖州阵亡

14、萧山令中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

15、高致嵩中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

16、司徒非中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

17、赵锡章中将,1938年2月于山西阵亡

18、张培梅中将, 1938年2月于山西大宁自戕殉国

19、刘震东中将,1938年2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

20、谢升标中将,1938年3月于安徽广德阵亡

21、陈钟书中将,1938年4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

22、方叔洪中将,1938年4月于徐州会战中自戕殉国

23、周元中将,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

24、李必蕃中将,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

25、黄启东中将,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

26、陈德馨中将,1938年9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

27、税梯青中将,1938年9月于四川成都因病殉职

28、范荩中将,1938年9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

29、陈芝馨中将,1938年10月于广州马口河船沉殉职

30、江煌中将,1938年10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

31、朱炎晖中将,1938年11月于湖北金牛地区阵亡

32、冯安邦中将,1938年11月于湖北襄阳阵亡

33、郁仁治中将,1938年11月于山东肥城阵亡

34、李国良中将, 1939年3月于陕西西安遇敌机轰炸殉职

35、王禹九中将,1939年3月于南昌会战中阵亡

36、柳漱风中将,1939年3月于湖南桃源因车祸殉职

27、唐聚五中将,1939年5月于河北迁安阵亡

38、赵侗中将,1939年于河北阵亡

39、马玉仁中将,1940年1月于江苏阵亡

40、郑作民中将,1940年3月于桂南会战中阵亡

41、罗启疆中将,1940年4月于长沙会战中因病殉职

42、钟毅中将,1940年5月于枣宜会战中自戕殉国

43、戴民权中将,1940年5月于河南遂平阵亡

44、陈烈中将,1940年10月于广西靖西因病殉职

45、俞星槎中将,1940年阵亡

46、丁炳权中将,1940年于江西武宁因病殉职

47、朱鸿勋中将,1941年初于湖北阵亡

48、陈师洛中将,1941年2月于江苏淮阴阵亡

49、蒋志英中将,1941年4月于浙江海门阵亡

50、邢清忠中将,1941年春于中条山会战中因病殉职

51、王竣中将,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中阵亡

52、寸性奇中将,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自戕殉国

53、陈中柱中将,1941年7月于江苏泰县阵亡

54、金崇印中将,被俘后1941年7月于山西绛县殉国

55、刘克信中将,1941年7月于中条山会战中阵亡

56、章亮基中将,1941年8月于江西宜春遇敌机轰炸殉职

57、武士敏中将,1941年9月于山西沁水阵亡

58、李翰卿中将,1941年9月于第2次长沙会战中阵亡

59、赖传湘中将,1941年9月于第2次长沙会战中阵亡

60、石作衡中将,1941年9月于山西绛县阵亡

61、朱世勤中将,1942年5月于山东单县阵亡

62、戴安澜中将, 1942年5月于滇缅会战中阵亡

63、王凤山中将,1942年6月于山西临汾阵亡

64、常恩多中将,1942年8月因病殉职

65、王赓中将,1942年于埃及开罗因病殉职

66、王立业中将,1943年2月于山西稷山阵亡

67、黄维纲中将,1943年3月于湖北南漳因病殉职

68、吕继周中将,1943年10月于甘肃临洮因病殉职

69、彭士量中将,1943年11月于常德会战中阵亡

70、许国璋中将,1943年11月于常德会战中自戕殉国

71、孙明瑾中将,1943年12月于常德会战中阵亡

72、柴意新中将,1943年12月于常德会战中阵亡

73、韩文英中将,1944年4月于福建光泽因伤病殉职

74、吕公良中将,1944 年5月于豫湘桂会战中阵亡

75、王甲本中将,1944年9月于豫桂湘会战中阵亡

76、陈济桓中将,1944年11月于豫湘桂会战中自戕殉国

77、阚维雍中将,1944年11月于豫湘桂会战中自戕殉国

78、李忍涛中将,1944年因飞机失事殉职

79、洪行中将,1944年于滇西反攻中因车祸殉职

80、高双成中将, 1945年1月因伤病殉职

81、齐学启中将,被俘后1945年于缅甸殉国

国军少将(171人)

1、杨特少将,1925年5月于山东济南阵亡

2、滕久寿少将,1932年2月于淞沪抗战中阵亡

3、韩家麟少将,1932年7月于黑龙江海伦阵亡

4、王润波少将,1933年3月于长城抗战中阵亡

5、曾邦宪少将,1937年7月于河北宛平阵亡

6、眭宗熙少将,1937年8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7、张树桢少将,1937年8月于河北怀来阵亡

8、张本禹少将,1937年8月于北京南口阵亡

9、路景荣少将,1937年9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10、李友梅少将,1937年9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11、尉迟凤岗少将,1937年9月于河北涿州阵亡

12、梁鉴堂少将,1937年9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

13、杨杰少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14、庞泰峰少将,1937年10月于河北宁晋自戕殉国

15、秦庆武少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16、刘眉生少将,1937年10月于山西洪山阵亡

17、宫惠民少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18、丘之纪少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19、吴桐岗少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20、邓玉琢少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21、朱之荣少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22、刘启文少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23、唐惠洽少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24、高志航空军少将,1937年11月于河南周家口机场殉职

25、李伯蛟少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26、曾庆敏少将,1937年于淞沪会战中阵亡

27、万全策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

28、蓝运东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

29、朱赤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

30、易安华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

31、姚中英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

32、李兰池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

33、李绍嘉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

34、罗策群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

35、黄纪福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

36、韩宪元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

37、华品章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

38、陈节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

39、刘国用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

40、雷震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

41、谢承瑞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

42、蔡如柏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

43、赵渭滨少将,1938年3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

44、邹绍孟少将,1938年3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

45、范廷兰少将,1938年3月于河南修武阵亡

46、陈纯一少将,1938年3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

47、杨怀少将,1938年4月于江苏溧阳阵亡

48、罗芳珪少将,1938年4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

49、江帷仁少将,1938年4月于安徽蒙城阵亡

50、吕晓韬少将,1938年4月于山西安泽阵亡

51、刘桂五少将,1938年4月于绥远黄油干子阵亡

52、严家训少将,1938年4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

53、李友于少将,1938年4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

54、扈先梅少将1938年4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

55、朱家麒少将,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

56、马骥德少将,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

57、彭璋少将,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

58、马威龙少将,1938年5月于河南兰考阵亡

59、邓佐虞少将,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

60、陈蕴瑜少将,1938年5月于河南兰考阵亡

61、毛麟义少将,1938年5月于河南开封阵亡

62、傅忠贵少将,1938年9月于山东惠民阵亡

63、梅一平海军少将,1938年9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

64、杨家骝少将,1938年9月于江西麒麟峰阵亡

65、李秉君少将,1938年9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

66、毛岱钧少将,1938年9月于江西庐山阵亡

67、雷忠少将,1938年10月于安徽霍邱阵亡

68、钟芳峻少将,1938年10月于广东福田自戕殉国

69、王锡山少将,1938年10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

70、李大中少将,1938年10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

71、王桢祥少将,1938年于武汉会战中阵亡

72、蔡劭少将,1938年于武汉会战中阵亡

73、田耘少将,1938年于武汉会战中阵亡

74、邵令江少将,1938年11月于广州三水船沉殉职

75、范筑先少将,1938年11月于山东聊城自戕殉国

76、张镜远少将,1938年11月于湖南城陵矶自戕殉国

77、徐积璋少将,1938年12月于山西闻喜阵亡

78、周卓然少将,1938年于山西风陵渡阵亡

89、李少初少将,1938年阵亡

80、张廷玉少将,1938年于山西沁源遇敌机轰炸殉职

81、胡文臣少将,1938年于江苏宿迁阵亡

82、林英灿少将,1939年1月于广东清远阵亡

83、卢尚秀少将,1939年1月于河北阵亡

84、李树棠少将,1939年2月于山西太原自戕殉国

85、王自衡少将,1939年3月于山东阵亡

86、朱毅先少将,1939年3月于河南新乡阵亡

87、龚选登少将,1939年3月于南昌会战中阵亡

88、陈世藩少将,1939年8月于江西景德镇遇敌轰炸殉职

89、武汉卿少将,1939年8月于河北安次阵亡

90、马秉忠少将,1939年9月于河南淮阳阵亡

91、邵一之少将,1939年11月于广西昆仑关阵亡

92、韩炳宸少将,1939年11月于山东莱阳阵亡

93、潘滨少将,1939年于江西广丰阵亡

94、韦灿少将,1940年2月于桂南会战中阵亡

95、吴赓恕少将,被俘后1940年3月于上海殉国

96、袁聘之少将,1940年3月于河南宁陵阵亡

97、张敬少将,1940年5月于枣宜会战中阵亡

98、蓝挺少将,1940年6月于枣宜会战中阵亡

99、田温其少将,1940年于枣宜会战中因伤病殉职

100、夏杨寿先少将,1940年于河南安阳阵亡

101、燕鼎九少将,1941年1月于河南汝南被俘殉国

102、张雅韵少将,1941年3月于上高会战中阵亡

103、艾亚春少将,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中阵亡

104、梁希贤少将,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中自戕殉国

105、陈文杞少将,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中阵亡

106、李石安少将,1941年于中条山会战中被俘殉国

107、杨生少将,1941年7月于江西南昌阵亡

108、梅明章少将,1941年8月于安徽阵亡

109、朱实夫少将,1941年9月于甘肃因伤病殉职

110、刘世焱少将,1941年9月于第二次长沙会战中阵亡

111、王儒钦少将,1941年9月于山西阵亡

112、黄红少将,1941年9月于第二次长沙会战中阵亡

113、程啸平少将,1941年于浙江绍兴阵亡

114、李挺少将,1942年4月于浙江桐乡阵亡

115、谢晋元少将,1942年4月于上海“孤军营”内殉国

116、刘星南少将,1942年5月于山东单县阵亡

117、郭子斌少将,1942年5月于山东潘庄阵亡

118、胡义宾少将,1942年5月于滇缅会战中阵亡

119、凌则民少将,1942年5月于滇缅会战中阵亡

120、柳树人少将,1942年5月于滇缅会战中阵亡

121、岑家焯少将,被俘后1942年6月于新加坡殉国

122、袁福崇少将,1942年6月于浙赣会战中阵亡

123、窦来庚少将,1942年8月于山东莒县自戕殉国

124、张庆澍少将,1942年8月于山东莒县阵亡

125、薛如兰少将,1942年10月于陕西阵亡

126、黄光炎少将,1942年12月于广东乳源因车祸殉职

127、闵季连少将,1942年于云南保山阵亡

128、周致中少将,1943年2月于山东恩县阵亡

129、张少舫少将,1943年2月于山东城顶山阵亡

130、杨世立少将,1943年4月于山西垣曲阵亡

131、陈涉藩少将,1943年5月于鄂西会战中阵亡

132、高道先少将,1943年5月于山东被俘殉国

133、江春炎少将,1943年7月于山东邹县阵亡

134、李竹林少将,1943年夏于缅北滇西反攻中阵亡

135、陈飞龙少将,1943年10月于安徽凤台阵亡

136、黄德兴少将,1943年10月阵亡

137、陶绍唐少将,1943年10月于湖南桃源阵亡

138、张惠民少将,1943年12月于常德会战中阵亡

139、董瀚少将,1943年因飞机失事于云南芒市阵亡

140、陈范少将,1944年1月于缅北滇西反攻中阵亡

141、张剑虹少将,1944年1月阵亡

142、丁立群少将,1944年1月于江苏阵亡

143、王成桂少将, 1944年2月于重庆遇敌机空袭殉职

144、曾万里海军少将,1944年4月于印度孟买殉职

145、肖孝泽少将,1944年4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

146、黄永淮少将,1944年4月于豫中会战中被俘后自戕殉国

147、杨尚武少将,1944年5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

148、李培芹少将,1944年5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

149、卢广伟少将,1944年5月于安徽颍上阵亡

150、覃子斌少将,1944年5月于缅北滇西反攻中阵亡

151、陈绍堂少将,1944年5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

152、周鼎铭少将,1944年5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

153、王家让少将,1944年5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

154、徐亚杰少将,1944年5月于湖南雪峰山阵亡

155、张景南少将,1944年5月于山东邹平阵亡

156、林谋盛少将,1944年6月于新加坡被俘殉国

157、王剑岳少将,1944年6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

158、余子武少将,1944年8月于长衡会战中阵亡

159、王寿廷海军少将, 1944年9月于上海因伤病殉职

160、易凤翔少将,1944年9月于桂柳会战中阵亡

161、史蔚馥少将,1944年11月于桂柳会战中被俘殉国

162、胡厚基少将,1944年11月于桂柳会战中阵亡

163、吕旃蒙少将,1944年11月于桂柳会战中阵亡

164、吴展少将,1944年11月于桂柳会战中阵亡

165、李颐少将,1944年于缅北滇西反攻中阵亡

166、王魁一少将,1945年2月于山东阵亡

167、萧健九少将,1945年3月于山东临清阵亡

168、王宇震少将,1945年5月于豫西鄂北会战中阵亡

169、胡旭旰少将,1945年6月于浙江孝丰阵亡

170、曹向经少将,1945年于湖南被俘殉国

171、张治平少将 ,1945年于湖北阵亡

英雄的功勋,永垂不朽!

《南渡北归》,分为《南渡》、《北归》、《离别》三部,系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多样的命运和学术追求,作者为前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岳南。

所谓“南渡”,是指上个世纪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而“北归”,则是指他们再回归中原的故事。

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柳传志曾表示:“岳南的《南渡北归》,对我影响很大。我们至今不能全面反思文革,令人尤为痛心。这套书尽量真实地从某一个角度描绘当年的历史,文笔也好,很好看,学习历史,政治家可以更好地治国,我们老百姓最起码可以做个明白人。”

任志强更感言:“也许是年龄与时代的原因,我读《南渡北归》第三部更有味道,欲哭无泪。当“南渡残生梦独多”和“北归残梦终成空”时,历史还原了真相。同为天涯两岸的民族各自走了一条不同的路,却隔不断血脉相连的相思之情。”

即便是夏日,读《南渡北归》第三部,依然让我从心里感到寒意。窗外吹进的是丝丝热风,心里涌出的却是冰冰的寒凉,没有一点温热的感觉。

《南渡北归》第三部,讲的正是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在历史分野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决策,及其走上不同的道路之后,各自命运的遭遇和剧变。1949年,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蒋介石划江而治的幻想彻底破灭,中国开始建立新的政治格局。

这一年,中国知识分子的未来命运画了一条深刻的分界线。

这一年,有些知识分子留在了大陆,有些知识分子去了台湾;之后,又有很多知识分子响应党的号召,自世界各地回国建设新中国,只有少数知识分子坚守国外的阵地。

回望历史,有时如梦一般,真实与假设难辨真伪,清晰与模糊交替出现

……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8-08-19 14:23
    您已点过赞
    49年前后选错边的,无论是自欺、做梦、被骗,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跟着老蒋,励精图治,虽反攻不得,家乡不见,但有效建设宝岛,使台湾享受中华民族最健康、富裕的一代 ,安度余年。

    不知后来在大陆受迫害知识分子,有多少悔不当初?
  • @ 2018-08-19 14:36
    您已点过赞
    有什么用、你问问国人历史真的是这样吗?、我党的冼脑是非常成功的。
x
x